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琵琶记》南戏之祖,第一部文人写就的南戏剧本主要故事内容:汉代陈留郡书生蔡伯喈娶妻赵五娘,奉朝廷开科取士,蔡伯喈谨遵父命上京应试,一举得状元。当朝牛丞相倾慕蔡伯喈才学,强行招其为婿。蔡伯喈入赘相府滞留京城,与家中音信阻隔。其妻赵五娘在家中恪守妇道,竭尽孝心。适逢连年旱灾,五娘典卖衣衫钗环,但仍难维持生计,蔡父母终因饥病而死。五娘在公婆去世后,罗裙包土,祝发葬亲,亲手描绘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途以弹唱乞食,进京寻夫。历尽万般辛苦终至京城,夫妻团聚。作者简介: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东嘉先生。除《琵琶记》外,还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已佚;诗文集《柔克斋集》,也大多散佚,经近人搜辑,仅存五十余篇。源流: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清金圣叹以《庄子》、《离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琵琶记》为第七才子书。人物分析:蔡伯喈“三不从”“忠孝不能两全”蔡伯喈的两难境地,赵五娘的苦难、不幸与无奈“三不从”与不忠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一)、为孝辞试父不从,舍孝从父强应试(二)、为孝辞官君不从,舍孝从君强为官(三)、为孝辞婚相不从,舍孝从相强成婚既表现了忠与孝的矛盾,也表现了政治权力的绝对要求对家庭伦理的破坏,同时还表现了知识阶层在维护家庭和服务政权之间的两难选择。反映了纲常伦理的现世权利对蔡伯喈个人意志的压迫。从而揭示出现存道德的不完善乃至虚伪和罪恶。大部分情节在为他辨诬和洗刷。古代畸形的婚姻制度给男性带来的烦恼在这里得到仅有的绝妙写照。封建知识分子对待个人生活的优柔寡断直到政治上的动摇不定,也在他身上得到少见的成功写照。赵五娘是剧中塑造比较成功的形象。她虽然是被当作恪守封建妇道的孝妇来刻画,但作者为了达到理想的悲剧效果,写她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对丈夫尽忠,对公婆尽孝,以牺牲自己来对别人尽责,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可以说,“糟糠自厌”、“祝发买葬”等感人的行为,已经突破了“孝妇”的局限,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品格和自我牺牲精神。艺术特征:《琵琶记》的双线结构自蔡伯喈离家赴试后,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蔡伯喈中第、为官、招亲,在牛家尽享荣华富贵;另一条是赵五娘在家苦守、服侍公婆、糟糠自厌、祝发买葬,陷入悲苦的困境。一喜一悲、一贫一富、一贱一贵,不同场景交替出现,连同风格迥异的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琵琶记》的语言艺术:以本色为主,而又文采斐然影响:1.形式,双线结构成为传奇创作的固定范式;2.曲律,成为名家曲谱选录的主要对象,也是人们谱曲作剧的直接依据;3.表演艺术,还使它成为演剧的典范,成为每一个演员必须学习的入门戏本;4.每一种新的戏曲声腔兴起,往往从成功改编《琵琶记》等作品为开端。5.《琵琶记》是南戏和传奇的分界线。在元代,它是戏曲创作的殿军,被称为“南戏之祖”;对明清两代而言,它是传奇的开山之祖。明人是怎样为负心人翻案?1,将书生与前妻的分离归咎于第三者的挑拨或旁人的破坏,这些翻案几乎都有偷换家书的情节。《琵琶记》、《荆钗记》、《珍珠记》2,将书生与前妻的分离归因为命运的安排。3,把书生与前妻的分离归咎于权贵的威逼和间阻。经过这些改动之后,原戏中的负心书生成了遵守封建礼教的“义夫”;原来受迫害、受侮辱的下层女子也成为信奉封建礼教的“节妇”。改编原因:1、明代社会对儒教的推崇。宣扬封建礼教,重新树立儒家的权威,重建儒家道德体系。2、与作家地位的改变有关负心戏作者:处于下层的书会才人、艺人。翻案戏作者:官僚士大夫《西厢记》北曲压卷之作,天下夺魁来源:元稹《莺莺传》(一名《会真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作者简介: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十四种。今存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丽春堂》二种。剧情梗概:唐朝西洛书生张珙赴京应试,途径浦关,适逢已故宰相崔氏之女莺莺,偕母扶父柩归葬,寄居普救寺,张生为莺莺美貌不能自己,以温习经史为名,在普救寺借厢而居。经过隔墙联吟,在超度崔相国亡灵的佛事活动中以目传情,崔、张的感情不断加深、发展;恰逢孙飞虎听说莺莺貌美,兵围普救寺,欲掠莺莺为妻。为解除危难,老夫人提出能退贼兵者,以莺莺配之。张生作书请来好友白马将军退敌,事后老夫人以莺莺已许配其表哥郑恒为由,变卦悔婚。张生无奈求助红娘,以琴挑之。红娘又为崔、张传书递简,终于促成二人私下结合。崔母知情后大怒,经红娘力争勉允婚事,同时以功名要挟,促张生赴试。张生与莺莺于长亭依依惜别,长行赴考,后一举及第前来就亲,谁知郑恒先到,在老夫人面前造谣,说张生在京入赘卫尚书家。老夫人又将莺莺许嫁郑恒。等张生赶到,又经白马将军说合才真相大白。郑恒羞惭触树身死,张生莺莺喜庆团圆。人物形象:1.张生形象:1.贪色:见到莺莺的一双小脚,心生爱慕。2.言语轻佻,行为轻薄:翻墙来会莺莺,一把将红娘抱进怀里。3.机智灵活:白马寺解围。4.时而痴傻:见到红娘上来自报家门,表示未娶。5.富有才气:与莺莺对诗弹琴,高中状元。6.急不可耐:与莺莺入洞房。7.志诚种:张生考中状元之后,并没有因为地位的改变而减损他对莺莺的爱。他连官也懒得做,一心要回普救寺与莺莺相会。当他收到莺莺的信时,心情十分激动:“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直到烛灰眼下才无泪,蚕老心中罢却丝。我不比游荡轻薄子,轻夫妇的琴瑟,拆鸾凤的雄雌。”2.莺莺的形象: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为了爱情,敢于叛逆传统。“联吟”:隔墙和诗;张撞出,她“笑脸相迎”。“闹斋”:道场眉目传情。“琴心”:听琴诉衷曲。“酬简”:自荐枕席,叛逆传统。“哭宴”:渴望真情,无视家庭门第和功名利禄,“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似状元及第”。