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1、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概述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被排除在现有的城乡规划体系外的。中国对这种规划探索了近十余年,因其涉及面较广,使规划的理论、编制方法和内容都没有得到统一。对此规划的基本研究是以地理学(经济地理或称区域规划)为主的,研究以华师、南大、北大、中山等大学为主,这些大学的理论研究指导着现有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编制。宏观政策的改变,使我国城市发展政策从以往只重视城市的发展转向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从城市地理学的理论角度讲,城是城,乡是乡,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城有城的特征,例如:有较高的人口高度,就业人口全部为非农人口,城市生活方式等;而农村也有农村的特征,如生产方式为农业生产,建筑分散,人们的观念比较落后、自然景观很优美等。那么,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城乡应达到什么样的关系?城乡规划应该努力去解释这两个问题。2、什么是理想的城乡格局和城乡关系?以国外城市为例,谈谈理想的城乡格局。从城市形态来讲,理想的城市格局可能是这样的:中心是城,外围是乡,城是经济活动、建筑、人口的集中地;外围是乡村,建筑密度较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城乡之间最好有绿带隔开,形成城乡景观上的差异。欧洲的许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城乡形态。从功能角度看,城乡互动最能恰逢表达城乡关系,城市为农村提供资金、工业产品,满足乡村居民的需要同时也促进农村的发展;而农村为城市提供粮食和蔬菜等,保证城市人生活的需要,同时,城市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向农村扩散,所以,城乡是一个不断互动的整体。另一方面,发展城乡的哲学也是不同的,乡村应该非常注重景观的保护,这点对于城乡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城乡有别”和“协调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欧洲的许多城市做到了,主要是通过不断得修订法律来限制人的行为,从而实现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欧洲人比较喜欢农村景观和乡村生活,这种民众思想对城乡格局形成的作用巨大。3、城乡规划的定位现有城乡规划体系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许多人不了解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他们只听说过城市规划,乡村规划。这主要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学过城市规划,城市地理之类的课程,什么是城,什么是乡是属于学术研究的范围,比较难以理解。而事实上,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如城镇总规)之上的,它是战略性,一些学者已提出了这个观点。解决怎么处理好城乡关系,清晰得说明城乡各自发展的战略是什么,而不是去探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所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的上位规划,指导他们的编制。另外,要了解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要了解国家对城乡关系的宏观政策的变化的历史。4、城乡规划的作用与城市总规、土地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比,城乡规划因涉及内容太广而编制较难,难以确定重点。但实事上,城乡统筹规划比上述规划更具意义,以人为本是规划的主要指思想,城乡统筹的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乡村农民的生活水平,这有利于国家安定。从内容上,它包括以下方面:产业布局、村镇布局、土地统筹和指标的协调、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布局、保障措施。似乎,每个方面都可以做成一个子规划,因此,哪方面是重点,深度如何把握成了首要规划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内容没有一个范式,编制什么掌握在编制者手里。谈谈规划如何实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村镇布局是确定城、镇、村的空间布局形式和目标。因为城、镇、村发展的模式和指导思想不同。城:加速各类要素向城集聚;镇:适度加速要素集聚,发挥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村:从理想角度讲,要保护村的自然环境,控制建设,做到城乡面貌有别。村镇布局确定了整个城乡空间发展的大格局,可作为城乡空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土地统筹和指标的协调是村镇布局的具体实施措施,是城乡规划编制中最难的部分,因为需要收集许多数据,而且土地指标的协调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即使规划编制后,可操作性也不强。“紧凑式发展”可能是城乡空间发展的适合模式,即土地利用集约利用,模式是这样的,加速(资金、工业、人力)城市的要素集聚,控制乡村建设用地的蔓延,保护好村庄外围的环境,城乡和乡村之间用高速路相连,高速路两边设隔离带,两边保护良好的道路景观。但是,从目前村庄用地无序蔓延、自然发展的现状来看,紧凑式发展模式似乎难以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的重点是城和中心镇,与资金、工业企业一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是一类要素,要素集聚能增强中心镇的辐射能力,从而实现空间开发的有序推进,而城乡空间开发是通过村镇体系的完善来实现的。所以,集聚化发展是城乡发展的主要策略。保障措施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保障措施的重点不是加强管理,而是进行制度改革,比如土地所有权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修改法律等。但是在现实中,制度改革很难,因为涉及的众多方面的利益,阻力太大。例如,行政制度改革中的“扩权强镇”改革能扩大镇政府的财政支配权和管理权,能保护村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能促进乡村的发展;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农村用地集约利用、规模利用,彻底改变农村生产景观;但是,土地所有制改革可能是城乡制度改革的核心,但是在未来几年里很难实现。综上所述,城乡规划确定城乡空间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模式,进行土地利用的控制,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的重点,确定保障措施,是指导城乡发展的重要规划。5、总结早在二战之后,欧洲的伦敦、巴黎、哥本哈根等城市都在控制城市的蔓延,防止工业破坏农村景观,在乡村地区设立卫星城镇。实质上,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统筹城乡的发展”。几十年前,欧洲城市已经在这么做了,而目前的中国却没有很好借鉴其成功经验。黄岩区十二五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什么是统筹城乡发展张滩镇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即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主要包括: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尤其要在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政府要调动和引导各方面的力量着力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商业网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乡村联系城市的硬件设施得到尽快改善。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基础设施。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负,创造条件尽快取消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用城乡一体化制度保障农牧民权益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破解农牧业、农村牧区、农牧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一般认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融合一体。其实质在于从法律、制度和政策上切实保障农牧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是制度性的,城乡二元制度把人分为农民、市民两类基本权利不平等的人群。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从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上切入,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切实保障农牧民各项合法权益。1、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的本质是立足于发挥规划对象的功能,调整布局结构,合力配置资源,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应统筹安排县域城镇建设,为农牧民就近转移创造条件;土地利用、农田草原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结构布局,应有利于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切实保障农牧民的各项权益。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从该区生态环境恶劣、农村人口较少、农业生产条件极差的实际出发,注重规划先行,统筹规划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生态自然恢复,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该区2008年就统一城乡户籍管理,取消农业户口,按居住地登记“居民户口”;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发展生态、旅游、休闲经济;转移安置的生态移民、矿区移民按相关政策得到相应补偿,全部实现住有所居,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享有平等甚至高于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12年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面向全国招标确定27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定岗、定向、订单培训,增强农民的职业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截至2009年底,东胜区有6.1万农村人口转移进城,仅有6000人在生态恢复区从事护林员工作,城镇化率达到99%,进城农民的人均收入由进城前的7200元增加到3万多元。2、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长期以来城乡产业分割,农村牧区产业结构单一,农牧业生产规模小、链条短、服务缺、效益低,城镇生产要素难以向农村牧区流动,二三产业不能与第一产业融合,导致农牧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产业发展较少考虑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大项目、大企业为主,服务业发展滞后,包括一些县城在内的中小城镇甚至缺少产业支撑,且不说对农村牧区的带动能力弱,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不足。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应坚持以工促农,促进农村牧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但龙头企业必须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应坚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但必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流转,保障农牧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应培育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各种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但必须按照服务农牧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则,使之健康发展,使农牧民受益;应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坚持市场竞争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从制度层面上彻底改变农村牧区土地、劳动等要素价格低于城市的制度,禁止城市廉价征用农村牧区集体土地,实现农村牧区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同工同酬,通过政策性金融引导农村牧区储蓄主要用于农村牧区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牧区流动;应坚持以城带乡,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加快发展城镇服务业、
本文标题: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8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