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教材分析湖北宜昌市教研中心熊春玲第十一章多彩的物理世界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4、了解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5、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6、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7、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人教版教科书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五、密度与社会生活编写特点: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这样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通过《科学世界》栏目介绍纳米科学技术,使学生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3、关于天平以及其他器材的使用,本书有两个原则: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某种规格(如托盘天平还是学生天平),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本书通过“想想做做”栏目,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自己总结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教材并没有给出直接的操作办法。4、本章安排了两个探究: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测量盐水和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第一个探究重点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学生学会把多组数据转换成图象,可以很方便地找出规律。第二个探究活动是全开放式的,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表格等。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想想议议•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想想议议•原子及其结构二、质量•质量小资料•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应注意的几条想想做做•科学世界三、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想想做做•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想想做做•密度小资料•密度的应用科学世界四、测量物质的密度•量筒的使用想想做做量筒的使用方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想想议议五、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与温度想想做做•密度与物质鉴别想想议议例题: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6、通过实验,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人教版教科书教材内容的设置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编写特点:1、对于运动的描述(旧书题为“机械运动”),都是通过一些照片如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猎豹等来说明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随后引入运动的相对与静止、运动的快慢(速度)等内容,与旧书的不同之处是:旧书多为作者的陈述,而新书里通过学生的“想想议议”来概括。2、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教材注重从生活中引入物理内容,重视与平均速度相关的实际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中到处都会看到各种表格,读表,例如列车时刻表,是现代公民应有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为此编者设计了列车时刻表,它提供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些是与本题无关的,学生要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力。3、牛顿第一定律的编写思路: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猜想:不受力和受到摩擦阻力→实验→分析与推理→结论。4、对于力的认识:本章重点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力和几个力。对各种力的概念不作要求。一、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形形色色的运动想想议议•参照物想想议议二、运动的快慢想想议议•速度小资料例题:想想议议•匀速直线运动科学世界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想想议议•国际单位制•长度的测量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小资料想想议议•时间的测量想想做做想想议议•误差科学世界四、力•力的作用效果想想做做•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想想做做•力的示意图•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想想议议五、牛顿第一定律•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想想做做•惯性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六、二力平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结论:生活中的实例: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会测量力的大小。2、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它简单机械编写特点:1、关于教材的编排:弹力放在最前面,有利于学生弄清测力计的原理,为后面学习重力、摩擦力打基础。2、本章探究实验多:探究测力计的使用;重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等。要注意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3、对于简单机械的教学,原来的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很多很具体,而课程标准没有对杠杆、滑轮及其平衡条件、省力多少等提出具体要求,它的规定比教学大纲更具有原则性,这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用两节课分别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轮轴和斜面则放到科学世界中由学生阅读。教学重点也应该是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使用杠杆和滑轮,了解它们的特点,而不必进行这方面的复杂计算。一、弹力弹簧测力计•弹力生活中的实例•弹簧测力计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二、重力•重力的由来想想做做万有引力想想做做•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方向想想做做“下”在哪里?•重心想想做做不倒翁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三、摩擦力•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求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设计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科学世界摩擦与我们四、杠杆1.杠杆一点二力二臂•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省力省距离天平科学世界小小弹簧秤称出大象重五、其他简单机械•定滑轮和动滑轮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想想议议科学世界轮轴和斜面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3.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应用编写特点:1、液体压强与浮力的关系是新课标增加的一节内容,主要目的是强调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2、本章的三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的大小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较高,教学应注重突破这些重难点。3、关于浮力的教学:教材依然给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但这个公式是F浮=G排而不是F浮=ρ液V排,后一个公式只能方便做题,无助于认识原理本身,对学生有不好的导向。教学应该抓住两点,一是阿基米德原理本身,即浮力与所排液体所受重力的等量关系;二是浮沉条件,即物体的浮沉决定于浮力与物重的关系,它是二力平衡条件的延伸。书中给了一些计算题,但只限于这两个条件的直接运用。过多的综合计算会冲淡学生对这两个重要物理规律的认识。一、压强想想议议观察提出问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方桌实验•压强定义公式单位例题:•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想想议议二、液体的压强想想议议为什么?•液体压强的特点演示:用压强计•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一种科学方法例题想想议议•连通器想想议议科学世界三峡船闸三、大气压强想想议议•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想想做做理论实验(要更改实验器材)演示实验(录像)托里拆利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气压计)想想议议水泵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想想做做硬币“跳高”比赛•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采用多种器材进行探究,提倡学生自己设计•飞机的升力想想做做学生自己制作飞机机翼五、浮力•浮力的大小想想做做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的重大贡献在于它的科学思想,将不同物体受到的力连到一起。例题: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推导六、浮力的应用想想议议物体浮沉的情况分析演示•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想想议议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课程标准要求1.理解机械功和功率。关注生活、生产中常见机械的功率。2.知道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知道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4.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5.理解机械效率。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功二、机械效率三、功率四、动能和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编写特点:1、机械效率放在功的后面讲,有利于学生更好把握功和效率之间的关系。2、探究机械效率的实验用斜面而不用滑轮,主要是斜面器材组装简单,有利于学生探究。最好不用小车,而用较重的木块。3、关于动能与势能的探究,前一个是引导探究,后一个是开放式自主探究,其关健要素是设计实验,难点是怎样显示势能的大小。老师应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用钢笔落下看是否把纸戳穿、让铅球落下听落地的声音、看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让铅球落在沙子里,观察沙子的凹陷程度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估。一、功•力学中的功想想做做做功的实例和不做功的实例•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应用例题•功的原理演示功的原理的表述更符合实验实际,同时为机械效率作铺垫二、机械效率想想议议•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公式物理意义例题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使用斜面的原因,实验成功的关键三、功率想想议议•功率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小资料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想想议议例题:四、动能和势能•动能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资料想想议议•势能探究: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资料五、机械能及其转化想想做做•滚摆实验动势能转化的实验及设计机械能想想做做铁索会砸鼻子吗?科学世界人在地球卫星第十六章热和能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热量和内能。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6、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比热容四、热机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编写特点:1、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重在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2、热机的不断改进、效率及热污染是教学的重点。一、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演示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扩散演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想想议议•分子间的作用力引力斥力二、内能想想议议•内能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物体内能的改变演示瓶塞跳起来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三、比热容想想议议•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要选用两种液体或者固体,要注意控制变量小资料想想议议•热量的计算想想议议STS气候与热污染四、热机演示瓶塞冲出去(注意事项)•内燃机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想想议议科学世界现代汽车•燃料的热值想想议议小资料热机的效率STS从火车到火箭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的转化想想做做想想议以•能量守恒定律科学世界像地球要热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3、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4、通过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5、通过实例,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6、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7、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能源家族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革命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编写特点:1、
本文标题:人教版实验教科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0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