这是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假意儿:“闹简”之后,分明是她约会张生,但张生一旦出现在面前,她又是板起脸孔,怒斥张生:“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当张生受挫病倒后,莺莺再补一简,只是以送药方为名叫红娘把书简送去。3.红娘形象:聪明、机智、泼辣、大胆同时又要与崔张的弱点作斗争,让他们克服各自的弱点,而走上叛逆之路。她在莺莺得信假意发怒时,以假制假,暴露了莺莺的假意儿,也突出了她的机智;对张生,则在真心帮助的同时嘲笑他的弱点,有时讥其为“傻角”,有时笑他为“文魔秀士”,有时还骂他“银样蜡枪头”,在与张生性格的映照中,红娘显得风趣泼辣。而制服气势汹汹的老夫人是她智慧的集中表现。她面对气势汹汹的老夫人,说老夫人失信、失恩、失教、失策,以子之矛攻子盾,战胜了老夫人。艺术成就:《西厢记》的语言:朱权论《西厢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徐复祚:“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见《三家村老委谈》)。双线结构:主线.礼教的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副线.张生与莺莺的误会。以莺莺的“假意儿”造成。突转手法:在渲染情节发展方向的时候,就是向相反方向的突转作铺垫。相反相成的人物塑造手法。莺莺:真——假。张生:精——傻结构体制的突破:五本,二十一折。部分配角也可唱《牡丹亭》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种传奇以其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源流:《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剧情概要: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艺术特征:《牡丹亭》的思想进步性:在性爱自由被完全排除的礼教现实中,历代情爱作品多从男性视角写性幻梦、写女性的美艳及荐枕行为,实是表现男性在现实中受压抑、遭挫折的欲望,是对男性性欲望的排解、宣泄和自我抚慰、疗救。《牡丹亭》摆脱了这种男性中心主义的性视角,把关注的目光转向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它以杜丽娘为主角,从女性角度正面表现比任何前代更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明代妇女所受的压迫,表现她们性的苦闷以及对性爱的渴望和追求。这一性视角的转换,显示出作者对女性同情和尊重,显示了性爱中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的内容。《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它以人性和人的本能的复苏为基础,以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满足为目标,这也就使人与社会的冲突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它公然倡导人性的复苏与回归,表现出追求人性,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即灭天理,颂人欲,大声疾呼冲破理学禁锢的枷锁,以求得对活生生的自然的人的体认与尊重。应该说,这才是杜丽娘爱情的真实含义。《桃花扇》作者简介: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称云亭山人,衮州曲阜(属山东)人,孔子第64代孙。剧情梗概:明代末年,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侯方域和李香君经张道士训喝,双双出家学道。全剧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人物形象:李香君:对史实的改编:《桃花扇·凡例》: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历史剧: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所谓历史演义,都不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时代的历史,而是作家所处时代的历史,只不过作家是借助古代的人物,历史的躯壳,容纳、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主题思想:1、士林群体的反思。《儒林外史》的先导2、封建末世的困惑。《红楼梦》是《桃花扇》【哀江南】《馀韵》的延续。《桃花扇》主旨不在重建社会人格,而在反思儒家传统。但又无法开出药方。艺术特征:(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原批)。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等。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40出原批:“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二)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剧中人物包括李香君,上至皇帝朝臣,下至歌妓艺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姓名可考者39人。人虽众多,却人各一面: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同为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不同。同为江湖艺人,柳敬亭、苏昆生有别。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比如“作好作恶者”杨龙友。(三)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凡例》)。宾白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展现人物性格。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
本文标题:五大名剧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1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