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微山县第一中学张玉峰【教学目标】一、知识了解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知道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教学过程】播放《说唱脸谱》视频:探究:该视频体现了中国哪一种传统文化?除了该文化外,中国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导入新课;(一)传统文化面面观:(课前请学生查找有关中秋节、四合院、京剧、“大同”思想等材料。)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本课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活动一:请学生看图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泼水节),学生分组讨论介绍这些习俗的由来以及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保留至今。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归纳: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活动二:请学生看图片(四合院),请一位同学介绍四合院的特点。学生讨论: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特色?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归纳: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礼教思想和道家天上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营造和谐气氛。活动三:请学生看有关传统文艺(京剧、书法、武术等)的图片,请一位学生介绍京剧的由来和特点。学生讨论: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归纳:京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的精华,越来越具有魅力,鲜明的民族性使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活动四:请学生看图片(孙中山手书“大同书”),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大同”思想。学生讨论: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归纳: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表明,对于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以上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传统文化面面观学生思考: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归纳: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文化对我们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活动五: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二)传统文化在今天活动六: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以上两个材料,你能说出“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样的关系吗?同时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概括出后: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相对稳定性活动七: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中华民族的人无论身在何方大都会用相同的方式纪念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不同民族的人即使在同一国度,纪念各自传统文化的方式也不一样,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合作探究后总结概括出: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相对稳定性多媒体展示: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活动八:展示两幅图片——兰州女子杨丽娟痴迷刘德华与刘德华为父亲过生日学生探究:他们的行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个重要的美德有联系?学生概括出:孝。教师归纳: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尔雅》:“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活动九: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岳母刺字和孔雀东南飞学生合作探究:传统孝文化是否都起积极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2、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具体内涵一成不变,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和人们成长的消极作用。活动十: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传统“孝”文化是财富,应全盘吸收。反方:传统“孝”文化是包袱,应全盘否定。教师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活动十一:情感升华:学生合作探究:在当代我们如何尽孝呢?教师归纳:1、思想沟通,尊敬父母2、小事做起,关心父母3、自尊自强,回报父母最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劝孝歌》,并进而总结:出世界上什么都可等待,唯有尽孝不可等待。【板书】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具有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总体效果很好,达到了教学前设计的目标,从我做为教者的角度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1、不能过分拘泥于教材教材固然是教学的依据,但是我们不能过分拘泥于教材。既要以教材作为方向引导,在具体教学中,又应灵活处理,甚至可以适当取舍。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便可,只要学生愿意学习便可。2、难点的突破应打破常规,以学生为主体所谓难点,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学生由于其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等原因而导致的难于理解,不会应用:二是对教师来说由于知识本身的深度和学生理解力的浅度而构成的矛盾难于协调。因而,归结这两方面的原因还是与学生相关的原因较多,而“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突破难点可试着一改过去教师娓娓道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甚至还有“不讲还有点懂,越讲越不懂”的局面。而应采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解决难点。3、在新课改中,要合适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新课改比过去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合适地处理“收”与“放”的关系,我想应是课改向前推动的一个助推器,而本节课我觉得在这方面也存在如何处理好“收”与“放”的问题,期待与大家探讨.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2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