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教案赵楼实验小学魏敏教学内容:江苏省家长学校教材五年级第五课《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教学目的: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使家长初步意识到,孩子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并在活动中学习和实践交朋友的基本方法。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正确方法,从而配合学校作好对孩子的教育2、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3、引导家长理解“朋友”的含义,教育孩子在交友中不要以我为中心,树立平等相处观念。课前准备故事、投影器材、图表。教学重点:讲解与人交往的重要性,让家长树立良好的家教意识,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教育的是孩子的发展的源头。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交往,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生存方式授课人:魏敏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成熟。对于小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水平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五年级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转折点。因此,探讨高年级孩子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和培养方法对每位家长都是十分重要的。明理导行一、交往,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生存方式1、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时生活的需要。2、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需要3、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成长的需要二、人的社会生活从交往开始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和教师的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交流是双向的。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接近他人。2、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3、交往是有选择的。要选择与自己能产生共鸣的人作为交往对象。4、对交往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当前,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自我中心2、怯懦谨慎3、缺乏自信4、骄傲自负5、不善变通6、嫉妒他人7、势利心理8、逆反心理如何指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1、说话和气2、面带微笑3、以诚相待4、主动热情5、学人之长6、不嘲笑人7、为人着想8、有求必应9、一视同仁10、自知之明三、人际交往的九条一般原则1、要以诚待人,不要过于世故。“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交往能做到一个“诚”字,必能老少无欺,从而赢得真诚的回报。反之,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对方的真诚相待。2、要言而有信,不要轻易作出许诺。我们如果答应帮朋友做某一件事情,就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诺言。一个人言而无信,到头来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弄不好还会众叛亲离,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3、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于亲近。人际关系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也可称作心理上的距离。不分亲疏地靠近对方最终难免引起不快,彼此之间还是应该保持适度距离为好。4、要自尊自爱,不要热衷于接受他人的馈赠。十分要好的朋友,诚心诚意地相互赠送一些小礼物,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这是人之常情。5、要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切记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往的受益者是双方的,一定要平等待人,不可盛气凌人,动辄以恩人、救星或老大自居。6、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好为人师。要虚心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切不可讳疾忌医。而你也可以在可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弄得他人无所适从。7、要善始善终,不要见异思迁。朋友之间也有因误会而产生不快的时候,此时,应设身处地地替对方多加考虑,即使错在对方,也应豁达大度,谅解其过失。8、要不滔不骄,不要见风使舵。真正的友谊往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每个人来说,在身份、地位发生变化步步高升时,尤其应记住不要给老朋友造成一阔脸就变的印象。9、要宽以待人,不要苛求于人。严以对人,宽以对己是一种有悖于公平原则的双重标准,它只会导致对方反感。相反,如果我们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放纵自己,不苛求他人,必能赢得对方的敬重。课堂总结交往是人们实现合作与沟通的前提。不会与人交往的人,在社会上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的,而一个不受欢迎或不被他人接纳的人,也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父母应当充分认识让孩子学会交往的重要性,从小鼓励孩子与同学朋友积极交往,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将来走上成功之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人的社会生活从交往开始授课人:魏敏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茶馆》和《傲慢与偏见》中家庭聚会的影片片段,请学生从中列举中西不同的聚会场所、聚会形式,谈谈聚会的功能。出示沙龙和曲水流觞的图片。聚会是社会交往的形式,以影片中中西方不同的聚会场景导入,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或根据经验列举中西方不同的聚会场所:西方有家庭客厅、公共俱乐部、小酒馆、咖啡馆等;中国有茶馆、曲水流觞、文人结社、酒宴、游乐等。聚会形式有聊天、讨论、聚餐等。聚会的功能有切磋学问、沟通信息、交流情感。聚会场所的不同,反映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但在现代社会东西方的社会交往越趋相似。2.讲授称谓。请学生列举已知的古今称谓,分析古今称谓的特点和称谓的原则。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近代称谓的变化,探讨称谓变化折射出的社会变迁。称谓是社会交往的前提。称谓的内容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在某种角度上也反映了社会风尚。本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从列举的古今称谓中分析其特点:1、丰富性--从古至今,称谓丰富繁多;2、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称谓的原则是谦己以敬人。从对材料一、二、三(见资料附录)的分析可以看出:称谓是在历史的演沿革中逐渐形成的,因政治变迁、社会关系的改变而不断变化。近代中国称谓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中国的社会风气、文化心态和文明程度。在一个半世纪的岁月中,中国经历了封建王朝、半殖民地化、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直至新中国的诞生、发展和改革开放,这种强烈的社会变革对中国民众产生的思想震撼是强烈的,它必然会反映到日常生活、文化风俗上。3.讲授见面礼。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见面礼。再次播放影片《茶馆》片段和影片《茜茜公主》片段,请学生仔细观察影片中所出现的见面礼并简单叙述。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中外见面礼?、从影片中的见面礼到我们今天常用的见面礼,可以看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示材料,说明社会民俗的多样性,根据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节日和人生仪礼,今天又了解了社会交往中的见面礼、称谓和聚会,以近代中国社会为例,思考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见面礼是人际交往时相互致意以示友好的礼节,体现人的修养,体现互相尊重。