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经济地理学EconomicGeography主讲:董恒年2010年11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杜能农业区位论2.韦伯工业区位论3.其他区位论介绍4.本章思考题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本章重点概念与术语: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综合等运费线、临界等费用线、送达价格、需求圆锥体、利益空间、行为矩阵原理与思想:杜能农业区位论假设条件、模型及图解;韦伯工业区位论假设条件和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集聚分散指向原理及图解;帕兰德竞争市场地域边界确定原理;胡佛关于送达价格对采掘和制造业企业销售市场地域影响原理;廖什关于六边形市场区形成原理;行为区位论主要思想和史密斯关于收益空间分析原理及普雷德行为矩阵分析原理。本章难点概念与术语: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综合等运费线、临界等费用线、送达价格、需求圆锥体、利益空间、行为矩阵原理与思想:农业区位模型;工业区位运费指向、劳动费指向、集聚分散指向原理;六边形市场区形成原理;行为区位论主要思想和收益空间分析原理及行为矩阵分析原理本章重点与难点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农业区位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方法与理论假设•1.3理论模型及杜能圈•1.4理论模型假设条件的释放•1.5农业地理学和经济学意义•1.6逆杜能圈•作业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1研究背景•1.1.1杜能简介•1.1.2传统三莆式耕作制与合理农业论•1.1.3农业制度改革与农业资本主义主要矛盾•1.1.4杜能的思考及农场观测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1杜能简介•杜能:JohanHeinrichvonThunen,1783-1850,德国农业经济学家•代表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1826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1.1传统三莆式耕作制与合理农业论•典型农业国: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正在蓬勃发展,但普鲁士统治下的德国仍然是一个典型农业国•三莆式耕作制度:19世纪初,为保存地力,德国仍延续早期普遍实行的三莆式耕作制,有1/3农地处在休耕状态•合理农业论的提出与轮作制的实施:这一时期,农学家泰尔提出了“以轮作式农业取代三莆式农业”为主的合理农业论,推动了轮作式耕作制度的发展,使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获得了一定提高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1.3农业制度改革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农业制度改革: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德国农业开始了制度改革-农民不再依附原土地所有者,获得自由权,可自由出卖劳动力,有权拥有土地并自主经营农场。由于改革主要由贵族阶层推动,改革后贵族成为大土地所有者。改革后农业资本家迅速形成,雇佣劳动力供给充分,大农场普遍出现,为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企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轮作制的实施对集约化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但是,对位于市场(城市)周围不同距离的土地,如何配置农业资源,进而提高农业企业经营效益的问题,未提出办法,成为当时德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1.4杜能的思考及农场观测•杜能对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思考:杜能认为,泰尔的合理农业论虽然使农地集约化程度得到一定提高,但对商品农业条件下如何配置农业要素的问题未能给出答案。他认为,农业土地经营品种及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经济状况,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不能笼统地认为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越高,农业收益就越大。•农场观测:1810年,杜能在德国北部梅克伦堡平原购置了土地,自办大农场,开始了农业企业集约经营的实践观察,开始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的研究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2研究方法与理论假设•研究方法:杜能采用了实验观察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抽象的规范研究方法•理论假设:假设了与外部隔绝的孤立国•孤立国位于肥沃平原中央,只有一座城市•无通航河流、运河,马车是唯一运输工具•土质条件一致,任何地方均可耕作•距城市50英里(92.6km)之外是荒野,与外部隔绝•城市所需农产品由平原农业经营者供给•农业经营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农产品价格、农业工人工资及资本利息固定不变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3理论模型与“杜能圈”•1.3.1农场观测数据•1.3.2理论模型•1.3.3杜能圈•1.3.4杜能圈形成机制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3.1农场观测数据距市场距离K(英里)木材(塔勒)粮食(塔勒)市场价格P生产成本C运输费用T地租收入R市场价格P生产成本C运输费用T地租收入R0.5200140105080503271.0200140204080506241.5200140303080509212.02001404020805012182.52001405010805015153.0200140600805018123.520014070-1080502194.020014080-2080502464.520014090-3080502735.0200140100-408050300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3.2理论模型农业地租收入模型ModelofLandRevenue•杜能观察到,平原向城市销售和运输农产品时,运费与距离和重量成线性比例,运费率因产品种类差异而不同,农业生产者从土地获得的收益(地租收入)模型为:•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QKtCPKtQCQPQR)(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3.3杜能圈•杜能圈:杜能利用地租收入模型,对孤立国农业土地利用和集约化程度分析后得出结论:城市周围土地利用类型及农业集约化程度,都随着距离城市的远近呈带状变化,围绕城市形成由自由农作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莆式农业圈和畜牧圈构成的农业圈层,被后人称“杜能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杜能农业圈示意图—上部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位置:位于紧接城市的第一圈•产品:蔬菜、牛奶、鲜花