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教材黑河市第二小学任艳伟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下面我就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进行说明。本单元以“科学家”为专题,第三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的。《知识改变了我》是著名科学家陈章良讲述的自己的成长故事。《科学家阿基米德》讲述了他勤于思考,为科学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在一个个故事里,一位位大科学家那种热爱科学,勤于钻研,勇去求真的科学精神令人备受感动,深受启发,为配合主题,“能说会写”安排了以“我敬仰的科学家”为主题的科学家的故事交流会,编排了“假如我是科学家”的想象作文。“语文七色光”安排了一些基础知识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精神。通过描写大海的不同文体课文,传递了按时间顺序,抓住景象的声音、颜色特征进行描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描述声色的词汇,从中感悟大海的美,激发热爱大海的情趣。本单元的两篇散文,重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描述方式的运用,初步学会如何按时间顺序描写景色的方法。本单元的难点在于学习作者如何选用不同描述词语描绘出大海的特征的手法,这些词汇的积累要放到课文语境中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对“狂风骤起”“海浪呼啸”“惊涛骇浪”等词语词义的理解和运用。下面我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我爱大海》这篇写景散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按时间顺序,具体描写了大海在不同时间的颜色、动态以及人们的感受。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感悟作者的描写方法、积累语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要指导找出描述大海声色的语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背诵来完成这一目标。《沧海日出》这篇散文,作者将多种描写手法合理地穿插使用:一是描写景象特征的词语富于变化,如朝霞的色彩变化从“粉红”、“橘红”、“鲜红”到“通红”;二是巧用修辞手法;三是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四是想象丰富。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加深对词汇的对比感悟。让学生品读课文,注意在读中引导学生想象,在读中积累词语,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探索海底世界》这篇科普知识说明文,层次分明地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探索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和海底景象的图片、录像,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了解说明事物的基础顺序。《归航》这篇短篇小说运用精炼的语言,塑造了一群顽强与海浪搏斗,最终取得胜利的渔民形象。文章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海浪的变化,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海浪描述的词汇,从而体会渔民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充满信心、无所畏惧的精神。“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的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的练习,由于联系得比较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语文七色光”中的第一项练习是关于描写大海的反义词练习,除了书中出示的词语外,还可以补充一些词语供学生练习。以增加对描写大海的词汇积累。由于居住的地理位置的关系,大多数孩子们没见过大海,对大海的体验可能不会太深。让他们说大海、写大海,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所以教学时,将“能说会写”与“语文七色光”的练习相结合。教学中教给学生利用网络、课外书刊搜集信息的方法:可以提示学生在搜索时应该输入的关键词,也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阅览室查找。学生搜集来了大量的信息,这只完成了信息搜集的第一步。面对学生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料,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将各自搜集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进行筛选、加以归类,如:海洋景色类、海洋资源类、海洋生物类等。以发展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搜集、引导筛选后,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可以让学生按搜集的信息类别进行分小组汇报,也可以让搜集同一类信息的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制作主题突出的手抄报,还可以在手抄报中留出适当的位置,以随笔的形式将自己收获、对大海的了解写下来。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的教学说明,认识得可能还很肤浅,解读得也许还不到位,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老师们已经使用过五年级教材,对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如,第五组“初识鲁迅”。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9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