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乌鳢与大马哈鱼的启示
乌鳢与大马哈鱼的启示据说在浙江的微山湖上有一种叫乌鳢的鱼,此鱼产仔后双目失明,无法觅食而只能忍受饥饿,孵化出来的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就一条一条主动回到母亲嘴里供母亲充饥。母鱼活过来了,子女存活的数量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他们大多为母亲献出了年幼的生命。其实,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在深海里还有一种叫大马哈的鱼。母马哈鱼产完子后,就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母马哈鱼忍者剧痛,任凭撕咬。小鱼长大后,母马哈鱼只剩下一堆骨骸,无声地诠释着这世界上着伟大的母爱。乌鳢和大马哈鱼的故事给我们深深的启迪:乌鳢是“孝子鱼”。小乌鳢的成长历程其实与人类并没有什么两样,一脉相承,实际上就是一个孝敬父母、尊老爱老的过程。乌鳢是孝顺的,他为了母亲的生存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小乌鳢深知:孩子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是妈妈贴心小棉袄,孩子的血管里流淌着妈妈得血液,与妈妈心灵相通。有妈才有家,妈妈没了,家也就没有了。据说当一个孩子在啼哭时依偎在妈妈得怀里哭声停止,是因为孩子感受到妈妈熟悉的体温和心跳与小孩相当的缘故。一个人从哇哇坠地到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过程中,母亲是在从哺育、担惊受怕过程中煎熬,孩子在妈妈得催老岁月中渐渐长大。就连这乌鳢都懂得的简单道理我们的人类还做不到,这对不孝敬父母的人来说是一个深深的震撼,乌鳢给他上了一堂孝敬课。大马哈鱼是“母爱之鱼”,它是母亲的化身。对于母亲来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恰恰证明了母子唇齿相依,血脉相连,十指连心。正如深圳和谐号教育科技公司高飞老师在微信中所说:“生孩子,明明知道痛,可却还是生了”。生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是希望的象征。在医院产房里的,临产的母亲在承受着分娩时那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但在孩子哇哇坠地时妈妈确忘记了痛苦,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的真正原因所在。阎维文一曲催人泪下的《母亲》唱出了普天下孩子的心声,恰恰诠释了大马哈鱼的这种为了孩子,宁愿忍饥挨饿、牺牲一切的伟大的母爱。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精髓。孝道教育应该从小孩抓起,从我做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道德讲堂、互联网、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媒体,大力挖掘和褒奖孝道教育的先进案例和反面教材,让孩子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社实践活动,在社区、学校、家庭深入开展“讲孝、唱孝、行孝、评孝、奖孝”为载体的“五孝”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保证活动成效,使孝道教育这根接力棒代代相传。
本文标题:乌鳢与大马哈鱼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0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