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上册社会10月考试卷
1913年中国24.4%外国75.6%1919年中国7.0%外国93.0%柯桥鉴湖镇中学2014年10月初三历史与社会知识检测试卷1.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②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③欧洲处于战争阴影下④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右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B.戊戌变法的推动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3.100年前的战争阴霾笼罩该地区,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期间,法德两国间经历的最惨烈的战役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攻克巴士底狱4.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5.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翻,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早可能记于()A.1895年B.1898年C.1911年D.1949年6.2014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9周年纪念日。某大学以此背景举办了主题为“孙中山伟大一生”的现场小论文比赛,下列参赛作品的标题符合相关史实的是()①领导建立同盟会,开始踏上革命路②辛亥革命建伟业③不屈不挠捍卫民主共和④北伐之中彰显军事才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8.1920年秋开始,中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这一现象背后起推动作用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右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B.发表《新纪元》一文,歌颂十月革命C.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10.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C.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D.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1.近代史学大家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历史事件之间也是如此。下列历史事件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B.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C.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建立D.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12.下列有关右图战争形势分析正确的是()A.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基本上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13.下列深受30年代大危机影响的国家有()①美国②日本③德国④苏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14.文字改革是土耳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拉丁字母的作用是()①简单易学,有助于提高人民的识字率②方便人们学习掌握本族语言③为保存和继承民族文化创造了条件④解放了妇女,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21·世纪*教育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自强”与“求富”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民主”与“科学”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③②④①16.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17.在“打倒列强,消灭军阀”这一共同愿望的推动下,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其标志是A.1923年中共三大的召开B.1924年黄埔军校的创办()C.1921年共产党一大的召开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8.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变化,说明革命党人()①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②排斥其他少数民族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④视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20.与中共一大比较,中共二大最主要的贡献是()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提出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C.出现民主集中制原则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014年10月初三历史与社会知识检测试卷(答题卷)注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中对应的序号下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2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说历史】(1)右图为一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请写出这两军事集团的名称。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政治格局?(4分)【追根溯源】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国家英法俄德工业产量位次2341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350万1060万1740万290万(2)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揭穿谎言】材料二:1916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法国的运兵车上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3)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2分)英(核心)法、俄德(核心)意、奥【战争审判】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4)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5分)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国、苏联(俄罗斯)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的经济建设及彼此关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2-1-c-n-j-y材料一: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大国崛起》【出处:21教育名师】材料二:(经济大危机下)千百万人只因像牲畜那样生活,才免予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三: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版权所有:21教育】——《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1)为了挽救材料一中描述的危机,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新措施的内容有哪些?4分)(2)面对材料二中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由材料三可知这一对策有何显著特点?试举一项新政内容加以说明。(4分)(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些西方人评价说:“1918年,土耳其是一个看来已经一败涂地、不可救药的国家。而今天,20年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屹立在欧、亚之间的新国家,经济和文化上一派繁荣,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同所有的邻国保持着和睦关系……今天的土耳其是一个欧洲必须要刮目相看的大国了。”请思考:⑴1918年的土耳其为什么看起来“一败涂地、不可救药”?20年后欧洲为什么要对土耳其“刮目相看”了?(4分)(2)材料二中的人物和巡洋舰分别领导或见证了各自国家的一段革命(斗争)史。请比较两者有何异同。(6分)材料二:“圣雄”甘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24.(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说词,1903年12月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本知识说明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文中的俄国革命与辛亥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4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孙中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写出两点即可)(2分)(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孙中山作一简要的评价。(3分)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摘编自《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唤起民众”的主要表现.(2分)材料二:……换句话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则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摘自许纪霖主编《中国现代化史》(2)材料二中“这场革命”指的是什么?“价值重建运动”指什么运动?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6分)材料三: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4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ACBDCCADBA11121314151617181920BBAACDDBCD21.(1)三国同盟(或同盟国),三国协约(或协约国)。(2分)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分)(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3)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2分)(4)不正确(1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2分)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2分)22.(1)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在工业领域,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那些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在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来源(2)实施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政
本文标题:九年级上册社会10月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1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