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绪言: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4、我国的三大化学工艺:制火药、造纸、烧瓷器对世界贡献很大。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在春秋战国时就会冶铁和炼钢。21世纪,有很多化学材料值得关注: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鸟笼、隔热耐高温的有机高分子材料…5、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水铸成锅、电灯发光、蜡烛受热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矿石粉碎、碘升华等。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材燃烧、铁生锈、物质的燃烧、食物腐烂等。伴随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颜色改变等。3、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一切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包括:顔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有:活泼性、稳定性、可燃性、易生锈、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6、两种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9、区别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方法:(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师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2)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师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师氧气。10、课本P7(1)胆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蓝色的,又称蓝矾。其溶液也是蓝色的,(但硫酸铜(CuSO4)是白色的)。向其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会有蓝色沉淀(Cu(OH)2)产生。(P6实验1—3)(2)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份都是碳酸钙(CaCO3)。加入稀盐酸(HCl)会有能使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CO2)产生。(P6实验1—4)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蜡烛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色、态、味、硬度、密度。石蜡为白色或红色半透明固体,圆柱形,质地软,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难溶于水。能燃烧,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2:燃着时: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冒黑烟(黑烟是未充分燃烧的炭黑),石蜡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①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②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附上一层水雾(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证明有水生成。③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熄灭后:有白烟生成,点燃生成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起来。(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小颗粒)。(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用澄清石灰水区别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现象: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2、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现象:其中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了,而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3、对着玻璃片呼气。现象:玻璃片出现一层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少。能力:知道如何收集某地的一瓶气体!(主要是集气瓶、玻璃片、水)(三)排水集气法1、收集方法:将集气瓶装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注意瓶内不要留有气泡)。将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小心移开玻璃片,将导气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缓缓通入气体,当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表明气体已集满。4、用玻璃片小心地将集气瓶在水下盖上,取出集气瓶后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时,正放,密度比空气小时,倒放)2、排水法的适用条件: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气体不与水反应。课题3:(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三不原点燃则)[实验室里的任何药品都不得品尝,厨房里的食品才可以品尝,所以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品尝的方法区分,而厨房中的却可以](安全原则)2、规定了量的药品,按规定取;未规定量的药品,则一般按最少量取,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节约原则)3、用剩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三不一要)(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里。2、取用仪器:粉末状:药匙或纸槽。块状、粒状:镊子或药匙。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3、取用操作:小颗粒或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三)液体药品的取用:1、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里。2、取用量较多的液体:①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上。②瓶口紧挨,缓慢倒入。③标签向着手心。④倒完后立即盖紧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3、取用定量的液体:量筒的使用:(一倒二滴三读数)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多练习如何区分仰视俯视所造成的后果,要分两种情况:量筒里有8mL液体(读数时仰少俯多)与要量取8mL液体(量取时仰多俯少)。4:取用少量的液体:胶头滴管的使用: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不能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用过要立即用水冲洗。极少量液体用玻璃棒蘸取。(四)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课本P20最后一段。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外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帽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酒精不小心洒落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盖灭。酒精灯里的酒精最多不超过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22、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①试管中的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试管外壁要擦干③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④加热时管口不能对准人;要先预热;⑤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⑥加热试管口大约向上倾斜45度,加热固体时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五)连接仪器装置及仪器的洗涤1、连接仪器(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4)连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洗涤仪器的标准是:内壁的水珠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本文标题: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2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