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云南民族手工造纸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云南民族手工造纸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摘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26个民族,其中有9个民族现在还有手工造纸。他们所用的造纸方法有两个不同的系统,即浇纸法与捞纸法。浇纸法是最原始的造纸方法,由于生产效率低,在内地早已不见使用。而云南和中国西部的几个边疆省份现在还保留这种方法,成为原始造纸方法的活化石,对研究古代造纸技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云南省的傣族构皮纸和纳西族东巴纸的制作技艺被入选。这两个民族的造纸方法都足浇纸法,但二者所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又有所不同。傣族造纸是沿用东南亚小乘佛教国家通用的方法,纳西族造纸是吸取藏传佛教制作写经纸的浇纸法又带有汉族捞纸法的痕迹。这种独特的造纸方法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在云南民族手工造纸由于云南省正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业强省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近年来由于普洱茶的大发展,所需的茶饼包装用手工白棉纸供不应求。丽江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作为世界上仅存图画文字用的东巴纸也受到广泛的重视,在丽江古城有各种旅游艺术品出售。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手工造纸只要苇视建立原料基地,努力开发旅游艺术产品,并广泛学习吸取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关键词:云南民族;手工造纸;浇纸法;傣族构皮纸;东巴纸l云南民族手工造纸的现状云南是中国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2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分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新中国成立初期尚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仍靠结绳、刻木来记事,因此有造纸的民族现在只有9个,除汉族外,只有彝、白、纳西、傣、哈尼、苗、瑶、和壮族8个少数民族县仍从事手工造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内还存在着大约30余个有民族的手工造纸村寨。此外,在50年前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抢朵村有藏族用狼毒草生产藏纸,后来因故停业,现还有一位当年在作坊造纸的老人掌握着传统的技艺,准备重操旧业。虽然云南的造纸术是由外地传进来的,比汉地中原较晚,但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环境,使得古老的传统造纸技术,在这有限范围内以不同层次,不同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形式并存着,截至目前,在云南还能完整地看到抄纸和浇纸这两个不同系统的造纸方法。在这么小的范围内,有如此多的民族,用不同的方法从事同一行业生产,互不干涉,对传统的工艺又保持得那么完整,这在世界一1-_任何地方都是没有的。这种状况在云南已经延续了200年以上。本世纪初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民族文化大省,并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作为传统工艺的民族手工造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由于省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和扶持云南民族手工造纸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这方面,成立于1995年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对民族手工造纸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该会是一个会员制的非盈利性民间学术团体。在2002年启动了由荷兰发展组织联盟(ICCO)资助的“手工造纸项目”,其工作内容有(1)通过记录传统造纸技艺,促进传统造纸技艺在社区内的传承;(2)寻求传统造纸技术与社区生计的结合,培育传统造纸产品消费市场,促进消费者与造纸生产者之间的沟通;(3)改进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提升传统纸的附加值等手段,改变社区造纸生产者生计问题,以达到传承的目标。2005年该会组织了造纸生产者去泰国清迈参观学习手工造纸的先进经验,使我省各民族手工造纸技术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该会的手T造纸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研究室的杨建昆先生主编的《云南民族手工造纸地图》于2005年11月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受到读者普遍的好评。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生动,全书182页全部使用彩色图片,并用中英文对照介绍了各民族的手工造纸的原料、工具和实地操作情况,并结合旅游介绍了手工造纸产区附近的景点,使该书对国内外参观手工造纸的游客还兼有起着导游书的作用。该会还于2005年10月在昆明与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油画学会、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造纸艺术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了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艺术品设计大赛。参展的作品大多数具有浓郁乡土色彩的原创作品,通过这个展览唤起社会各界关注民族手工造纸的艺术,促进寻找手工纸的自身位置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民族手工造纸与东南眶各国如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的手工造纸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在生产方法上有许多相近似处。2005年云南博物馆与云南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下,在昆明召开了为期二天的“湄公河区域国家手工造纸国际学术研讨会”,到会各国的20多位专家对湄公河流域,特别是对云南民族民间造纸的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会后并到鹤庆和丽江参观了白棉纸和东巴纸的生产。通过这次会议使湄公河沿岸国家建成一个交流和讨论对话的平台,让大家都来关注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的现状和前景,共同来探讨如何使手工造纸的传统技艺得到保护和传承。此外,近年来先后有美国纸史专家科列士基·埃莲夫人、日本手工造纸专家小林良牛等专家学者来云南考察民族手工造纸的生产现场。小林良生先生【旦l国后于2004年冬在日本科学史学会编集的《科学史研究》发表了《从中国周边少数民族的抄纸法来考察“浇纸法”的发展过程》的论文,其中一些内容均涉及了云南的民族手工造纸,说明云南民族手工造纸作为纸史研究的“活化石”的重要学术价值。