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五年级《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素质教育为目标下,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并且结合小学生生活、心理特点,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进取,力求达到身、心、知、智同育。二、教学设计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出发,以学生的身体发展为本,在课堂中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本节课在组织队形上全部通过一个四列横队来完成教学内容,课的开始通过课堂常规的练习,收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集体合作的良好品质,准备活动教师通过今年是龙年,五年级学生又是属龙为主题引出“舞龙”,并在富有节奏性强的音乐下进行欢快有趣的“舞龙”,同时在“舞龙”中渗透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中的持球、伸臂等动作,为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时,老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制定的要求,通过统一的辅助性练习如为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教学前,老师对这个动作进行分解,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统一的“双手向上抛接球”、“双手向击地球”及“两人全蹲迎面地滚球”的辅助性练习。使学生不知不觉的了解了持球的手型和接球后两腿自然弯曲蹬地发力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教材内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在老师精讲解示范后,组织学生统一的“两人前后一组传接球”、“两人左右一组传接球”,通过一定的练习后进行“四人一组传接球,同时老师阶段性的指出共同性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最后通过“左右两路8人一组传接球”和“前后两排20人一组传接球”,使整节课的练习达到了高潮,让学生逐步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在第二个副教材安排折返跑,教师运用拔电话(110、119、120、114)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奔跑的激情,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紧急事拔什么号码的日常生活知识。课的最后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广场舞”蹈的形式圆满收场。三、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生性好动,经过三、四年级的篮球基本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篮球运球的基本动作,对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学生对篮球运动还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欲望和动力,特别是对有对抗性的练习项目比较感兴趣。四、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儿童少年观察、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初接触篮球运动,主要学习运球、传球及投篮,而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中的两脚蹬地和传球到胸前的意识。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2.技能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掌握两脚充分蹬地和积极伸臂传球到胸前的意识。2)通过折返跑的练习,发展学生快速起动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教学重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两脚充分蹬地教学难点:传球到胸前、协调用力。水平三体育教案学校:沈家门第一小学姓名:张琪斌教学内容1.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2.折返跑课型新授班级五(2)执教者张琪斌人数48人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并能乐于参与到篮球的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练习中来。2.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运球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两脚充分蹬地、积极伸臂的技术动作。2)通过折返跑的练习,发展学生快速起动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时两脚蹬地充分、积极伸臂。教学难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时协调发力,传球到胸前。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意图次数时间开始部分一、课堂常规1.整队集合2.队列练习(4-5分钟)1.集合,整队,问好。2.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任务及要求。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1.排队集合、报数,向老师问好。2.认真听教师讲解。3.队列队形练习。1)原地四面转2)原地踏步3)分裂队练习组织:☆1.通过队列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主义精神。12223030180二、舞龙(4-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带到篮筐处拿球。2.组织学生模仿舞龙动作。3.评价表扬1.跟随教师进行慢跑,并到篮筐处每人拿一个球。2.跟随教师依次模仿舞龙动作。通过舞龙充分活动学生身体各关节,提高课堂气氛.1260基本部分三、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18-19分钟)1.组织学生学习原地运球胸前传接球辅助练习。2.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持一球原地运球胸前传接球3.组织学生多人运球接传接球。4阶段性及时纠正共同性问题。5评价表扬。1.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辅助练习。图11)双手持球抛接球。2)双手持球击地接球练习。3)两人一组相对滚球练习。2.两人一组持一球原地胸前传接球练习。1)前后两人练习。图2)左右两人练习。3.学生多人运球接传接球。1)四人一组持二球原地胸前传接球练习2)右两路8人一组传接球练习。3)20人一组传接球练习。4)20人一组原地运球接传接球练习组织队形:图1图2图31.通过辅助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和了解持球的手型和传球的力度(球速)2.通过不同方法的传接球练习,主要让学生保持高仰的练习激情,只有让学生不断的练习中才能提高学生传接球的能力。3.通过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提高学生手臂力量及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品质。1515151212121410106060606060120180180180三、折返跑(5-6分钟)1.讲解示范折返跑的方法及要求。2.组织学生“拔电话号码”折返跑练习。(110、114、119、120)3.语言表述(着火了请拔……)4.模仿动作、声音(警车、消防车、救护车)5.评价表扬1.听教师讲解并理解折返跑的方法。2.听数字拔电话号码折返跑练习。3.看、听老师语言、动作表演拔电话号码折返跑练习。组织:♂♂♂♂♂♂♂♂♂♂♂♂♂♀♀♀♀♀♀♀♀♀♀♀♀1.发展学生快速起动的能力,并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几个要重要电话。44160200结束部分四、放松练习(广场舞)(4-5分钟)1.播放音乐并领做带领学生进行放松。2.综合评价。1.学生跟着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2.学生自我评价。♂♂♂♂♂♂♂♂♂♂♂♂♀♀♀♀♀♀♀♀♀♀♀♀☆放松身心,缓解心率,得到愉悦的身心。1240教学器材场地篮球场地一只;篮球41只,双面胶41只运动心率曲线图150-140-130-120-110-100-90-80–(时间)0510152025303540课后反思本节课坚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注重技能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较顺畅,学生能够领悟教师的意图,和谐、友好的相互合作,圆满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目标,更使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展示的淋漓,使大部分的学生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一、回顾课程教学整堂课所有的练习突出学生统一性,体现出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的良好品质,同时在强调技能动作教学的同时,老师积极运用多样有效地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充满着的练习激情。课的开始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老师力求创新,运用分队合拼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感觉有新鲜感并在此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提高组织纪律的良好品质。在准备活动中教师通过今年龙年又加上五年级学生又是属龙的主题线索引出“舞龙”,并在富有节奏性强的音乐下进行欢快有趣的“舞龙”,同时在“舞龙”中渗透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中的持球、伸臂等动作,为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时,老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制定的要求,案运用不同的信号和口令,让学生在练习中做到统一性,如在辅助性练习通过统一的“双手向上抛接球”、“双手向击地球”及“两人全蹲迎面地滚球”的辅助性练习。使学生不知不觉的了解了持球的手型和接球后两腿自然弯曲蹬地发力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教材内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在老师精讲解示范后,组织学生统一的“两人前后一组传接球”、“两人左右一组传接球”,通过一定的练习后进行“四人一组传接球,同时老师阶段性的指出共同性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最后通过“左右两路8人一组传接球”和“前后两排20人一组传接球”,使整节课的练习达到了高潮,让学生逐步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在第二个副教材安排折返跑,教师运用拔电话(110、119、120、114)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奔跑的激情,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紧急事拔什么号码的日常生活知识。课的最后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广场舞蹈的形式圆满收场。二、教学亮点与不足1.课堂教学的亮点1)教学过程中教师高度投入,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面向全体、关注差异。2)教学方法中体现身体练习意识,力求精讲多练,每一个练习节奏变化快,教学手段多样灵活,符合教材、学生实际,让学生始终保持高仰的激情全心投入到练习中,让学生在快乐与汗水中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3)在课的队形练习中力求创新,把四列横队分成不同方向的四块进行分队和合队走。4)在课的最后运用广场舞蹈形式的放松充分体现出男老师刚柔相济的魅力。5)场地、器材运用中体现资源意识,针对场地实际,采用“一材多用”充分体现体育器械的多功能性,同时利用一个“四列横队”合理布局场地,最大限度体现出场地的功效性。2.课堂教学的不足1)教学中教师虽然教态很好,但有时语言表达还不够精确。2)课的开始准备活动中在“舞龙”练习中,动作还可以再丰富点。
本文标题:五年级篮球教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9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