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像摄影入门教程03
际上,我们看到的很多影楼写真照片就采用了这一招)当然,还可以加上采用柔焦镜的办法,数码相机的话用Photoshop就可以搞定了。图:049.JPG,说明:仰角拍摄,显得更高五官的搭配是很难改变的,化妆可以适当补救,不同的神态也会有所帮助,例如有的人笑起来比较好看,就不妨多下点功夫。另外拍摄的角度也很重要。我们看一些搞笑片的时候,有时会听到一些类似我这边脸靓一点的对白,其实这不单纯是一种噱头。人脸的左右两边实际上确实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自然存在哪一边比较上相的问题。如果一下子分析出被摄者哪一边脸比较上相有困难的话,我们可以在条件许可时先拍摄正面脸部的照片,然后复制分成两半,把左边脸和左边脸拼接,右边脸和右边脸拼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哪一边比较好看。就脸型来说,拍摄出来的效果取决于拍摄的角度,一般来说,瓜子脸比较上相,因此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容貌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看起来像瓜子脸的角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从30-60度侧面拍摄可以做到比较好的效果。图:053.JPG,说明:多数情况下,侧面拍摄效果较好因人而异人是有差异的,因此拍摄不同类别的人手法也应该各不相同。例如拍摄女性可能采用柔和光线,而拍摄男性则可能采用较强的侧光,或者适当利用能表现男性特点的道具;拍摄活泼的人用鲜艳的颜色,拍摄老成的人用沉稳的颜色。这里要注意的是,拍摄儿童通常应该与他的视线等高,这样可以充分表现儿童的特点和心理,而在拍摄初生婴儿时,不要使用闪光灯,以免伤害他的眼睛。图:054.JPG,说明:利用摩托车来表现男性采用滤镜风景摄影中,我们常常使用各种滤镜来调节效果,在人像摄影中也一样可以。例如用柔焦镜制造柔焦效果,用滤色镜调节色温等。由于数码相机本身已经具有许多效果功能,而且拍摄后照片可以方便的在软件中调节,因此滤镜的作用已经不那么明显。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利用常用的PL镜来减少人像的反光,使肤色的表现更好。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上的法则,慢慢加以体会应用,就一定可以使我们的人像拍摄效果大大改观。当然,这些法则并不是铁律,为了更好的表达拍摄者的意图,实际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改变。不管怎么样,多拍多练习是颠扑不破的法则。光圈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请大家千万不要记错。从下面的几幅图中,大家一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快门拍摄参数:光圈f8、快门3s拍摄参数:光圈f2、快门1/1000s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这点也是我们之后将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在大家对光圈和快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最佳的曝光效果呢?首先,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比如我们打算抓拍动作较快的瞬间,那么第一个要保证的因素便是快门,比如1/125秒的快门速度便基本可以抓拍到行人的步行动作,而不会使人物变虚。在确定了快门的速度后,再根据当前的光线和想要达到的景深效果来选择光圈的大小。事实上,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只是它们所适合的拍摄环境及拍摄出的效果不同而以。比如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1/125秒快门和f11的光圈,其获得曝光量与快门和光圈分别为1/250秒、f8是相同的。景深前景清晰背景模糊背景清晰前景模糊在上面一段中我们提到了“景深”的概念,在拍摄中合理地利用景深的效果可以为我们拍摄的照片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加突出你所要拍摄的对象。景深是指在一次镜头聚焦调节中,所成影像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而这部分画面应该具有可以接受的清晰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此外,景深还有两个重要的效应:1、微距拍摄时的景深比被摄体在较远的位置的时候要小;2、如果在光圈和景物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的焦距越长,得到的景深越小。所以大家现在便可以得知,景深大小(也被称为深浅)的控制其实也就是对光圈大小的控制。我们来看一下上面的照片,景深在照片中的运用,以及它所能表现出的效果。对比上下这两张照片,我们不难看出它们的拍摄对象都是相同的,只是两个拍摄主体处在不同的空间(即一前一后),那么我们通过合理的运用光圈的大小来控制景深,便可以突出我们想要拍摄的主体的那一层空间,而其他空间的物体则会变得虚化。这两张照片正是分别对应一前(叶子)一后(花朵)两个空间物体来拍摄的,而它们的效果也表现的完全不同。而如果虚化的部分越模糊,则我们便称这时的景深越浅,反之则景深越深。操作除去自动拍摄模式外(光圈、快门均由相机自动调配),对光圈和快门的使用共有三种操作方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手动模式。