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乳果糖口服溶液介绍品名:乳果糖口服溶液(润秘夫)化学名:4—o—β—D—吡喃半乳糖—D—呋喃果糖英文名:LactuloseOralSolution分子式:C12H22O11=342.301930年门杰麦尔(Montgomery)和哈德逊(Hudson)在研究寡糖的物理性质和构象关系中,用乳糖合成了一种新的酮糖—Lactoketose(乳酮糖),后来又称Lactulose(乳果糖),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乳果糖的医药意义。1957年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培特勒(Petuely)证明了乳果糖是双歧杆菌增殖强力促进因子,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发现成人服用乳果糖后肠内双歧乳酸杆菌增生,粪便PH值下降,并有缓泄作用。1964年霍夫曼(Hoffman)又发现只有革兰氏阳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LD族链球菌)能够使乳果糖分解,产生乳酸和醋酸,首次阐明乳果糖细菌代谢过程。1966年柏次尔(Blrcher)发现服用乳果糖后能促进缺乏尿素酶的双歧杆菌生长,并且能充分利用肠内氨氮合成菌体蛋白,又能产生短链脂肪酸,增加肠道酸度,减少氨的吸收,并抑制产生尿素酶的嗜碱性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等)的生长,减少氨的产生,经反复临床验证乳果糖有降低血氨的作用,用于治疗肝性脑病获得成功,为此药的临床运用揭开了新的篇章。1979年莫勒尤(Magllnlo)用乳果糖治疗病毒性肝炎,发现有降血浆内毒素作用。1980年-1981年雷赫尔(Liehr)发现乳果糖在体外能够抑制内毒素的鲎实验凝集反应,减轻D—氨基半乳糖(Gal—N)所致的大白鼠肝损伤,认为乳果糖具有抗内毒素活性的作用,并用于治疗肝肾综合症。1985年长春白求恩大学、北京中国康复中心金学源教授等证明了乳果糖对肝脏病人内毒素血症(ETM)的清除作用。1971年国外开始有人研究乳果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认为乳果糖有增加尿毒症病人粪中的水分、氮、氨、钠和钾的排泄作用外,还具有降低血浆尿素氮作用,病人在接受乳果糖治疗后,血浆尿素氮的浓度平均降低了25%,放宽了对CRF病人的饮食限制,推迟透析时间,国内近年来已有有关报导,并获得很好的疗效。1994年北京康复中心博爱医院临床实验室用乳果糖治疗及防止肠内毒素,治疗肠炎。1995年英国资料报导:乳果糖有抗内毒素作用,用于治疗肠炎(包括结肠炎)。1992年意大利资料报导:肝硬化病人每天口服乳果糖,30天后免疫功能增加。1991年英国102位病人,有阻塞性黄疸病人在术前服用乳果糖可以防止术后肾机能障碍。2乳果糖口服溶液药理作用编辑1、乳果糖的体内代谢乳果糖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一种人工合成不吸收性双糖,在小肠内不被吸收,可被结肠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其细菌分解图如下:乳果糖↓半乳糖+果糖↓1—磷酸半乳糖↓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3—磷酸D—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甲醇↓↓乳酸乙酸+乙醇乳果糖在肠内主要代谢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乳酸杆菌和兰斯非德D族链球菌,乳酸是主要代谢产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右侧结肠。乳果糖在肠道被细菌分解迅速而完成,体外实验乳果糖在30分钟内或更短的时间内就被细菌完全分解,Bond证明乳果糖灌胃后4分钟内就被细菌分解。2、乳果糖的药理作用和机制(1)导泻作用:由于人体小肠粘膜不存在分解乳果糖的双糖酶,乳果糖具有双糖的渗透活性,可使小肠内的水、电解质等保留在肠腔内产生高渗效果,加上乳果糖到达结肠被细菌分解成低分子酸,酸化肠道,「H+」增加,刺激肠蠕动,其细菌代谢产物的渗透性作用,吸收体液入肠腔,软化大便,从而起到缓泻作用,其不直接作用于肌肠和肠神经,并且缓泻作用无毒性和依赖性,用于治疗老年性便秘和慢性功能性便秘。(2)治疗肝性脑病:健康人体内代谢产生的氨和由消化道吸收到体内的氨,均在肝脏内代谢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当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门一体侧支循环形成,或门腔静脉吻合术后,肠道内吸收的氨不能在肝脏代谢,使血氨升高,干扰脑能量代谢,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门一体分流的严重并发症过去称肝性昏迷)。乳果糖酸化肠道后,使肠内氨转变成铵(NH3+H+NH4+),而血中的氨则通过肠粘膜不断扩散汝肠腔(酸透析作用),使静脉血氨的作用,增加菌体氮;还可通过促进肠内乳酸杆菌大量增生,抑制革兰氏阳性腐败菌的繁殖,从而减少其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细菌产氨减少。此外用药后的腹泻作用,缩短了粪便与细菌的接触时间,也减少了细菌产氨,增加细菌对氨的吸收,使氨进入细菌的蛋白质中,同时加速氨的排泄。通过上述机制,乳果糖起到降血氨治疗肝性脑病作用。