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
1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的:筹备建国任务P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4)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P3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1)司令员:彭德怀(2)目的:保家卫国(3)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③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10)(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9第3课土地改革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内容:P12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起步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第5课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底(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中共八大(2)时间:1956年内容: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失误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的错误】(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造成严重后果: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吸取教训: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大跃进运动目标: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口号:“以纲为钢,全面跃进”坏处:①对环境极大的破坏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人民公社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坏处: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3、探索时期建设伟大成就:P29突出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石油工业—王进喜—铁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1、性质:一场由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致死。3、二月逆流,老一辈革命家在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4、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①毛泽东、周恩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的武装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度尔汗机毁人亡。1976年的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内容: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9课改革开放对内改革:1、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城市(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主要内容:①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P45对外开放:(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2)后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3)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4)现在,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P43开放原因:为了引进和吸收外资、侨资;引进新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近代的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放的不同:本质不同→①前者严重地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②前者“开放”中国是被动的,后者“开放”中国是主动的;③前者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结果不同→前者开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48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②改革开放后,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③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⑤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P49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内容:1、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发展才是硬道理”。3、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4、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3个是否)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4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3、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997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1、(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P56(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2、西部大开发。人物:孔繁森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P60-621、“一国两制”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3、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P65-68(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实:三国时,吴国派卫温赴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元朝设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管辖。)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B.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2、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③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6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