光圈优先:顾名思义,光圈优先便是以我们自行手动设定的光圈数值为准,再由数码相机根据当时的环境及光线自动给出快门参数加以配合。当在同一环境内,光圈越小所进入的光线也越少,此时相机便会延长快门的曝光时间。光圈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A”来表示。快门优先:同光圈优先的类似,快门优先便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了。快门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S”来表示。手动模式:相机的光圈、快门全交由我们自己来进行设定,这就是全手动模式。不过这对使用者的水平和要求就要相对较高了,但好在数码相机的拍摄照片不计成本,并且还能够即拍即现,所以有时也不妨用它来试试手。手动模式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M”来表示。总结今天同大家一起了解了一下光圈与快门在拍摄时所起的作用,以及景深的特点和拍摄效果。概括来说就是:光圈越大,光线进入越多,快门便可以加快,但是景深较短浅,画面只有局部(某一空间)清楚,从而突出了主题;而假如光圈越小,光线进入越少,快门则要放慢,这时景深较深,画面大部分都会很清楚。怎么样,现在大家是不是都理解了呢?至于实际的操作嘛,我们还是留在下一次的文章中再向大家做详细地介绍和讲解,可千万不要错过哦。要学好摄影首先要学好关于光线的知识,因为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摄影实际上是在与各种光线打交道。光线是大家的熟悉的,它的许多属性大家也都或多或少的了解,如颜色和强弱就是大家最直观能感受到的。光线还有许多属性并不那么直观和广为人知,但却与摄影息息相关,因此在正式动手拍摄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光线的基本特性是有好处的。我们以后在拍摄中考虑光线和色彩问题时可以常常回来重温一下。大家在学物理的时候都知道,光的本质是一种波,而颜色取决于光的波长。通常的白色光,是由一系列不同波长的连续光波混合而成的,我们可以把不同波长的光线分离出来,转变为各种颜色的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也就是雨后彩虹呈现的各种颜色。我们知道物体是有颜色的,而且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线的颜色而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物体的颜色和环境光线是一回事。实际上,物体的颜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波长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的能力。例如,白光照射下,看上去呈绿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吸收了大部分的其它波长的光线,而反射了大部分绿光的缘故。当然,如果照射物体的不是白光,而是其它颜色的光线,那么决定物体呈现颜色的法则就相对复杂一点,涉及到加色法和减色法,下面会谈到这一点。另外有的物体自己就会发光,颜色当然和发出的光线相关,而有的物体可以透射光线,颜色就和透射出来的光线相关,总之,物体的颜色与其本身的属性及经过它的光线的颜色相关。三原色原理可能大家都听过了,即白光可以由红、绿、蓝三色光等量叠加而成,即红光+绿光+蓝光=白光。而当这三种光不等量混合时,就会产生其他颜色的光,只要改变混合比例,就可以产生出几乎所有颜色的光,因此红光、绿光、蓝光被称为三原色光。另一方面,白色光并不仅仅只能由红、绿、蓝三色光叠加而成,实际上两种色光也可以相加成为白光,例如红光+青光=白光、绿光+洋红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如果两种色光叠加成为白光,这两种光就互为补色光。由上面可以看出,红光和青光互补、绿光和洋红光互补、蓝光和黄光互补。了解光的互补原理,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进行色彩构图。利用这三种原色光的叠加来产生彩色影像的办法称为加色法。而利用三原色光的互补光叠加过滤光线而产生彩色影像称为减色法,即通过青色、洋红和黄色三原色素分别吸收红、绿和蓝光,按一定的组合,也可以得到几乎任何一种颜色。我们知道,在数码相机上有采用RGB加色法方式来捕捉光线产生图像,也有采用CYMK减色法的方式(多为比较高级的相机采用)。除了上面这些光线的物理特性外,由光线呈现出来的色彩也有其特有的属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也就是所谓的色彩三要素,这几个要素也是与摄影密切相关的属性。色相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颜色,是指色彩之间的主要区别,例如红、绿、黄等等。我们已经知道,色相这一属性是由光线的波长决定的。明度则是色彩的亮度,即明暗,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度,即鲜艳程度。它取决于颜色成分中白、黑、灰成分的比例,含白、黑、灰的成分越大,饱和度就越小。人眼对色彩的这三个要素都是很敏感的,例如人眼可以识别180种色相,而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察觉1%的反射率变化。另外,这三个要素也可以互相影响,例如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不同,因此不同颜色在反射率相同的情况也会有不同的明度感觉。而当明度变化时,饱和度也跟着变化,通常明度适中时饱和
本文标题:人像摄影入门教程0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1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