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产学研合作教育心得这个学期,我选了一门叫“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论”的课程,虽然课程很少,但是我获得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要求我们写出对产学研合作的理解,当时我真的对产学研一点都不了解,根据字面意思,我就写上:产学研合作应该就是指,企业为了招收一些高级人才,和高校研究所等合作,企业提供资金,高校人才提供技术。一起开办公司,促进经济发展。虽然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但是经过后来的学习我还是明白了很多关于产学研的知识。其实,获得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一、最有印象之——第一节课(产学研的意义和发展)什么是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产学研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雏形、发展、完善。二、最有趣之——产学研合作在国内发展整体上来看,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研究过程,下面从以下三个时间段描述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主题:1994年以前,关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还比较初级,但学者们已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是各国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研究主要涉及产学研合作的迫切性、必要性、模式和未来发展预测。比较突出的是,姜照华等归结出产学研合作的类型和模式:产学研合作的类型有产学研联合体、联合科技攻关、工程研究中心、大学与工业合作中心和科技中心、产学研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63计划课题、火炬计划项目及进入高新技术开发区、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科研院所办产业、校办产业及其各科研机构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某种方式进入企业集团、高校和科研院所领办(承办、兼并和租赁)地方的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的定向合作、产学研联合承担和实施工业工程(技术改造、消化创新项目等、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等,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企业孵化器、跨国度(跨地区)的产学研联合、技术市场、产学研联合举办会议、发展论著和进行软科学研究。这一研究虽事过境迁,但仍然是比较全面的概括。1995年~2004年,这十年中国在产学研合作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学术研究也硕果累累,不少研究受到了国家和省区等各种基金的资助,发表了一批有见地的研究成果。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热点集中在:1、产学研的现状与动向、现存问题及障碍因素分析和对策建议。例如,杨东占较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当时产学研合作的状况、问题和对策思考;2、学研合作的制度创新、合作创新的激励问题、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例如,赵兰香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过渡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的实质、决定因素和对创新结构的影响;3、产学研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例如,毕克新等从产学研联合的可持续性问题入手,详尽阐述了产学研联合持续发展的动力、选择、风险、法制、利益、管理和道德等机制;4、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的利益分配方式。例如,苏敬勤沿用交易成本最小化进行合作创新这一基本假设,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将我国各种产学研合作的现行方式归结为3种理论模式(内部化、外部化和半内部化);5强化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例如,丁堃分析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和科技体制下,影响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内外部各种动力因素,提出了ERP12P2CS图示模型;6、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地位和作用的深入分析。如,王娟茹等从知识经济的背景出发,提出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将合作中的知识按性质分为隐性和显性知识,探讨了合作中两种知识扩散的关键因素、四种扩散方式及其图示模型。2005年以后,特别是在十七大召开之后,我国的产学研理论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一阶段产学研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1、科学的、规范的研究方法,如实证法、模型法、案例分析法等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如,崔旭关于产学研合作的实证研究,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纬度提出了改进措施;2、绩效评价研究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较广泛的展,如王秀丽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DEA评价研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3、产学研理论研究的视野更加广阔,如白庆华等人关于产学研合作法律与政策瓶颈问题分析;4、对机制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如杨东升通过对产学研合作问题进行分析和抽象,划定研究边界,确定易于量化的特征变量,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模型,并对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5、知识管理的作用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如于旭等人对产学研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产学研中知识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产学研结合中知识管理的策略。综合起来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比较晚,国内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以及产学研合作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三、最新奇之——国外产学研的发展及与国内的发展对比从合作模式上看,美国、日本、我国上海和深圳的产学研合作都在积极探索由政府宏观引导和推进,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各类中介组织和金融机构等构成的多元化合作模式,都在探索以不同核心为主体的合作模式,而差异主要体现在政府作用、中介机构和以风险投资为主的金融机构的作用上。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强调以项目、资金为纽带。在政府职能方面,美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宏观调控和引导,首先是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和实施各种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计划,比如美国科学基金会(NSF)自1971年开始,已陆续制定了大学—工业合作研究计划、大学—工业在材料研究方向的合作计划、工程研究中心计划等7个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计划;其次是制定法规和政策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同时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在中介机构方面,美国有技术转移协调中心(FLC)、全国技术转移中心(NTTC)和多个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RTTC),并且美国的几所主要大学都分别建立了适合各自情况的“综合中介窗口机构”———法律契约事务服务机构和技术转让服务机构。在资金来源方面,美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拨款、私人风险资本、风险资本投资公司、银行机构、基金组织并存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日本的产学研合作被确定为实现“科技立国”的途径,其模式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日本的这种官产学合作专门由科技厅和文部省负责,主要采取法律保障、政策体制促进和创办中介等几项主要措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首先,日本政府将产学研合作确定为基本国策,修改或制定了相关法律破除障碍来促进人员的相互交流。其次,日本政府通过多项科技计划,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并且大量投资于高新技术领域。再次,日本政府还创办了中介机构———“高科技市场”,促进大学科研成果向民间企业转移和研究成果产业化。同时,日本政府还创办了许多合作促进机构,其政策意图往往由诸如“综合研究联络会议”、“研究开发专门委员会”、“研究协作室”、“科技信息中心”等中介机构加以贯彻。上海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自发结合、政府引导阶段后,目前其模式多元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由合作内容单一的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相互兼职、联合培养技术人才模式,逐渐发展到参与方较多、合作内容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资源有效流动与整合的途径、合作成果的分配机制和分享的法律环境、高风险开发项目的风险投资与风险分摊机制等。四、引人深思的课程——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问题外部因素:一是政府职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还不够规范,特别是还未建立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产学研联合工程的立法进度缓慢等;二是资源要素流动不畅,突出表现为科研人才的流动问题,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还未完善,人才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未健全;三是风险投资和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的科技投入还不够;四是信息成果转化的市场运行机制未真正形成,对科技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够;五是市场化的社会服务不够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各类中介机构不够健全。内部因素:一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政府的体制创新、职能转变还跟不上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二是融资体系不够完善,政府资金投入不够,过分依赖市场,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不够;三是中介体系不够完善,发展滞后,参与不够积极,造成产学研各方的沟通不够顺畅;四是资源要素流动不畅,这点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对比美国硅谷的人才流动频率,目前深圳的人才流动政策,特别是户籍政策不利于人才的流动。五、启发想像的课程——产学研发展问题的解决办法1、产学研合作内容多元化产学研合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等。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反映了产学研合作各方面需求的差异化和多元化。高等学校具有高智力优势、学术优势、多学科综合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产业部市场为导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此外,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产学研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总的说来,要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是要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亟待完善的是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美国的“硅谷”能够长期成为世界创新的发源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完善的资本市场,从政府的投资到私人风险投资,再到风险机构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使得硅谷的高新技术能顺利地不断实现产业化。其次,要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制定激励创新、吸引人才和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以及对知识产权切实依法保护等等。同时要对基础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增加投入,并且通过走市场之路,使产学研开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参与主体多元化和关系的多元化。从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来看,各类中介机构的参与程度还不够,特别是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还基本上处于空缺。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主体,需要确定合作的支配主体。按支配主体划分,产学研合作模式一般分为以政府为核心主体、以企业为核心主体、以科研机构或高校为核心主体等形式。一般认为,以一般应用为目的的产学研合作,应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基础研究为目的的产学研合作,应当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合作模式;以最前沿科技突破为目的的产学研合作,应当建立以科研机构或高校为主体的合作模式。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问题。
本文标题:产学研合作教育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4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