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产学研究教育摘要: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中国海洋大学产学合作实践的研究,总结成功实施这一模式的保障条件,并从组建校外专家委员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办学等方面论述实施产学合作的基本思路。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创新能力/办学管理体制一中国合作教育发展概述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不断增多,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或更早,开始被教育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通过检索我们可以发现《外国教育动态》在1981年第六期就刊登了《美国的合作教育》(作者金含芳)的文章。但是合作教育作为对一种教育模式的描述还没有应用到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应该说当时我国也存在与合作教育模式相类似的教育形式,但我们通常使用的名称是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或者是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2001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AssociationforCooperativeEducation)在宣传资料中解释道:“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我国在引进这一概念初期,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将它称为“产学合作教育”,一致的理解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因此我们将它意译为“产学合作教育”,以突出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教育中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可区别于前苏联教育实验派提出的,关于学校实现民主化和人道化的合作教育。二、合作教育实践的成功模式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我国于1985年引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现有的研究生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工学交替。[8]将研究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分为理论学期和实践学期。研究生理论学期在校内学习,实践学期到校外工作。具体实施的如“2+1”模式,即研究生前两学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2)“订单式”模式。在创设订单教学基础条件后,制定“订单式”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及考核方式。这些均围绕订单企业用工岗位的职业要求展开,以实现校企供需的零距离“无缝对接”。[8](3)共建实习基地,研究生顶岗锻炼。[9]以签订“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等方式,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研究生接触社会与生产实际的机会。(4)分散式合作教育。[9]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由研究生自找门路,寻求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机会。(5)校内合作教育。[9]构建以校办企业和校内实习基地为主的集成创新环境,引导研究生通过实习与实验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及社团活动等,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加以深化和巩固提高。(6)科技园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某一优势学科或学科群,通过创办科技产业园,融产学研于一体,实现产学研结合,让所在学科的研究生参与其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类科技园如北京的中关村、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9](7)校企合作研究与开发。[10]利用校内资源,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室或技术开发中心。研究生参与校企联合开发项目,或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深入生产实际或应用实践,实现校企双赢。(8)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合作教育。[8]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直接承接政府部门的科研项目或企业及用人单位的研究课题,以项目为直接驱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模式,学校应当积极引进政府部门、企业及行业、科研院所和用人单位等其他部门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对研究生进行共同培养,形成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全面合作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三产学结合创新教学模式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充分共享传统高等教学的模式是以学科体系作为专业教学的基础,每个专业教学均由学科的基础理论到专业课程的金字塔型教学为顺序,螺旋式推进。但对于高等职业教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不尽有效。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保证在学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的课程的编排。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的需要,实现跨专业课程的知识融合,充分的满足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2以产业为依托实现互利多赢职业教育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劳动就业服务。陆素菊在对中国职业教育的七大区域中的五大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后,提出了上述观点。她还指出,职业教育带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即职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以本地的产业为依托,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当前,我们已经积聚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利条件,如何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具备人才支撑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本。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强调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优势互补。2具备开放共赢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大科技、大产业、大开放、大协作,引导支持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上,必须树立大开放、大合作观念,扬长补短,互利互惠,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研发机构、优秀人才或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创新中实现共赢。3具备产业化发展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坚持产业化发展理念,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抢占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高端和基础产业技术链高端,实现我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更好更快发展。抢占高新科技发展时机,稳住本土高新科技发展的优势,寻求更多发展的机会,把握住产业化发展理念。4具备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树立高层次、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结合意识,坚持以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自主创新。我国产学研虽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但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且比较分散。因此必须强化学科链切入产业链的意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积极开展资金、管理、市场等多形式合作,形成在更高层次上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格局。五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必须建立完善体制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创新领导协调机构。各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落实好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考核办法。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年度考核,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鼓励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的内部评价考核体系。三是建立完善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变单纯倾向技术导向为技术导向和产业化导向并重;改革科技人员评价制度,建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面向或进入企业创新、转化成果。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是我国对经济、科技发展现状与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规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做出的决策,也是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促进技术创新的共同选择。[参考文献][1]涂亚庆毛育文杨辉跃《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26期[2]李迪蓉从经济发展与职业关系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3]谢静波《人民论坛》
本文标题:产学研究教育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4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