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摘要: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对策一、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特征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旅游项目协调员希拉尔给出如下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纯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旅游者在旅程中会受到环保知识的教育。这种旅游对目的地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破坏作用。而且,它要求当地社区的更多参与并从中长期获益。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二十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充实,结合以上各种观点,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笔者认为,生态旅游实质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满足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二是生态旅游要体现环境保护意识,不能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以区别于传统的旅游业;三是生态旅游要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增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同时为当地创造足够的经济效益。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有如下特征: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3.生态旅游鼓励互动式参与。需要旅游者广泛接触大自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既充分欣赏、享受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又积极充当人文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者。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5.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旅游,品位高:旅游者一般文化素质较高,通过观赏自然人文景观,从中获取自然、人文知识。6.生态旅游中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强调突出自然本色,参观游览活动以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所需要的旅游设施简单,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4左右。二、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我国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首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有外出旅游的能力和愿望。其次,我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有很大差异,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丰度高、地域组合好,便于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第三,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断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科学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从而形成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生态意识落后一是无烟工业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象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也会产生各种废物。旅游业不仅排放传统工业废物,而且生产的旅游公害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是致命的威胁。二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产出的产业。他们忽视了环境资源的消耗,低估了旅游成本水平,虚增了环境新创造价值部分。三是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的误导。认为旅游消耗只是精神消费,不对其构成威胁。而事实上旅游活动也消耗甚至破坏或毁灭旅游和环境资源。2.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3.生态旅游有名无实通过发展当地经济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目的所在。可是在现实发展中,很多地方没有认真研究开发的可行性,而是把生态旅游当成了一种标签和市场上招徕客源的幌子,以迎合旅游者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用生态旅游概念上存在争议的机会,在主观上有意识地曲解生态旅游含义。这种做法不仅对旅游者产生了误导,还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声誉,造成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更有悖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初衷。4.景区内环境破坏严重我国现阶段旅游开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规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第二,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破坏;第三,消费者进入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而造成的破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据有关方面报导,在已经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5.生态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这是导致生态旅游问题的又一大原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尚短,生态学和旅游学又相对独立,因而既懂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缺乏。更为重要的是,生态旅游的开发依托的资源多分属不同部门管辖,作为旅游管理机构的旅游局难以对其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参与意见,而大多是保护部门又同时搞开发,无论从专业背景还是经营管理水平均不能满足生态旅游对开发经营人员的多样化要求。三、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综合考虑、统一规划旅游环境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不仅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而且在地块之间、地区之间也是相互结合的整体。如果建设或开发活动缺少综合规划和长远兼顾,会使原有生态系统恶化。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生态旅游规划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的状况、特性及其空间分布;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其需求;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相融合。在制订生态旅游规划时,必须分析生态旅游地的重要性,合理划分功能区,拟定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观光游览和居民居住的各种规划方案。充分利用河、湖、山、绿地和气候条件,为游客创造优美的景观,为当地居民创造卫生、舒服和安谧的居住环境。2.加强环境教育,提倡生态文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游人的环境意识,提倡生态文明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我国在生态旅游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经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改变那种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以及对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认识不足的现象,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3.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不加保护地被任意破坏,旅游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保护旅游资源不受破坏,使其持续利用是发展旅游业的生命线,因此保护与利用是相互依存的,旅游业需要发展,要发展必须具有生态发展观点。生态发展就是要求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需遵循生态规律,要受环境制约,如果任意开发或超负荷利用,都将破坏旅游资源,就不能达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从生态发展角度看,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是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的问题;从经济角度看,则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问题。安徽黄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辽宁蛇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正面例证。4.加强旅游区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已制定一些旅游法规和标准,都强调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但是一般的规定都比较原则、简单、不全面,满足不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一些主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没有得到体现。这影响在旅游区实现严格的环境管理。为此必需制定专门的《旅游区的环境保护条例》和《生态旅游管理办法》、采取严厉的经济惩罚手段制止游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花草、乱刻乱画等污染和破坏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对污染和破坏旅游环境的企业或个人要实行重罚。我国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潮流的兴起、环保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旅游形式将在未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我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大幅度推进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元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个。1、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主要区域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
本文标题:生态旅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