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从欧债危机看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而欧债危机可以说是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和升级。美国的次贷危机属于危机的第一阶段,目前的欧债问题属于危机的第二阶段,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对欧出口贸易带来越来越明显的冲击。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出现增速下滑。本文主要是分析探讨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欧债危机下我国政府和出口企业的应对对策,尽量避免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关键字:欧债危机出口贸易出口企业目录1.欧债危机的定义2.欧债危机的背景3.欧债危机的发展演化经历的阶段4.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5.中欧贸易发展概况6.欧债危机背景下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7.中国应对欧债危机之策正文1.欧债危机的定义欧债危机又称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主权国家代表本国向国际或区域金融组织。外国金融机构或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借贷或为他人的借贷提供担保而形成的,并以国家信用保证偿付本金和利息的特殊类型债务,一旦主权国家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归还本金和利息,就会发生债务违约,爆发主权债务危机2.欧债危机的背景欧债危机即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是指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标志是希腊债务危机,但欧债危机并非孤立事件,与之相伴的是全球性的债务风险和危机。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各国普遍采取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政策以期提振经济。经济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同时,由于许多债务国的财政收支状况持续恶化,依靠举债运作和刺激经济,使其债务负担积重难返并屡破新高。在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扩散、债务风险逐渐升高之际,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实体经济衰落、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债务负担极其沉重,财政状况雪上加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希腊乃至欧元区债务危机既偶然又必然地爆发了3.欧债危机的发展演化经历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欧债危机的爆发,是以希腊和冰岛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为起点。随后危机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比利时,这是欧债危机扩散和蔓延的第二阶段。意大利最新陷入到欧债危机、法国等国被下调一个信用评级、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国被下调两个信用评级、欧洲金融危机稳定工具下调一级标志着欧债危机发展到了新阶段。表明欧债危机已经蔓延到了欧元区的核心区,这是欧债危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欧债危机的当前最新发展。欧债危机发展到当前最新阶段,使危机呈现出如下的特殊性,这表现为:3.1、欧元区成员国有内在的扩大赤字的动力3.2、欧元区各国经济实力差异拉大3.3、不能通过主权债务货币化和本币贬值缓解危机3.4、欧元区内部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有效的4.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4.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是欧元区国家债务问题的主要外部原因。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危机各国的公共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埋下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4.2.欧债危机的发生与欧元区的形成的历史和制度设定有着密切的关系。4.3.欧元不断升值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因此长期以来,欧美国家举债成本相对低廉为本次危机埋下了隐患。,欧美国家举债成本相对低廉为本次危1999年诞生之日起,其兑美元的汇率先从1.01降到0.85,此后又一路升值,到了2008年7月达到1.58,比起1999年升值了50%还多。而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不再看好欧盟各国经济前景,欧元又开始大幅贬值。2010年6月,欧元兑美元的比价下跌到1.20附近。欧盟开始面临流动性不足以及融资困难的境地。4.4.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空心化,并且欧元区治理结构有缺陷: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统一,导致政策调整滞后;各国的税收制度不统一,引发资本同趋势流动;欧盟救助机制的缺位,缺乏退出机制。4.5.欧洲央行保守的货币政策,不利于危机后经济的复苏。虽然从债务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欧元债券,并且维持1%的市场利率,但是它始终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下。在危机关头,过度追求物价的稳定性,不仅会阻碍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反而会影响到经济的复苏。4.6.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4.7.欧洲银行业的信贷疯狂扩张、欧洲人口结构老龄化下刚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巨大的财政压力,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过高的社会福利制度,严重阻碍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且导致了欧元区国家经济长期低增长,高失业。这也是欧盟国家债务负担加剧的根本原因。5.中欧贸易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和欧洲贸易的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欧洲贸易的发展。2003年,中欧确立了中欧战略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国已占欧盟对外贸易总额的7%(进口约9%出口为4%),贸易伙伴排名已上升至第2名,次于美国。2005~2006年间,虽然出现纺织品争端和皮鞋反倾销案纠纷,但是中国欧洲贸易关系一直处于比较友好的阶段。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07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3561.5亿美元,增长27%。2009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开始对中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中国出口严重受阻。在产品结构方面,中国出口至欧盟的产品由传统出口产品如纺织品与成衣等不断优化为多元化产品。中国对欧贸易依存度较高,其健康持续发展尤为重要。6.