因为文化和习俗的差异,全世界的见面礼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常见的有跪拜礼、鞠躬礼、亲吻礼、拥抱礼、握手礼、点头礼、举手礼、脱帽礼等,在社会交际中广泛使用的工具还有名片。等级社会的繁文缛节在今天逐渐呈现为平等简便的礼节,这也是适应工业、信息时代的工作、生活快节奏的需求。以材料四(见资料附录)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民俗的多样性。通过对材料五、六(见资料附录)的分析可以看出:一、近代中国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现在,从未停止过。文化在传播中彼此交换,互相借鉴,文明的交融选择丰富了文化的内容,也影响了社会民俗。二、除了思想观念能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和进步对礼俗产生影响外,生产力的进步、物质发展水平也制约和影响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4.小结。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认识社会交往形式的变迁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融合,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反应,体现了人的修养。在全球化时代,传统的美德和中华民族优良的社交礼仪是不能放弃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指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授课人:魏敏教学过程一、导入:五年级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转折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凸现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学习方面,他们越来越困惑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五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与异性同伴、同性同伴、父母和老师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探讨孩子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和培养方法对我们每位家长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授课(一)、交往,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和生存方式。1.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生活的需要。2.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需要。3.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是成长的需要。对小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二)、人的社会生活从交往开始。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和与老师的交往。当前,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自我中心。2.怯懦拘谨。3.缺乏自信。4.骄傲自负。5.不善变通。6.嫉妒他人。7.势利心理。8.逆反心理。以上问题已经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既从反面说明了指导孩子学会交往的重要作用,也点出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含意。(三)、指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1.告诉孩子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待人诚恳、相互尊重、关注对方、包容理解等原则。2.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心理环境。3.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伴交往怎样才能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呢?要做到七不要:不要违约、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的缺点、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只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因为别人给你提意见而生气、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借同伴东西要及时的归还。三、全课总结。四、交流互动。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会交往授课人:魏敏教学过程一、父母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家庭是孩子首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对于处在孩子期的孩子来说,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首要途径,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与人交往的方式将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榜样,营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激发孩子交往动机的形成。1.父母树立正确的榜样。模仿是孩子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交往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有的父母在与人交往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对人不礼貌、语言粗鲁、态度冷漠等;有的父母笃信“老实人吃亏”的交往信条,教育孩子,“谁碰你一下,你就还他一拳”等等。这些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交往态度和策略,不利于与人交往。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孩子在观看、模仿成人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家长,应与邻里和睦相处,调节好家庭的气氛,婆媳互敬互爱,才会形成孩子的“与人为善”的交往思想,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有客人来家里玩,父母要热情接待,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给客人倒茶,拿饮料,等客人走时,客气地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作出行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2.创设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墨森指出:“亲子关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发展为两个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孩子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正像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一样”。因此,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要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父母应尊重孩子,和孩子站在相同的地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过度干涉其选择。父母应给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行动,对孩子行为上的某些不当,父母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要做好说服教育,让孩子心服口服。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交谈,给孩子适当的说话机会,有涉及孩子的问题更应听听孩子的意见。如“宝宝想玩什么呀?”“妈妈觉得你这件事做的不对,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呢?”,在家庭中形成一种民主、自由而轻松的交往氛围,使孩子从心里敢跟大人说话。二、培养孩子自信心,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和方法有些孩子害羞、胆小,想与朋友交往却不敢交往,有些即使由父母带着交往,可离开了父母的帮助自己也不会交往。造成幼儿不敢交往、不会交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幼儿缺乏自信,二是缺乏交往经验和技能。因此,家长应帮助
本文标题:五年级家长必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8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