自60年代以来乳果糖用于临床,一直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3)乳果糖抗内素作用:近年来人们注意到乳果糖的抗内毒素作用,并且证实了乳果糖的抗内毒素作用。但目前乳果糖抗内毒素的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乳果糖所以能抗内毒素是通过小肠内毒素吸收池实现的,即乳果糖口服后几乎不被吸收,经肠道细菌分解成短连脂肪酸,从而降低肠道PH,扶持发酵菌,抑制好减性腐败菌的繁殖,从而使腐败菌产生内毒素减少,加上其不被吸收在肠道中形成高渗状态,使肠内容物增加,产生缓泻作用,从而缩小肠道内毒素吸收池,减少内毒素血症(ETF)的发生。也有人认为乳果糖有直接拮抗内毒素作用,即=1\*GB3①乳果糖与内毒素在体外一起卵育可使内毒素活性下降;=2\*GB3②静脉应用乳果糖能阻止半乳糖胺性肝炎的发生;=3\*GB3③口服乳果糖后网状内皮细胞吞噬下降;=4\*GB3④腹腔疾患是小肠吸收乳果增加,以上均提示乳果糖可能有直接对抗内素的作用,至于乳果糖是否直接使内毒素分解失活,还是与内毒素结合后使其失活,或保护内毒素的靶器官,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还有人认为以上两者兼而有之。(4)乳果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1971年Hedger等首先研究采用乳果糖(Lactulose)治疗尿毒症(CRF)。其设想是乳果糖及其他一些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可抑制肠菌产生氨及肠粘膜对氨的吸收减少。实验证明,服用乳果糖后,粪便中总氮和氨排泄量增加,但血尿素氮稍有降低,认为可以提高尿毒症病人的蛋白摄入量与耐受量,减少透析次数,特别对显著水、钠潴留的CRF病人,有治疗价值。乳果糖治疗尿毒症(CRF)作用机理是:口服乳果糖后,乳果糖通过抑制肠菌产氨及减少肠道粘膜对氨的吸收,切断了尿素氮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氮水平,使提供给肝脏合成尿素的原料减少,从而降低血中尿毒素氮的浓度及减轻尿毒症症状的作用。(5)乳果糖是双歧乳酸杆菌的强力增殖因子:乳果糖在肠道内不被吸收,可被结肠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LD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肠道PH值降至6以下,抑制好碱性腐败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促进对人体有益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从而改变肠道菌群。双歧杆菌是有益于人体的肠内寄生菌,在肠道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有益菌群的生物屏障,保证了人体肠内的微生态平衡,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并有抗衰老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多年以来乳果糖在国外被用做食品添加剂,加入乳类及其它食品中,中国近几年来在保健饮料、奶粉、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正起步,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6)副作用:乳果糖几乎无毒性,口服后可有腹涨、腹部不适,剂量过大发生腹泻、脱水。调节剂量后不久就会自动消失。有报导口服乳果糖治疗肝功衰竭出现高钠血症,被认为是乳果糖引起腹泻导致失水大于失钠的结果,乳果糖大量口服后不排便,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长期大量口服应注意水、盐和酸碱平衡,动力性肠梗阻禁忌使用乳果糖通便。此外,乳果糖制剂中含有一定量半乳糖,所以半乳糖血症患者(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乏)禁用。但此病及其少见(1/20000)。乳果糖主要用于防止治疗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引起的肝昏迷和便泌,效果良好,近几年来发现乳果糖具有消除内毒素血症和其它药理作用。这些药理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更深入的研究将为开发乳果糖临床新用途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3乳果糖研究及应用现状1992年9月,在德国汉诺威召开了国际乳果糖应用大会,会标是“乳果糖的新挑战”。乳果糖从发现到应用到临床治病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人们发现他的用途越来越广,对它的研究越来越深,无论是治疗肝病,还是消化道疾病,或是用于延年益寿上都是当今世界的研究课题,现将国内外应用情况介绍给医疗工作者,以便参考。自从1957年培特勒发现乳果糖是双歧杆菌增殖因子,1964年霍夫曼又发现只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LD族链球菌能够使乳果糖产生乳酸和醋酸,首次阐明乳果糖细菌代谢过程。