欧债危机背景下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弊:国家:欧债危机加剧导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波及中国经济,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负面影响逐步升级表1年份GDP(亿元)出口总额(亿元)出口总额(亿美元)对欧洲出口额(万美元2005184937.462648.17619.5165628212006216314.477597.29689.8215369732007265810.393563.612204.6287848562008314045.4100394.914306.9343422052009340902.882029.712016.1264651292010401202.0107022.815777.535518797表2“十一五”中欧经贸关系发展(2005-2010年)2005-2010年增长率2010年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中国对外贸易1.6倍100中欧贸易2.2倍16.72中美贸易1.8倍12.96中日贸易1.6倍10.02表3欧债危机对中欧进出口负面影响逐步上升(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2010年2011年1-3月1-6月1-9月1-12月1-3月1-6月1-9月中欧贸易增长率(%)35.134.436.331.82221.320.9中国全部进出口增长率(%)44.14337.934.729.525.824.66.1.1.由于欧债危机,欧元必须历经几年的财政紧缩历程以减少财政赤字,内部消费投资进一步疲软,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双边贸易增长。众所周知,欧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从而欧债危机下引发的经济危机将会更加严重,欧洲发展的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将会加剧欧洲的分化,可能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甚至是世界经济二次危机的危险,并且会伤害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严重打击市场信心。这极大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与发展。6.1.2.欧元贬值影响了投资环境,削弱了我国境内资本对欧投资的积极性,损害经济基础。据统计,由于受欧债危机等方面的影响,2011年我国境内资本在欧盟制造业的投资平均收益率仅仅3%,这远远低于欧元对人民币的累积贬值率。这不但造成了我国投资者在欧的资产大幅缩水,还使得资本回流出现停顿,而且无形中给有意在欧洲投资的客户设置了较高的门槛。6.1.3.欧债危机对外需的冲击,会抑制社会消费,阻碍外贸企业市场开拓。自欧债危机以来,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明显减慢,出口贸易量减少,中欧贸易规模增速逐渐放缓。根据下表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5672亿美元。其中我国对欧出口3560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4.1%,我国对欧出口增速下降6%-7%.表52011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美元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比上年增长%进口额比上年增长%欧盟356014.4211225.4美国324514.5122219.6中国香港268022.815526.4东盟170123.1192824.6日本148322.5194610.1韩国82920.6162717.6印度50523.523412.1俄罗斯38931.440355.6中国台湾35118.312497.96.1.4.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恶化出口环境,出口贸易摩擦加剧。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欧盟国家开始以“公平贸易”、“开放贸易”为名,实施新的贸易战略。一是扩大出口,二是限制进口,力图尽快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而随着近年来中欧经贸的快速发展,中国不可避免成为这一贸易政策首当其冲的目标。欧盟一方面将中国视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全力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迫使中国解决其对华贸易中的关切问题,包括要求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中国产品实施更加频繁的贸易救济措施。6.1.5.欧盟自贸区战略对我国构成潜在影响。随着债务危机的升级,欧盟各国开始加快步骤实施“自贸区战略”力求在未来5年内使本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达到其域外贸易额的50%。目前,欧盟各国正积极推进与我国周边的自贸区建设,先后与东盟、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进行自贸协定谈判。而中欧短期内建成自贸区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我国在出口方面与上述各国有直接竞争关系.若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形成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出口造成极不利的影响6.1.6.我国对欧出口面临两难处境:第一.欧债危机爆发后,很多欧盟国家流动性不足,为我国海外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二.国内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在欧盟市场大规模投资经营的能力,太急于投资,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第三.国内企业集中大量涌入欧洲市场,甚至个别企业高价收购欧方高端技术的行为,很可能会引起欧方的舆论,目前欧盟政客时而发表对我国的投资保护主义的言论。所以,欧盟经济一旦好转,我国对欧“走出去”的机遇可能会转瞬即逝。6.1.7.欧债危机影响欧元资产的价值,致使欧元不断贬值,直接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量且欧元表现不稳定,会影响我国储备资产安全,也加剧影响了汇率。同时,国家外汇储备量的巨大变动。降低了我国金融市场在国际市场的信誉与融资能力,严重的干扰了我国总体经济的稳定性。表66.1.8.由欧债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将显著影响我国跨境资金的流动。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普遍以紧缩为主,利率水平处于高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再加上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受阻,流入中国的短期资本将大量增加,加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企业:6.2.1.欧元贬值、通货加剧,引起外贸企业利润下降。欧债务危机波及范围较广,导致欧洲部分国家经济复苏脚步趋缓,欧元大幅贬值。加上欧洲市场的萎缩,影响中国对欧出口,造成出口价格的下跌,直接影响出口利润。同时,国内生产成本逐步上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6.2.2.欧洲客商对市场前景比较悲观,出口贸易订单长单变短单。欧洲客商对市场前景比较悲观,在今年广交会上,多家参展企业发现国内出口企业对欧订单大多下滑,不少企业订单下滑幅度达到10%以上。以短期小订单为主,中长期大订单明显减少。6.2.3.劳动密集型出口贸易剧减。中欧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般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欧债危机下,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6.2.4.企业对欧出口经营风险增加,出口贸易货款回收风险变大由于欧洲进口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货款。6.2.5.人民币变相升值,削弱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汇率贬值增大出口难度。欧元的下跌,导致人民币相对于欧元大幅升值
本文标题:从欧债危机看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9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