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九年级语文上册21愚公移山练习语文版
121愚公移山1.走近作者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思想家,崇尚虚无飘渺、清静无为。相传著有《列子》。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①河.阳之北(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②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处罚)③何苦..而不平(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不值得)(2)一词多义【且】①年且.九十(将要,快要)②且.焉置土石(况且)【而】①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②聚室而.谋(连词,表顺承)③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于】①达于.汉阴(介词,到)②告之于.帝(介词,向)【焉】①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可不译)【其】①其妻献疑(代词,他的)②其如土石何(语气词,表反问)(3)词类活用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副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4)特殊句式①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谓语部分“甚矣”提前,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何苦而不平(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宾语“子孙”前置,应为“遂率三夫荷担者子孙”)②判断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字表判断)③反问句如太行、王屋何(“如……何”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3.主题解说本文通过讲述,“愚公移山”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24.重点突破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提示: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②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5.难点攻克课文以神话故事结尾有什么作用?提示:内容上,更加突出了愚公的宏伟抱负和坚毅精神具有惊山神、感天地的巨大力量,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结构上,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紧凑。6.拓展延伸关于锲而不舍的名言警句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雨果)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⑤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⑥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⑦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年且.九十()(2)吾与汝毕力平险.()(3)杂然..相许()(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4.下列“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6.用原文填写。(1)愚公之所以决心平山,是因为。3(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3)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而言的。7.课文写了两场论争,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论争,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论争,比较这两场论争,根据所给提示指出其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2)出发点不同:(3)气氛不同:8.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激情。(不少于60字)(2)下面是同学收集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材料一:听起来是奇闻,谈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摘自歌曲《愚公移山》材料二: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跟他一道修路的大儿子妻子也选择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摘自《重庆晚报》(3)下面是同学们在学习《愚公移山》中“你说我说”环节的不同观点,请你也说说你的不同观点。观点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议。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观点二:愚公其实根本不应该去移那大山,而应该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这样要比移大山省事得多,也用不着花祖祖辈辈那么多代人的时间去移一座大山。相信和愚公同样住在4山后的人都会选择搬家,而不是选择去移山。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惩.山北之塞()(2)吾与汝毕.力平险()(3)杂然相许.()(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12.文章通过描写智叟的劝阻、神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13.有人说,愚公移山的举动是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甲】……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选自《列子·愚公移山》)【乙】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①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名曰夸父。后土②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欲追日影,与日逐走,逮之于禺谷③,入日。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选自《列子》《山海经》,有改动)5【注释】①珥:戴着玉制耳饰,这里指耳朵上挂着。②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③禺谷:禺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④尸膏肉所浸:被他尸体的膏肉浸润。14.解释下列文言词。(1)固不可彻()(2)无穷匮()(3)把()(4)逐走()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16.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写小孩“跳往助之”,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B.【甲】【乙】两文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生邓林”三个“生”的意思完全相同。C.就刻画人物的手法而言,【甲】文除了使用语言和神态等手法外,还借助孀妻遗男和智叟从正、反两方面来刻画愚公形象,相对而言【乙】文刻画夸父所使用的手法较少。D.【甲】【乙】两文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是古典文学的典范之作。17.读了以上两则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文言文对照翻译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王屋山在山西垣(yuán)曲与河南济源之间。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河阳:黄河的北岸。河,黄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ɡ)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他家)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6便召集全家商议说:“我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靠你的(这点)力气,尚且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在哪里堆放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挖出来的)土石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愚公)于是带着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石垦壤,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头挖土,用箕和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帮助他们移山。(他们运土石),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且:副词,将要,快要。面:面对。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人。汝:你。这里是“你们”的意思。汉阴:汉水南岸。杂然:纷纷。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曾: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下文“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中的“曾”与此同。损:削减。魁父:山名。丘,土山。如……何:“把……怎么样”。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诸:就是“之于”。隐土:古代传说中的地名。荷:挑。叩:敲,凿。箕畚:簸箕和箩筐。这里是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和土筐装土石。氏:古代姓的分支,后来姓和氏没有区别。孀:寡妇。遗男:遗孤,孤儿。龀:换牙。易:变换。节:季节。反:返回,现在写作“返”。焉:语气助词。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一根草,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道:“你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竟不如寡妇小孩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要知道)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这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穷尽的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还担心铲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甚矣,汝之不惠: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先说“甚矣”,有强调的意味。甚,太,过分。惠,现在写作“慧”,聪明。毛:草。其:加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长息:长叹。彻:通,这里指思想的改变。虽:即使。穷匮:穷尽。苦:愁,担心。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7命夸娥氏二子手拿蛇的山神得知这事,怕愚公不停地干下去,便把这事禀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诚意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背走这两座山,一座安放在朔方东部,一座安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的阻隔了。帝:神话中的天帝。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负:背。厝(cuò):放置。朔(shuò)东:朔方东部,现在山西省北部一带。雍:雍州,古地名,现在陕西省、甘肃省一带。陇断:高大的山。【参考答案】1.chènhèshuāngběn2.(1)将要,快要(2)险峻的大山(3)纷纷(4)变换3.B4.B5.(1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上册21愚公移山练习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2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