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乙肝预防控制措施目的了解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血清HBsAg、抗-HBs和ALT异常情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为检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抗-HBs,赖氏法检测ALT,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判定。结果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HBsAg阳性率11.08%;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g阳性率14.09%,女生HBsAg阳性率9.79%,男生阳性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1,P<0.05)。抗-HBs阳性率43.08%,各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异常率0.30%;各年度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异常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07-2011年宁德师范学院新生HBsAg阳性率不高,但男生阳性率较高,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阻断并减少乙肝的传播途径。福建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高发区,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之间生活接触密切,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机会更大,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乙肝的传播[1,2]。对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为检测对象,共计8104名,其中男生2435名,女生5669名,年龄18~22岁,95%以上为宁德生源。1.2方法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mL,放入离心机(2000r/min)3min后取上层血清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抗-HBs,试剂盒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赖氏法检测ALT,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判定,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使用。1.3统计方法采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结果2.1HBsAg阳性情况共检测学生8104名,HBsAg阳性898名,阳性率11.08%。各年度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31%、12.12%、10.65%、12.07%和1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6,P>0.05);男生检测2435名,HBsAg阳性343名,阳性率14.09%;女生检测5669名,HBsAg阳性555名,阳性率9.79%。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1,P<0.05),见表1。2.2抗-HBs阳性情况8104名学生中,抗-HBs阳性3491名,阳性率为43.08%。各年度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3.47%、41.29%、41.68%、43.88%和4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男生检测2435名,抗-HBs阳性1062名,阳性率43.61%;女生检测5669名,抗-HBs阳性2429名,阳性率42.85%。男女生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见表2。2.3ALT检测情况8104名学生中,ALT异常24名(均为HBsAg阳性),异常率为0.30%。各年度ALT异常率分别为0.45%、0.30%、0.49%、0.11%和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男生检测2435名,ALT异常15名,异常率为0.62%;女生检测5669名,ALT异常9名,异常率为0.16%。男生ALT异常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P<0.05),见表3。3讨论宁德师范学院2007-2011级新生HBsAg阳性率11.08%,低于福建省15~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17.9%[3],这可能与重视乙肝疫苗接种、普及乙肝防治知识以及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宁德市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3年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6年后多次开展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该调查对象年龄段为18~22岁,正是逐步推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受益群体,学生乙肝感染和发病已得到较好控制。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社交活动较多、混用个人用品(如剃须刀、牙刷等)、不注意个人卫生、不良嗜好较多(抽烟、喝酒等)等个人的卫生习惯有关。此外,有报道提出:男生HBV基因与Y染色体基因有某些相似片段,以致男性机体将HBV视为自身基因,感染后导致免疫耐受,形成慢性携带[4]。女性获得HBV感染后会将HBV视为异物而产生抗-HBs,故不易成为带毒者[5];也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可增强T淋巴细胞的作用,抗HBV感染能力较男生强等因素有关[6]。抗-HBs阳性率是衡量人群免疫水平的指标,该调查对象抗-HBs阳性率为43.08%,低于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5~59岁人群抗-HBs阳性率47.38%,表明调查对象的HBV免疫水平相对较低。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7],约40%携带HBV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播给其新生儿,90%~95%的新生儿期HBV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HBV携带者[8]。福建省为乙肝高发区,15~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17.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6%[3],该调查对象95%以上来自宁德本地,且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经济及交通等问题,母亲是HBV携带者的学生,出生时未能在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24h内接种乙肝疫苗来产生保护作用,导致受HBV感染发展成慢性HBV携带者,可能是该调查对象抗-HBs阳性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此外,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无应答,或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良好的应答,但可随时间的增加,抗体滴度逐渐下降直至低于检测范围[9],也是本次调查对象抗-HBs阳性率较低的原因。目前已取消新生入学体检乙肝血清学检测项目,这将导致乙肝传染源更加隐匿,建议HBsAg、抗-HBs阴性者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已接种者则进行强化免疫,提高无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的易感人群免疫率和保护率,阻断并减少乙肝的传播途径。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肝细胞损伤均可导致ALT增高。本次调查ALT异常率为0.30%,异常者均为HBsAg阳性,且男生异常率明显高于女生,提示男生应更重视乙肝的防治。HBsAg阳性且ALT升高为乙肝活动期,此时机体内可能有病毒复制,损伤肝细胞,必须对这些学生进一步检查,确诊为乙肝的进行隔离治疗,并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消毒、隔离和预防教育。目前治疗乙肝还没有特效药,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10],因此乙肝预防重于治疗。为有效控制乙肝传播,没有乙肝抗体或抗体滴度低的学生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定期开展乙肝五项指标和肝功能复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乙肝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乙肝的水平传播。学校应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改善学校卫生状况,加强校内食堂、饮水等设施管理;同时,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乙肝病因、传播途径、治疗状况等,增强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身心健康,圆满完成学业。
本文标题:乙肝预防控制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1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