1966年柏次尔发现服用乳果糖后能促进缺乏尿素酶的嗜碱性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等)的生长,减少氨的产生,经反复临床验证乳果糖有降低血氨的作用,用于治疗肝性脑病获得成功。1979年莫勒尤用乳果糖治疗病毒性肝炎,他发现有降血浆内毒素作用。1980年到1981年雷次尔发现乳果糖在体外能够抑制内毒素的鲎试验凝集反应,减轻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白鼠肝损伤,认为乳果糖具有抗内毒素活性的作用,并用于治疗肝肾综合症。我国应用于临床是1982年北京医科大学田更善教授,他在乳果糖临床应用上具有先导地位,强调了乳果糖因人而异使病人保持软便每日2-3次,对于反复发作的肝性脑病预防和治疗要长期使用,对于慢性肝炎用药,可以减少氨和内毒素的吸收,可以增加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蛋白质食量,尽快帮助病人恢复健康。1984年,上海中山医学院李平教授在“中华内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导22例重肝炎发内毒素血症,都不同程度发生迷散型血管凝血的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症、内毒素血症,严重威胁重肝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作表指出,不论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1985年以来长春白求恩大学、北京中国康复中心金学源教授用我厂生产的乳果糖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特别着重做了乳果糖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金学源教授对急慢性肝病患者伴发的内毒素血症,口服乳果糖,其血浆内毒素可在24小时内降低,给大量灌服乳果糖,可清除正常的门静脉内毒素,在灌服后十五分钟见效,可维持4小时以上。金学源在实验中观察到给大、小白鼠口服乳果糖,能防止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纤维化,从而能防止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化。从以上的报导和实验,结合这几年的临床检验证明,对急、慢性肝病和重症肝病患者,一入院就开始用乳果糖,能防止综合症的发生,大大缩短了肝病的疗程。1992年9月在德国汉诺威国际乳果糖会议前后,关于乳果糖研究应用情况简介如下:(一)用乳果糖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乳果糖能刺激胆酸排泄,降低血中胆固醇,同木素结合能完全防止胆结石的发生。(二)口服乳果糖可使尿毒症患者血中尿毒素氮降低,由于肠氮吸收减少,切断了尿素氮肠肝循环,尿素氮减少,减轻神经系统中毒。(三)口服乳果糖有明显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有延缓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作用。国外报导乳果糖有使肝硬化时受抑制的血细胞免疫系统的活化作用。(四)国外报导;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前服用乳果糖可预防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五)乳果糖有明显降低脑内单氨类物质的作用,纠正脑内神经递质代谢紊乱。乳果糖可切断尿毒素氨和肌酐的肝肠循环,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少肌酐氧化成甲基琥珀胍的产生,减轻神经中毒,对轻度中毒、肾功能不全有肯定疗效。(六)口服乳果糖可使肝病患者血液中支/芳链比值提高的作用,可促使氨的排泄,减少氨的吸收,谷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消耗减少,因此可使支链氨基酸增加。(七)日本文献报导:乳果糖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明显激活C3C6C9补体作用,有降低病理性球蛋白,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的作用。(八)日本山崎省二、木村、厚井报导:双歧杆菌所产生的物质能降解亚肖胺等有毒物质,能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可增强机体抗病免疫力,预防癌的发生。(九)国外报导:乳果糖能增强机体细胞体液免疫,提高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十)乳果糖有广泛应用于微生态方面:(1)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过度繁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治疗因肠道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乳果糖是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本文标题:乳果糖口服溶液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4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