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
1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前言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新世纪、新形势下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制定以适应当前师范音乐教学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教学大纲,势在必行。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课程所属内容应包括乐理视唱、声乐与合唱指挥、音乐欣赏等多项内容,作为未来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全面系统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视唱技能、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自然大方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教学大纲是实施音乐课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应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初中起点五年制小教大专的培养目标,确立以系统学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循序渐进训练演唱演奏技能,不断掌握和提高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技法和指挥技能技巧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一、课程性质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乐理视唱、声乐与合唱指挥、中外音乐作品欣赏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内容应与初中阶段的艺术课程相衔接。《音乐基础》是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课程的必修基础课。师范教育阶段的课程既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延续,又是其课程的深化与提高,还要结合小学课程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能运用所学知识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一)基础性《音乐基础》是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课程的必修基础课。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掌握基本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技能,和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二)延续性《音乐基础》教学大纲是建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课程内容知识点必须保持其延续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础上拓展延伸。必要的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已涉及的课程内容,为知识的深化与专业化做好铺垫。(三)师范性师范性是区别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与义务教育课程的关键,也是区别高中音乐课程与音乐专业院校课程的关键。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2课程以面向小学为指导,培养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为目的。(四)科学性音乐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课程有别于专业性很强的师范本科音乐课程。科学编排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课程,使其适用与实用,显得尤为重要。(五)时代性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课程,结合时代特征,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合格的现代音乐教育教学人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强化基础知识、喝基本技能学习,增强学生的音乐情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初中起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在掌握一定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丰富多彩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和地方优秀民族音乐为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下实施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表演兴趣,不断提高演唱、演奏水平为基本理念,将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演奏中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渗透,贯穿整个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作品艺术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作品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感受和作品表现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基础》课程在让全体学生普遍了解基础乐理知识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从第三学年开始将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组成音乐方向专业班,重点系统的更进一步全面学习,提高音乐知识和音乐表演技能水平,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专业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选择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音乐表现意识在实施《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音乐表现意识十分重要。因此,无论是在指导学生歌唱还是指导学生欣赏音乐,都应激发学生参3与的积极性和音乐表现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音乐基础》课除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演唱演奏一些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学习了解一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外国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基础》教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作品的练习,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三、课程设计思路《音乐基础》是面向全体五年制专科层次师范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以提高和培养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全面实施小学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本书共有144课时,计划开设两年,分上、下册编辑,每册划分72课时。在课程及教学时量分配上,根据师范音乐教学特点和各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作如下分配建议。《音乐基础》上册(72课时)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40课时二、声乐与指挥14课时三、音乐欣赏18课时《音乐基础》下册(72课时)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20课时二、声乐与指挥26课时三、音乐欣赏26课时第二部分:教学目标五年制专科层次音乐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切合学生实际,以初中毕业起点,大学专科毕业程度的音乐课程性质定位。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逐步培养学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演唱演奏表演技能、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及内容与要求,掌握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为小学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4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表演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让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建立起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2、运用所学音乐基础知识和视唱练耳基础,较完美的演唱演奏表现好音乐作品,并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3、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学习了解,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各个不同层次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在教育学生具备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表现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表现技能、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指导和鼓励学生再次创作。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3、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协作共同塑造好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三、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理论和视唱练耳的学习通过音高、长短、强弱等读谱法以及音程和关系大小调式、民族大小调式等相关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入手,指导训练学生对音乐的音准、强弱、节奏与节拍等基本表现手段的学习,把握音乐表现的准确性,较系统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视唱练耳技能。2、声乐与合唱指挥的训练五年制小教大专班学生应在两年的音乐课程学习中,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学会合唱指挥的基本姿势、起拍与收拍、常用拍5子的指挥手势,能较准确地指挥二声部合唱,掌握合唱训练的方法。3、音乐欣赏欣赏不同题材、不同的体裁不同风格的中外民歌及器乐曲,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音乐作品,扩充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上述课程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三部分教学内容选编原则一、教育性原则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学生为本原则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科学性原则注意音乐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谨性;符合学生音乐审美认知规律,建立基础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四、实践性原则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教材应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应多数地区的水平,以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五、综合性原则教材要注意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涵,加强音乐文化与姊妹艺术、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六、开放性原则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第四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五年制专科层次教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与合唱指挥、中外声乐作品欣赏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总学时为144节,分为两学年:6一、教学内容一乐理、视唱部分一学年40课时1、乐理部分1)音及音名与唱名,五线谱与简谱2)音符、休止符、音组3)节奏、节拍、拍子4)音值的特殊划分5)常用记号、速度、表情术语6)装饰音、音程7)和弦及相关知识2、视唱练耳部分1)五线谱C调视唱、G调、F调视唱2)简谱视唱3)各种音值组合的节奏练习4)音的高低、长短、听记5)单声部简短的旋律听记二学年20课时1、乐理部分1)调式:大小调式2)调、调号3)民族调式2、视唱练耳部分1)C、F、G调线谱视唱2)C、F、G及关系小调视唱3)D、降B调识别及视唱4)二声部旋律视唱5)听记节奏、单音、音程、和弦6)听记旋律(大小调、民族调式)二声乐与合唱指挥部分一学年14课时1、内容1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发声器官、姿势呼吸、吐字、咬字、嗓音保7护2发声练习:呼吸控制、哼鸣、连音、跳音、二声部练习3必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爱我中华长城谣、雪绒花2、指挥:姿势、击拍、拍点、反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指挥图式、起拍、长音、收束、换气的指挥动作二学年26课时1、发声练习:连音、顿音、力度控制作用、二声部练习、带词练习2、人声的分类:3、必唱歌曲共和国之恋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五月的鲜花保卫黄河4、后半拍起唱的指挥动作5、延长记号的指挥动作6、强弱的变化、指挥方法7、六拍子的指挥图式8、二部轮唱、伴唱及领唱的指挥方法三欣赏部分一学年18课时内容中外民歌、欣赏、声乐演唱形式欣赏二学年26课时内容1、中国儿童歌曲欣赏2、外国儿童歌曲欣赏3、中外著名歌曲欣赏4、中国民族音乐欣赏二、基本要求(一)、乐理和视唱练耳81、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读谱法以及音程、和弦、大小调式、民族调式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音准、强弱、节奏与节拍的基础知识和
本文标题: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音乐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8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