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五语下册《五六》单元导学案
1五年级语文学科《将相和》导学案(总40课时)主备教师:王小琴课组成员:高丽、王素芳、王小琴、王慧丽审核人:高丽时间:课题:《将相和》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丢字,改字,破句。2、正确读写识记“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能说出“完璧归赵、同心协力”等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二、学习内容:学习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三、学法指导:预习导入:1、读一读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丢字,改字,不读破句。2、画一画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及自己不理解的词。3、做一做1)把生字所连的词读一读,写一写。2)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决。4、想一想(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根据文章的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5、问一问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2交流分享:1、对学1)互相读课文,进行正音。2)互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3)交流“想一想”1、2的问题。4)互相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2、组内群学组内交流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3、班级展示解疑1)大组长总结汇报学习情况。2)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在班上再次研讨。学后小结:四、总结与反思:五、作业与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Zhàojídàchényǔnnuòliánpōdǐyùhǔrǔjùjuézhànpó()()()()()()()()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说说词语的意思。完()归()理()气()攻无()()同()协()负()请()战无()()四、在句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把璧交给他;()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把璧送回来。2、秦王双手捧住璧,()看()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3、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3五年级语文学科《将相和》导学案(总41课时)主备教师:王小琴课组成员:高丽、王素芳、王小琴、王慧丽审核人:高丽时间:课题:《将相和》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完璧归赵”。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二、学习内容:学习“完璧归赵”。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三、学法指导:预习导学: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句子:“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思考1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2、蔺相如真的仅仅靠一张嘴吗?3、朗读第二个小故事,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再读11------14自然段,思考:(1)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2)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3)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4)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5)说说从前面两个小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读第三小故事,回答问题:1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2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3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4当堂检测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提示: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和,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4读了《将相和》的故事,你有哪些启示?5想想你对将相和的这个“和”字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理解呢?想想你脑海里面跳出了什么词?或者什么句?四、总结与反思:五、作业与练习:同桌交流本课人物形象。5五年级语文学科《草船借箭》导学案(总42课时)主备教师:王小琴课组成员:高丽、王素芳、王小琴、王慧丽审核人:高丽时间:课题:《草船借箭》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故事原因、经过、结果。二、学习内容:《草船借箭》生字词及故事大概。三、学法指导:激趣导入,简介背景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2.简介时代背景。课件出示: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默读能力,能在默读中体悟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6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1)指读课文,正音(“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2)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惩罚:严厉地处罚。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线索。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引领学生概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1.指名读第1自然段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画出来。(“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3.自读第二自然段段a.课件出示: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b.讨论、交流:7(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在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后,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结合课始时代背景的介绍,他们能在字里行间洞悉人物的内心然后自由发言,各抒己见。]4.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边议边读,读后评价,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四、总结与反思:五、作业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8五年级语文学科《草船借箭》导学案(总43课时)主备教师:王小琴课组成员:高丽、王素芳、王小琴、王慧丽审核人:高丽时间:课题:《草船借箭》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二、学习内容:《草船借箭》文章内容。三、学法指导:回顾导入,切入中心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出示题目)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神机妙算”什么意思?探究课文,感悟“神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知天时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②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③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9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①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回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引导学生议论、诵读原文,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二)懂地利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4、“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10(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三)识人心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
本文标题:五语下册《五六》单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0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