国内其它各省区的少数民族手工造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2006年9月在大理学院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工艺论坛”,云南省与西部到会各省的手工纸进行了交流,中国纸浆造纸研究院的纸史专家王菊华女士在会上发表了“几种云南少数民族古今手工纸的分析研究与西部大开发”的论文,为云南民族手工造纸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在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创建“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强省”的建设目标指引下,云南艺术学院的设计学院在“继承传统,学习民间”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对云南特色的民间工艺进行了广泛、系统的调查,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建设中于2008年2月出版了《云南特色民间工艺》一书,其中有专章阐述少数民族手工造纸。这对促进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起积极的作用。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的发展不仅在学术价值方面日益显现其重要性,在经济价值上也将随着旅游产品和艺术品的开发得到苇视。近年来云南普洱茶的大发展,促进了普洱茶饼包装用的手工白棉纸的发展,一些民族手工造纸生产的白棉纸供不应求,使生产者的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得到改善。2傣族构皮纸与纳西族东巴纸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南傣族和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技艺项目得到入选。从此这两个民族的手工造纸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更有了保障。傣族生产的构皮纸与纳西族生产的东巴纸是云南一南--:11:最具特色的两种民族手工纸。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使用原始的造纸成形方法.一浇纸法制作的,原来都是为宗教写经书使用的,傣族造纸来源于小乘佛教国家,纳西族造纸来源于当地的东巴教。写经用纸均用硬笔书写,这些纸张比用毛笔书写用纸要厚。在这批同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手工造纸项目中还有用狼毒草制作的藏纸和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的造纸成形方法也是浇纸法,藏纸来源于藏传佛教用的写经纸,新疆南部的桑皮纸则为维吾尔族书写印刷用纸。这两种浇纸法所用的原料和成形框与云南两个民族所用的构造有所不同。这4种浇纸法反映因地制宜技艺的多样性,都是研究造纸技术发展与外传路线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2纳西族的手工造纸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北部的丽江、香格里拉(中甸)一带,信仰东巴教,他们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原始的图画文字,称为东巴文。用东巴文将东巴教的经文书写下来称为东巴经。东巴经所用的纸为一种厚棉纸,称为东巴纸,可以两面同时书写,不易损坏。写经所用的笔为硬竹尖笔。所用的墨为锅底油调入一定数量的胶水、胆汁制作而成的。东巴经记录了纳西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的情况,为人们研究纳西族的生活历史、语言文字、宗教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东巴经所使用的纳西象形文字在国际学术界有“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的美誉。它对人类早期原始图画文字如何演进到象形文字的研究和甲骨文之前汉字发生演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学术价值。仅留存至今的东巴经就有1900多种2万多卷,分别收藏在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和英、美、德、法、意、荷兰等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中。东巴纸的产地为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和丽江市玉龙县大具乡。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白地是东巴教的发源地,最早生产的东巴纸即名为“白地纸”。东巴纸使用的纤维原料主要为荛花皮。荛花是瑞香科荛花属植物,据《云南植物志》记载,云南荛花属植物共有14种。东巴纸使用的荛花为丽江荛花(WikatroemialichiangensisiWw.Smith)和澜沧荛花(彬meikongens括WWSmith)。丽江荛花为一种高1.3米的灌木;澜沧荛花为一种高1.2米的灌木。二者均为多分枝,每年秋季割下上年生的老枝,将枝皮剥下晒干以备造纸之用。荛花与狼毒草同属瑞香科植物,后者为草本,是西藏生产藏经纸用的主要原料,因该草含有有毒性物质,生产出的纸具有不受虫蛀的特性,而荛花为木本,但亦含毒性物质,生产出的东巴经纸亦有不受虫蛀的特性,在制浆操作时也要用棉花塞鼻以防中毒。保存数百年的东巴纸不受虫蛀和鼠咬,即与其所含毒性物质有关。丽江荛花乍长在海拔2600.3500米的杂木林中、松林中、荒地灌丛及路旁。澜沧荛花生于海拔2000.2700米的河边林中,山坡灌丛或河谷石灰岩山地。由于生长在高寒山区,它们的生长速度缓慢。香格里拉县三坝造纸的工艺流程为:剥树皮_÷浸泡一去外层黑皮_煮料_÷洗涤_÷舂料-÷造纸_贴纸_晾晒_揭纸一成品。东巴纸制作技艺的最独特点是其造纸所用的成形器及其操作方法。东巴纸制作所用的木槽系用一根圆木凿槽而成,放在两个木支架上。成形器是一形似抽屉的木柜,内心装有纸帘,底部有2.3条横木用以支撑纸帘。纸帘系用细竹的篾排扎而成,篾片之间用麻线连接。纸张的尺寸大小视纸帘而定,一般长60厘米宽25厘米,帘框一般宽为29厘米,长64厘米。将安放着纸帘的帘框放入盛水过半的木槽中,然后把适量的纸浆放在溢满清水的纸帘上,用手轻轻搅拌、拍打,使纸浆均匀分布,并检出杂质,随即捞出。经片刻滤水后,将纸帘从帘框中取出,然后轻轻把湿纸翻扣在晒纸木板上,小心取下纸帘,拿到日光下晒干。待纸晒到半干时,用砑纸棒在纸上反复用力碾压,至砑得纸面平整,帘纹不显为止。干后,用手轻轻揭下。从以上所述东巴纸的造纸工具及工艺来看,纳西族的造纸技术既有抄纸法的槽式捞纸法,又有固定式纸帘浇纸及在阳光下晒干的浇纸法的特征。东巴教深受西藏宗教(苯教)的影响,在写经纸方面也受到了藏族造纸的影响。这种技术在其它地方是从来未见过的。因此其制作技艺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但总的来看纳西族东巴纸的技艺主要属浇纸法,但又有一部分是抄纸的痕迹。所以东巴纸的制作方法是融合藏族的浇纸法和汉族的抄纸法而形成的独特造纸法,在造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12月联合国授予丽江“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东巴纸的开发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丽江古城用东巴纸制作的旅游产品和艺术品已大量出现。如名片、信封、纸伞、礼品盒、笔记本、纸灯笼、茶叶盒、挂历、影集、请柬、贺卡、画框等,深受旅游观光者的青睐。香格里拉县三坝乡也已受到迪庆州的重视,准备选荒山种植原料基地100亩,保持绿化和永续利用、并建设一个中型作坊,作为生产和培训基地,使东巴纸的年产量达到5.8万张,用旅游带动地方群众的收入。从以上情况来看,傣族和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是在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均已得到保护和抢救,并得到传承与发展。3云南民族手工造纸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在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民族文化大省的
本文标题:云南民族手工造纸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9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