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级培训讲座个人课题的申报与研究江宁区江宁小学郑松龙什么是“个人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个人课题”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研究步骤一、选题二、对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三、申报四、对问题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五、研究六、总结七、评价反思推广选题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研究范围宜小已具备一定的经验积累视角新颖创新不搞重复劳动。(有了高质量结论的课题不做,但实在的课题一定要做。)选题题例一个“好动”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小学课堂插嘴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外来工子弟小学“代奖卡”激励效用的研究探究电子游戏中可利用的教学元素文献研究•避免重复劳动•寻求理论支撑文献是指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研究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这是“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是研究工作的起点。个人课题申报•课题名称•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个人课题申报(示例)课题名称:在郊区高中文科班物理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1.课题界定:“郊区高中文科班”是指在郊区高中就读、高一分科后不选择物理的班级。按照江苏省08年的高考方案,对这些班级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他们的必修课,只要通过4月份的学业水平测试就可以了。“物理教学激励教育的策略”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对所教文科生的物理教学进行研究,找出文科生不愿学物理或学不好物理的学生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激励策略。•“在郊区高中文科班物理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的策略研究”就是针对郊区高中文科班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激励方法与手段深入了解高中文科班学生害怕学物理或学不好物理形成原因及制定相应激励对策,通过采用这些策略来激发文科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激活他们学习物理的潜能,帮助他们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2.理论依据:•(1)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特别需要认真对待物理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降低要求,注意引导,提供平台和机会,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学困生逐步跟上来。•(2)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3)激励教育理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受激励而产生的。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处于一种兴奋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发挥到激励前的三到四倍。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更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校是南京市层次较低的一所高中(二星级高中),地处远郊,中等偏下学生较多,每年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50分左右,学生大都是中考的失利者,学习基础薄弱,智力稍钝,反应稍慢,特别是物理学科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强,从初中到高中的学科跨度较大,我校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文科生在物理学习上存在着更大的困难,感到物理学习内容枯燥,平淡无味,对物理存在着强烈的畏难情绪。教师虽然多次强调物理课的重要性,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还帮助他们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但效果仍不明显。具体表现在没有明确的、具体的、恰当的目标,学习上缺少持续的动力,对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严重缺乏信心。学习上懒散,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不喜欢上物理课,对学好物理没有信心。物理课堂气氛沉闷,课堂上不发言,不参与,学习上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习惯一旦形成,个性无法得到张扬,学习潜能无法得到开发和释放,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上述原因,在文科生的物理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策略很有必要。实施激励策略可以激发学生成功的信心,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激活学生发展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不断被激励的状态中取得不断进步。•课题研究的内容:•1.郊区高中文科学生物理课堂状况的情况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不喜欢物理课或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2.郊区高中文科学生物理课堂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文科学生不喜欢物理课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3.制定我校高中文科生物理教学激励策略并付诸实践。一是把爱和激励带进课堂,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激活问题,激活课堂,激励发现,激励发展。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所有的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所有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二是采用分层教学,教学要求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评价分层,作业布置分层等手段,充分运用情感激励、竞争激励、环境激励、评价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激励目标,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资源,挖掘学生各自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与自信,构建物理学科“分层互动”的激励课堂。•4.引导文科学生学好物理个案研究。选择数个物理基础差,对自己通过考试特别没有信心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怕物理的原因,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深刻了解学不好物理的原因,制定相应激励对策。•2.研究的方法:•(1)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所教文科学生学习物理的习惯。•(2)调查研究法。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文科生的初中的物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需求等进而了解他们怕学物理的原因。•(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班级个别物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4)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5)行动研究法。针对文科生怕学物理形成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1.研究的过程:•(1)申报阶段(2007年7月-8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准备阶段(2007年9月-10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3)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班。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4)总结阶段:(2008年11月-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1.研究者热爱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主持学校的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在第一期个人课题中取得较好成绩,课题论文获一等奖。•2.研究者是一直奋战在一线的物理老师,教两个文科班的物理课,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3.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每年都有案例或论文获奖。•4.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一份;相关论文一篇。开展课题研究•行动研究•1)确立课题•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3)制定行动计划•4)实施行动•5)总结评价行动研究示例•(1)发现问题:学生粗心大意•(2)文献探讨、调查访问;分析研究:了解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分析粗心大意形成原因:•学生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感知粗略、片面;情绪波动大•教师方面:教师评价的负面强化削弱了孩子的自信心;教师未能教给孩子纠正“粗心大意”的有效方法•家长方面:不懂教育方法;处理事情简单粗暴行动研究示例•3)拟定方案:通过强化意识逐步强化行为;通过强化智力因素的训练来强化行为(感知、记忆);通过强化非智力因素的训练来强化行为(注意力训练、情绪训练、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4)实施方案。•5)反馈:作业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仍有马虎现象发生,但张壮同学已逐步养成做完作业就检查的好习惯,但制定、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和书写水平、练字习惯进步不明显。•修正:更改了两项训练:首先结合生字学习,发了本新书给张壮同学,要求他每天将一篇课文后的生字各描红两遍,再抄写两遍;要求张壮同学每晚在家长的帮助下制定次日学习计划,次日早晨与老师讨论后执行,晚上总结、反省。行动研究示例•6)总结评价。•1、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带有典型特征的个别问题,并予以科学的指导,切莫将问题简单化、模糊化,否则,不但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使个别问题发展为普遍现象。•2、教师千万不能给学生贴上“负面标签”,而应淡化其缺点,表扬其克服缺点的行为,加以强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才可能转化问题学生。•3、学校教育教学一定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4、转化问题小学生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怕困难、勇于奉献。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为教育事业勇于奉献的思想境界。结题1.进行经验总结(材料加工)•1)、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课题研究会涉及许多的材料,总结之前要进行归类整理,为总结做好准备。•2)、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找到相同和相异之处,特别是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原因分析,这是找出规律的重要依据。•3)、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这时需要辩证分析,需要全面分析,需要条理性分析。结题•2、准备课题结题材料•1)成果表现形式可多样化:论文(单篇/系列);“个人课题”成果鉴定书著作;刊登在正式期刊上的文章;多媒体光盘;结题•2)证明研究过程的附件:问卷调查表;访谈记录;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关因素对照表;观察记录表;与本课题相关的课内外活动记录。结题3.撰写结题报告(示例)《农村中学英语四轮复习法的研究》成果鉴定书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1.学情的需要。初三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自觉性差。2.改变教学现状的需要。教研薄弱,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严峻的现实迫切要求农村中学教师必须设法寻找适合适合农村中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并不断查漏补缺。3.符合本县“一优二促”工程的需要。(优化学习过程,促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结题•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略)•三.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结论1——形成了四轮复习法的基本模式:•第一轮:依纲靠本温故知新(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第二轮:突出重点牢固掌握(抓住重点,强化记忆)•第三轮:错题再练查漏补缺(建立错题集,有效补缺)•第四轮:综合运用全面提高(考前指导,提高应试技巧)结题•结论2——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四轮复习法可使学生能力得到加强,考试成绩能比较理想.与对照班相比,试验班的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不断上升,从原先相对落后反超,并逐步拉开距离。结题•四.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及附件目录•1.论文《四轮复习法在初中中考总复习中的运用》•2.论文《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3.实验班和对照班考试成绩对照表•4.《错题再练共同进步》练习题•5.学生错题集复印件
本文标题:二级培训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6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