等•特征:•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运输•土地租赁价格高•劳动力投入和粪肥投入多•运费率和集约化程度高自由农作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位置:自由农作圈外的第二圈•产品:林木及薪柴•特征:•产品不易腐烂,但笨重、运输量大•劳动投入较少,不需要大量粪肥•单位面积产值不及自由农作圈•运费率仅次于自由农作圈林业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位置:林业圈外的第三圈•产品:谷物与畜牧产品•特征:•按“黑麦-黑麦-马铃薯-大麦-苜蓿-豌豆”6区6年轮作,体积小,装卸方便,不易变质腐烂,牲畜可成群赶进城市•轮作和畜牧粪肥保证地力恢复,劳动和城市粪肥仍有投入集约化程度高•单位面积产值不及林业圈•运费率较林业圈低轮作农业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位置:轮作农业圈外的第四圈•产品:谷物和畜产品,畜产品为主•特征:•按“黑麦-黑麦-燕麦-牧草-牧草-牧草-休耕”实行7区7年轮作•轮作和畜牧业粪肥保证了地力恢复,劳动及城市粪肥投入更少•单位面积产值不及轮作农业圈•运费率和集约程度比轮作农业圈低谷草式农业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位置:谷草式农业圈外的第五圈•产品:加工畜牧产品和少量谷物•特征:•按“谷物-牧草-休耕”3区3年轮作•畜牧业粪肥保证了地力恢复,劳动投入更少,集约化程度更低•单位面积产值比谷草式农业圈低•运费率比谷草式农业圈低三莆式农业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位置:三莆式农业圈外的第六圈•产品:畜牧产品和极少谷物•特征:•谷物自给自足•劳动投入更少,集约化程度更低•单位面积产值比三莆式农业圈低•牲畜直接赶进城市,加工畜产品运费率比三莆式农业圈低畜牧圈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3.4杜能圈形成机制tKCPQR杜能的农业地租收入模型经过变化,即成单位农产品收入模型,如下式这一模型是一直线方程,不同类型农产品地租收入曲线均为直线,如右图上部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4.1有河流通航和小城市时的孤立国模型•1.4.2价格变动土壤条件不变时孤立国模型•1.4.3价格不变土壤条件变化时的孤立国模型1.4理论模型假设条件的释放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杜能认为,增加通航河流和小城市后,孤立国农业圈将沿河流形成带状延伸分布,小城市周围形成小的农业圈(右图下部)1.4.1有通航河流和小城市时的孤立国模型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杜能认为,在价格发生变动而土地产出能力不变时,孤立国农业圈将沿农产品价格高的方向延伸分布,农产品价格低的方向出现收缩(右图左部)1.4.2价格变动土壤条件不变时的孤立国模型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杜能认为,在土壤条件存在差异而价格不变时,孤立国农业圈将沿土壤生产能力高的方向延伸分布,生产能力低的方向出现收缩(右图右半部)1.4.3价格不变土壤条件变化时的孤立国模型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5农业区位论在农业地理学和经济学上的意义•在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首次研究了市场因子对农业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首次用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农业资源空间配置问题•首次提出农业资源配置的距离决定模型•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农业区位模型使古典经济学步入模型化表达阶段•对后继古典区位论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1.6逆杜能圈•逆杜能圈: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期的大都市周围土地利用,已不限于农业土地利用,住宅、商业和工业土地利用形式普遍存在,受土地经济地租的影响,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呈现出与杜能圈模式相反的圈层结构,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非常粗放,随着离城市边缘的距离增加,土地利用集约度也逐渐上升。最早由美国学者辛克莱尔研究提出,因此也叫辛克莱尔模型(67页图)•第一地带:土地投机商、开发商多,城市化和半工厂化农业利用•第二地带:大投机商控制土地,临时性农业利用,撂荒严重•第三地带:向农业利用转变,城市高收入者住宅区,兼业农户多•第四地带:酪农、谷物生产为主,未来城市化利用可能性高•第五地带:玉米、家禽养殖为主,集约度高,城市化影响小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作业题目:《关于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要求:按给定的四个部分组织内容,2000字,写在笔记本上,随时检查并评定成绩内容:•杜能农业区位论简介•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状况•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意义•杜能农业区位论存在的理论局限性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2.1研究背景•2.2韦伯及其思想观点•2.3研究步骤•2.4主要理论假设•2.5运费影响下的工业区位决策•2.6劳动费影响下的工业区位决策•2.7集聚影响下的工业区位决策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2.1研究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活跃,资本家为了在自由竞争中获取最大利润,开始提出工业区位选择问题。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进一步加剧。工业区位的合理选择在你死我活的资本竞争中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德国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所发展,人口大规模迁移出现,产业和人口开始向城市集中。探索资本、人口和工业向大城市集聚的空间经济机制尤为重要。研究工业区位选择的工业区位论随即诞生。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2.2韦伯及其思想观点•韦伯:AlfredWeber,1868-1958,德国经济学家•著作:《工业区位论-工业纯粹理论(孤立国)》•主要思想:韦伯认为,工业区位的选择取决于生产成本费用的大小,因为在当时经济、技术条件下,生产成本费用在商品价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当选择在生产成本费用最小的地点上。同时认为,可通过不同区位因子的分析,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理想工业区位。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CategoryofLocationFactors•一般区位因子:指对一般工业区位都产生影响的成本费用因子(如固定资本费、流动资本费、无形资本费等)。韦伯进一步将一般区位因子中促使工业区位向特定位置与场所布局的因子叫区域性因子(区域性因子主要有原料燃料费、劳动费和运费)•特殊区位因子:指只对某些工业区位
本文标题: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