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语文七下期末测试题2(附答案)
XX学校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卷(二)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讪.笑(shàn)缝隙.(xì)迸.出(bèng)污秽.(huì)B、重荷.(hè)踌躇.(chú)磐.石(pán)深邃.(suì)C、羸.弱(léi)告罄.(qìng)收敛.(liǎn)剖.开(pō)D、对峙.(zhì)湛.蓝(zhàn)可.汗(kè)金柝.(tuò)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人声鼎沸可歌可泣鲜为人知B当之无槐杂乱无章戛.然而止C大彻大悟精疲力竭珊珊来迟D忧心忡忡一拍既合义愤填膺3、为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春冰薄薄压枝柯,分与清香是月娥。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婆婆。”这首诗描摹了琼花的形之美丽,色之___________,香之清淡,晶之高洁。(2)1月26日,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的发布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______,扬州成为入选的l35个城市之一。(3)一个人_____能够通过读书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形成丰富的内心世界,他______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A.素雅举办即使/也B.素雅举行倘若/就C.文雅举行即使/也D.文雅举办倘若/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C、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B、为了防止禽流感疫情不再反弹,市政府要求防疫部门进一步强大管理力度,制定出严密的防范措施。C、庆祝“五一”晚会现场,张灯结彩,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D、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莫泊桑都是美国作家。B、《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光,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C、《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D、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7、按要求默写(10分)(1)、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以流动之势衬托闲适宁静之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描写清朗秀美的月夜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吴均的《山中杂诗》:最能体现山中的有趣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4)、《木兰诗》中夸张地形容行军迅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8、语言运用(4分)张军同学到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①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②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二、阅读理解(34分)(一)比较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段后问题。(甲)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2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乙)一列火车缓慢地驶进了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他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神智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9、甲乙两段都以___________为背景,甲段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乙段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3分)10、甲段写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新字帖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其目的是要从侧面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写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3分)11、乙段对老妇人身体状况的描写用了一个短语,它是_______________这样描写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2、乙段结尾是“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冬天过去了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壮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③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吃饭,饿坏了吧。”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几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声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期望。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一下了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3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13、全文详细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我国传统有效的读书法。请按要求勾画圈点。(2分)(1)在选文⑤⑥段中找出一处概括父亲对我影响至深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段中表现“我”欲给父亲要钱时矛盾心情的词语是。16、请从课文中摘录你感悟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并简要赏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根据你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依照下面的句式,续写句子。(3分)父爱如山,造就我一种坚韧刚毅的性格;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分)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稍稍宾客..其父()④泯然..众人矣()19、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C.或以钱币乞之D.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0、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徽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21、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七下期末测试题2(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5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