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人教版试题试卷家炳中学高二生物(文科)水平科中段试题2012.11
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一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A.100%B.1/2C.1/4D.9/162、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历了()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3、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复制—联会—四分体B.复制—四分体—联会C.联会—四分体—复制D.联会—复制—四分体4、密码子存在于()A.DNAB.mRNAC.tRNAD.核糖体5、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分别是.()A.细胞核细胞核B.细胞质细胞质C.细胞核细胞质D.细胞质细胞核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B.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C.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D.密码子的兼并性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是无意义的7、下列有关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B.父亲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不一定色盲C.双亲均正常,儿子有可能色盲D.双亲均正常,女儿有可能色盲8、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比,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特点是()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只有男性发病D.男女发病率相同9、在DNA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的()A.氢键B.—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C.肽键D.—磷酸—脱氧核糖—磷酸—10、可以发生逆转录现象的是下列哪种生物.()A.植物B.动物C.病毒D.细菌11、将具有一对等到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B.7/8C.7/16D.9/1612、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3个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2B.乙图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8个着丝点,没有相同染色体C.丙图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者极体D.该动物体的某器官中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三图所表示的细胞分裂状态13、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①DNA②RNA③DNA和RNA④DNA或RNAA.①②③B.④④④C.①③④D.①①④14、把能翻译成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C.控制兔子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进入大肠杆菌D.蛋白质的合成是很简单的15、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A.细菌的核糖体B.噬菌体的核糖体C.噬菌体的基质D.细菌的拟核16、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一般的说,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生物细胞中的DNA较多而RNA较少,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7、关于DNA的双螺旋结构的描述有误的是()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成的生物大分子B.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排在双螺旋内部D.两条链反向平行且游离的磷酸基在相同的一端1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B.酶和基因都是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些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的D.只要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就有相应的酶19、DNA分子中,下列哪种比例因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A.(A+T)/(G+C)B.(A+G)/(T+C)C.(A+C)/(T+G)D.C/G或A/T20、在DNA复制过程中,保证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关键步骤是()A.解旋酶破坏氢键并使DNA双链分开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互补配对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3C.与模板链配对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D.子链与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1、有3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它的组成是A.一个DNA分子,两个RNA分子B.三个DNA分子,一个RNA分子C.三个DNA分子D.三个RNA分子22、DNA复制时,解旋的实质主要是()A.破坏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B.破坏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的氢键C.破坏磷酸与脱氧核糖间的化学键D.破坏各元素间的化学键23、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一条链上A和T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长链上A的数目小于TC.若一条链A∶T∶G∶C=1∶2∶3∶4,则整个DNA的A∶T∶G∶C=1∶2∶3∶4D.若一条链上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为A∶T∶G∶C=2∶1∶4∶324、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A.只有胰岛素基因B.比人的受精卵细胞基因要少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25、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A.DNA具有多样性B.RNA具有多样性C.蛋白质具有多样性D.自然选择的结果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76、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图像,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②③所示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B.动物的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四种状态的细胞C.图④所示细胞状态往往导致基因重组D.①②③细胞中均含有8个染色单体77、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4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78、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的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B.F2有三种基因型,基因型比例为1:2:1C.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D.F1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80、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8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的比例的是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基因型的比例③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④F2表现型的比例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82、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型AA和Aa为红花基因型,aa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下,基因型AA、Aa,也为白花,这个事实说明了A.基因完全决定性状B.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C.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改变,性状一定改变D.每种植物在环境条件改变时都能开多种颜色的花83、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测交、杂交、自交、测交B.杂交、自交、测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84、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或两个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必修585、用含15N、35S、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A.只含32P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C.少数含15N、35S和32PD.全部不含35S三、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4分,其他情况不给分。106、遗传中的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A.等位基因之间B.F2性状之间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D.非等位基因之间107、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A.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此病必定表现为隔代遗传D.男性患者的母亲必定是患者108、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人的DNA“指纹”是指DNA的A.双螺旋结构B.遗传信息C.碱基互配对原则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109、据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化学干扰技术,有望使人们的致病基因沉默下了,这项干扰技术很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内的A.某种mRNA的合成过程B.许多DNA的复制过程C.mRNA的翻译过程D.ATP的分解作用110、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人的肥胖基因,则该片段A.携带遗传信息B.携带密码子C.能转录mRNAD.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ABCDCABCBBDA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7677787980答案DDCABAACCABDCCC题号8182838485106107108109110答案ABACDBCDABDBDACACD
本文标题:人教版试题试卷家炳中学高二生物(文科)水平科中段试题2012.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4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