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典型题型一、以进度管理为主线的综合案例一、以普通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为主线的综合案例1、特点:以进度(工期)控制为主线,与索赔、变更、赶工、奖罚等事件相结合。二、第一步:应具备的知识点1、绘制网络图,虚工作的补充2、关键线路、关键工作、计划工期的判定3、时间参数的计算4、索赔问题的解决5、工程变更问题的处理6、赶工方案制定7、实际工期、奖罚工期的判别T合同》=T计划、T索赔、T实际、T奖罚三、知识点详解1、网络图的绘制2、虚工作的补充3、关键线路的判定(即关键工作、计划工期)的确定(1)关键线路的判定方法:○1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2工作总时差最小的线路4、(1)TF=LS-ES=LF-EF(2)某工作的总时差=min(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之和-某工作所处线路的持续时间之和)(3)总时差的应用、工期索赔(4)总时差的概念5、索赔(与教材P339相结合)(5个28天)(1)索赔的概念(2)索赔成立的条件(一般站在总承包的角度):○1损失一经发生;○2损失不是承包商的责任;○3损失不是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4在规定的时间内(28天)提出了索赔。(3)索赔的内容(工期与费用)○1工期:业主的责任;延误的时间超出了本工作的总时差,超出部分可索赔。○2费用:业主的责任前提下,一般合理的费用索赔成立。在计算人工费时要注意:窝工状态和工作状态;在计算机械费时要注意:自由机械费(工作和折旧),租赁费机械(租赁费)。(4)常见索赔事件(承包商)○1成立的(属于业主应承担的责任):业主采购的材料不及时或质量不合格;地址条件变化;图纸晚到、错误;工程复检质量合格;一周内非承包商原因造成停水停电累计8小时等。○2不成立的(属于承包商应承担的责任):施工方采购的材料不及时或质量不合格;工程质量不合格;施工机械损害、大修、经常修理;工程复检不合格等。○3不可抗力:包括不可抗力和清理现场两阶段,分段研究。不可抗力期间的工期可顺延,费用各自承担。清理现场的工期及费用由业主承担。6、工期变更(14天内提出)7、赶工方案的制定8、实际工期。典型题型二、以质量管理为主线的综合案例一、与质量有关的方案与文件的制定(一)项目质量计划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计划(概念)是指确定施工项目的质量目标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目标的组织管理、资源投入、专门的质量措施和必要的工作过程。2、项目质量计划应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写,需报企业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3、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1编制依据,○2项目概况,○3质量目标,○4项目质量管理体系,○5项目资源管理,○6产品实现,○7测量、分析和改进,○8文件和记录的控制,○9创优措施,○10项目质量计划的管理。(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大纲及项目管理实施规划1、规划大纲是由企业管理层在投标之前编制的旨在作为投标依据、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及签订合同要求的文件。实施规划是在开工之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旨在指导项目经理实施阶段管理的文件。2、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内容:○1工程概况,○2组织方案,○3技术方案(或施工方案),○4施工进度计划,○5资源供应计划,○6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图,○7技术组织措施计划,○8项目风险管理,○9项目信息管理,○10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1技术经济指标分析。3、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依据(1)项目管理规划大纲(2)项目条件和环境分析资料(3)工程合同及相关文件(4)同类项目的相关资料4、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工程程序(即步骤)(1)了解项目相关各方的要求(2)分析项目条件和环境(3)熟悉相关法规和文件(4)组织编制(5)履行报批手续(三)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核及审批1、施工单位审核及审批群体工程、单位(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项目经理审核,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牵涉到质量、安全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由项目经理审核,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起授权人审批。以上级单位名义承接的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上级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批。2、施工技术方案的补充及变更施工过程中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出现重大变更,施工单位须重新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或编制补充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出现重大变更,施工单位须重新编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或补充方案,并重新组织专家论证,并将专家论证通过的专项方案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批。3、施工技术方案交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项交底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分包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专项交底会,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技术方案师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分包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四)施工组织设计与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的区别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的主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包括了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布置,主要是从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角度筹划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从制定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规划实施项目管理目标的组织、程序和方法、落实责任等方面筹划项目管理工作。二、各种材料进场的指标复验1、建筑材料复试的取样原则:见证取样和送检次数不得少于试验总次数的30%。2、主要材料复试指标(1)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何冷弯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不应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之比不应大于1.3,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9%。拉伸试验,重量(质量)偏差试验。(2)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报告中应有碱含量指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3)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4)装饰装修用人造木板及胶粘剂:甲醛含量及释放量。(5)饰面板(砖):室内用花岗石放射性,粘贴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外墙陶瓷面砖的吸水率及抗压性能复验。(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同一部位工程使用的小砌块应持有同一厂家生产的合格证书何进场复试报告,小砌块在厂内的养护龄期及其后停放总时间必须确保》=28天。(8)预拌混凝土(即商品混凝土):检查预拌混凝土合格证书及配套的水泥、石子、砂子、外加剂掺合原材复试报告和合格证,混凝土配比单,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三、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与检查:内容、流程、要点,○1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土建工程、装修工程(P215~P219)结合第一章施工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P112。2、钢筋代换代换原则:等强度代换或等面积代换(1)当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钢筋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当构件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或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前后应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2)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相应费用按有关合同规定(一般应征得业主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代换后钢筋的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接、数量等构造要求和受力、变形情况均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3、模板安装与拆除(1)模板工程安装要点○1模板及其支架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底座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2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的隔离剂;○4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5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6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2)模板的拆除○1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注:表格中的混凝土立方体必须是同条件养护试块。○2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2,即可拆除。○3、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拆模顺序进行。4、施工缝的留置与浇筑(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炎强度不应小于1.2N/㎜2;○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惨适量界面剂)或蒲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5、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1)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等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2)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天)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3)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兵保持至少15天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6、混凝土的养护(1)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两大类。现场施工一般为自然养护。自然养护油可分覆盖浇水养护、薄膜布养护和养生液养护等。(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3)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4)当采用塑料薄膜布养护时,其外表面全部应覆盖包裹严实,并应保护塑料布内有凝结水。(5)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等。7、地下防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1)防水混凝土适用于地下防水等级为1~4级的整体式防水混凝土结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2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1:2.5;○3水灰比不得大于0.55;○4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2)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
本文标题:五大综合案例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7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