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二下7我不是最弱小的
1二下7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教材解读(一)阅读提示这是一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讲的是五岁的萨莎在暴雨中保护弱小的野蔷薇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做个勇敢的小学生。(二)课文简说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2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本课中的好词佳句较多,要引导学生积累。(三)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认字识字,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四)教材分析文本解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从坚定的语气中让人动容,让人敬佩,更何况是一位孩子的心声呢,这是幼小的主人公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从而让学生无形中感受到爱的触动,引导学生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自己的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文章按如下内容展开:1.课首,我注重创设情境,通过出示大树、小草、老虎、小兔等图片或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形象感悟“强大”与“弱3小”的词意。2.读中感悟是关键。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过:“文章的精华在于句子之中。”接着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首句“森林里是那么美好”的时候,从蔷薇花的景物纵深到家庭成员传雨衣的亲情和谐,再回读上文交代的人物出场的顺序,让学生感受萨沙是一家人里最弱小的。可是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通过角色体验,抓住爸爸给妈妈、妈妈给萨莎,萨沙给蔷薇花时候人物心里的想法,揭示保护弱小是亲情的传递,更应该是一种习惯和本能,符合学生真实思维。3.最后揭示更深意义的主题:弱者不弱,对比自己弱小的人或事要有一种关爱和帮助,有保护弱小的本能会觉得是一种快乐。在言语的表达规律上,通过萨莎的一个疑问和2个反问句,对比体会萨莎情感的变化,强化了对主旨保护弱小的理解,进而联系自己的被保护和保护弱小的体验进行表达。注重联系上下文的整块教学,通过读出人物的内心细腻情感,将体会到的“意”融进学生的朗读和联系实际的倾吐中。从而回归主题:“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们更能体会到要尽可能地去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初步感知到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五)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4(六)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这篇课文生字较多,要充分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自读课文。下列指导识字的方法供参考:1、教师在课前找几个学生试着读课文,看看他们识字的难点在哪儿,以便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2、学生自主识字,找出特点和规律。如,“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3、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4、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5、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6、写字指导: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未”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5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扑、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二、朗读感悟本文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可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1、激发兴趣,自读自悟: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在老师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才五岁,妈妈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⑵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2、小组协作,细读提高:要求各组同学针对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有的采用主讲式;有的用分角色感情朗读式;有的用提问式;有的用表演式等,为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3、朗读欣赏,迁移思维:⑴让每个学生练习朗读,可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或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思想感情。6⑵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听了以后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能否表达课文中人物当时的思想情感。如,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能读出妈妈欣喜、夸奖的语气。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你怎样理解“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和“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这两句话?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三、积累运用1、词语积累:森林景色露珠清新盛开应该保护娇嫩弱小勇敢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2、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3、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巩固识记生字,并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4、试写问句和感叹句。四、实践活动讲讲勇敢者的故事。(七)教学札记及反思1.今天听一位二年级语文教师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7了大雨,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课堂上这位年轻教师非常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既通过图片观察森林景色的美好,引导学生运用“森林里的景色()。”“森林里的景色()!”“森林里的景色()?”进行说话与标点训练,又出示了“倾盆大雨、滂沱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等词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这位教师可谓用心良苦,凡是自己能挖掘到的语文训练点她在课堂上都要进行展示。作为听课者我感动于教师的辛苦!课后,我和她谈本节课的感受,她很真实——上的真累呀!我笑了,是啊!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把自己潜心钻研好几天的东西想在一节课上全部呈现给年仅九岁的孩子们,不累才怪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孩子们接受呢?”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怕语文课上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的不到提高!”我明白她的意思——不想虚度每一节课,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我没有急于讲述课文的处理意见,而是让他努力挖掘自己课堂的亮点:“课堂上,你呈现了这样一个填空——()的野蔷薇,你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呢?”“希望学生能积累词汇。”“好创意!”“达成目标了吗?”“学生只会填美丽的野蔷薇,我补充了一个漂亮的野蔷薇,帮他们多积累了一个词。”“不错,有一点想法。”我顺藤摸瓜:“当学生无法将这个填空完成好时,你引导学生读书了吗?现在请你8自己读读课文中第一次出现野蔷薇的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你能从这两句话语中再找出一些词语来完成填空吗?”“粉红色的野蔷薇,芬芳扑鼻的野蔷薇!”“粉红色——色彩,芬芳扑鼻——味道,这样具体的描述已经让美丽不再空洞,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去读读书,让孩子们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呢?”“哦!”她似乎有点感觉。“再从语文的角度理解这样的填空练习,它又有什么意义呢?”“色彩与味道都属于描写中的细节,学生习作时最不会做细致的描述了!”“是啊,如果我们平时注意这样的训练还发愁孩子们习作时不会具体描写吗?”“哦!”她似乎恍然大悟,“何止能填这两个词,还可以引导填出随风舞蹈的野蔷薇,这时的野蔷薇已经不仅是静态的美丽也有动态的神韵了!这样也能为高年级动静结合的写法埋下伏笔!”我惊叹于这位年轻教师的悟性,非常好的想法。为了进一步帮助她从本课的教学中有更多感悟,我接着引导:“如果说只完成这样的填空就又回到课文进行教学还不是一个聪明的语文教师,再动动脑筋,结合课文这里的填空还可以填入哪些词?”她沉思片刻:“娇嫩的野蔷薇?”似乎不太自信。9“为什么?”我追问。“课文后半部分有这样的描写——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这是非常准确的描写,为什么不能用呢?”“可是,是不是破坏了讲课的思路了呀?”我明白了,她还在想自己怎么教,而忽略了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怎么学!我必须顺势引导!“假如学生真的填出了这样的词语你怎么办?”她没有说话。“如果学生还要填出弱小的野蔷薇呢?”“这可能吗?”她在怀疑学生的能力。“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积累,这是完全可能而且一定是必然的结果!”“你仔细想想我们的填空练习题,能不能把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重新梳理一下呢?”沉默片刻后,她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备课的感觉:“原来没有必要把一节课上的很满,只要抓住野蔷薇来完成填空练习,就能引导孩子们把长课文读短,把精彩的语段反复诵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还能在反复读书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如何把事物写具体,这样以()的野蔷薇来组织教学,这个填空就是一根红线,以红线串联起相关内容的学习,这就是您一直强调的‘红线串珠’的教学呀!”她兴奋地讲了一堆话。10我明白她确实在内心深处有了一定的感觉,知道课应该简单而有实效,我也很欣慰,就在谈话接近尾声时,我又一次追问:“如果从全文立意的角度思考还能填出别的词语吗?”沉默片刻后,“幸福的野蔷薇!当它最孤助无援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不是最最幸福的吗?被人关爱是幸福,帮助别人更是幸福的。这篇课文的人文因素不是也就被挖掘出来了!”她笑了,我也笑了。我知道她就是一朵幸福的野蔷薇!2.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案例描述“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主人公萨沙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想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所要叙述的故事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课题中“弱小”一词的理解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应
本文标题:二下7我不是最弱小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6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