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供给影响向丙浩经济学院经济学2010级摘要:劳动力要素在经济的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促进了我国GDP的连续高速发展,,然而,现在中国面临着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尤其是当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从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方面,分析了当前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潜在的威胁,并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大家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意识。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人口红利一、目前有关人口老龄化的综述1.1人口老龄化定义的争议关于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多种语言人口学词典中写道:当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增大时,我们称之为人口老龄化,如果年轻人比重增大,可以叫做人口年轻化,这是大多数人口研究工作者的观点,也是学术界对人口老龄化的最流行的解释;人口研究工作者曲海波认为,当前流行的人口老龄化定义是不科学的,忽略了成年人口,据此他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中年轻人数量减少,年长人数增加,从而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变化的动态过程;人口研究工作者刘军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于老化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多数学者在人口老龄化中都忽视了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性以及人口年龄变化的功能意义,他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与现代化、人口转变相联系的历史过程。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人口老龄化,也使我们更加全面的理解和对待人口老龄化,作者比较赞成当前对于人口老龄化定义的流行的看法,它更加直接地体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比重比较大的显著特征;其次,作者认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人口老龄化定义的问题,而是老龄化能给我们造成什么的影响,这才是我们应该研究的地方。1.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机遇和挑战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当前的学者和专家大多都是从正反两方面对人口老龄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中出现的健康寿命的延长对人力资本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这一方面讲可以提高劳动力供给的时间长度;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第三年龄”和第四年龄段的概念,新提出的第三年龄段,他们有独立社交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他们既无过重的生活压力,又有着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是一个黄金时期,从这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可以供给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另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人口老龄化的消极影响:人口研究工作者刘军认为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死亡率的下降,对于中国来说劳动力的供给是充足的,劳动力的质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国社科院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所都阳认为,在其他经济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资本和劳动力是两种重要的投入要素,在经济发展中仅仅有资本要素的积累是不够的,势必要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如果经济的发展过程与人口红利的过程结合起来,就可以用劳动力要素的积累延缓资本报酬递减的时间,从而创造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的现实是人口红利即将结束,将面临既无资本又无劳动力的困境。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会给整个社会和经济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然而,作者认为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只有清楚的认识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故作者着重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的消极影响为重点,从现实和未来两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这种不利影响的对策,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伴随着年龄结构变化的现象,也是一个漫长的人口转变的过程,其中也隐含着劳动力素质和质量的变化;在不同时期,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和减少将人口老龄化分为老龄化前期和老龄化后期。2.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中国人口年龄变化情况(%)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总抚养比195336.359.34.468.6196440.755.83.679.41982.33.661.54.962.6199027.766.75.649.9200022.970.27.042.6200918.573.08.536.9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摘要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人口老龄化前期的特征是劳动力人口供给不断增加,劳动力人口供过于求。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1982—2009年我国的总抚养比下降了25.7%,同期经济增长了2.3%,人均GDP增速在8.6%左右,抚养比的下降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巨大,这也说明1953—2009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人口一直在不断增加,符合人口老龄化前期的特征。但是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信号,人口老龄化国际标准是60岁以上达到10%以上,65岁以上7%。按照国际标准我国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人口老龄化的标准7%。这也意味着中国于2000年起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0-14岁人口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2011年我国15—64岁的人口占了74.4%几乎去2010年持平,再次说明了我国在一直保持着人口老龄化前期特征的趋势。总之,这些一系列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数量是充足的,劳动力人口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但是,也有迹象表明我国已经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只是目前还处于老龄化的前期,在老龄化前期,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产生了许多影响。2.2我国老龄化的现实以及潜在影响1.劳动力总量的供给在我国老龄化这个漫长的转变过程中,特别是在前期,劳动力人口供给超出了劳动力的需求(如前所述)。(1)大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10年毕业生达630万人,2011年有671万人毕业生毕业走向社会,按照这个每年大约新增加50万毕业生的速度计算,2012年将会有72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然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必须有大量的人失业。(2)中国有着高达2亿多的农民工,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现在又与人口老龄化前期带来的劳动力供给过多形成了冲突。资料来源: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以及结构变化情况中财网此外,15—64岁的人口为主要的劳动力,由上面的图表可知在过去5年内,15—64岁的人口大约每年上升0.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仍然处于人口红利期,所以在未来几年中仍然会保持这样的趋势,按照这样估计2015年我国15—64岁的人口将会上升2个百分点,那时中国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劳动力供给过剩问题。2.劳动力的需求(1)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杜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人口未来的趋势进行了预测:2050年,15—29岁的人数为256.50百万人,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37.99%下降到30.20%,相反45—59岁的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26.38%上升至37.16%。按照杜鹏教授的预测,2050年中国一方面高年龄人口将成为劳动力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群体,将会进入老龄化的后期;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也在不断减少将会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根据过去的经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大约可以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可以保持8%的增长速度,那么2050年我国将会创造800万个工作岗位,而按照杜鹏教授的估计2050年30—49岁的人口大约有600万左右,可见2050年我国至少会有200万个空缺的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劳动力,将会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劳动力要素也会成为稀缺的要素。(2)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102030405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2011年》如上图所示,展现了2006—2011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构成以及趋势变化:第一产业从2006年以来已经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大约下降了三个百分点,但是仍然保持着47%左右的比例;相对而言,第三产业则上升了三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了43%左右。我国三大产业的调整趋势是第一产业将会逐渐降低,第二产业仍将会保持比较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会逐年上升,这种变化趋势使目前的劳动力供给面对严峻的挑战。我国现在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第一产业极其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比重比较低,按照国家调整的趋势,未来的经济结构格局对劳动力的知识、素质、适应能力等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仅会使劳动力的身体机能下降,而且也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对将来的劳动力就业有着消极的影响。总的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当中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错位”,在当前这个时期存在着就业机会不足,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现象;然而,在人口老龄化后期将会出现劳动力需求过剩,供给不足的情形。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3.1提高劳动力供给政策1适当延长法定退休年龄近年来,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进行批评和质疑,认为此举将加重大学生等年轻族群的就业压力,但是从长远利益分析来看,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很有必要。根据已经完成人口转变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发生于人均收入较高水平的时期,当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出现时,可以依靠资本来代替劳动,因为较高的人均收入意味着丰富的资本。然而,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将会出现“未富先老”的情况,也就是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因此,适当的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以减小劳动力供需缺口,等待下一次人口红利期的到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1)小步渐进地推迟退休年龄,每2—3年延迟1岁,逐步提高到适当的法定退休年龄(2)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可以由东到西,有沿海到内地的次序进行。(3)依据不同行业和部分的性质,针对性的提高法定退休年龄。2.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在20世纪末期,我国的人口流动频繁,出现了所谓的“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从另外的一个方面讲,这也预示着我国的劳动力在空间供给与需求上出现了错位,在劳动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而且,在事实上,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性。绝大数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属得不到城市的居住权,歧视外地人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成为劳动力区域流动的阻碍。户籍制度这种排他性的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消除这些人为因素制造的阻碍,使劳动力有效地流动起来,就会缓解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将会有助于我国度过劳动力短缺的严冬。3.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在目前的情况下出现劳动力的短缺,不是供给数量不足,而是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不能满足劳动力需求的要求,近些年来出现的’“民工荒”、“技工荒”就是对要求提供劳动力素质的确切体现。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需要全社会投入努力,政府必须加大对于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行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劳动者个人也要根据发展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3.2调整劳动力需求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巨大的腾飞,按照现在学术界对于人口理论的认识,在合适的制度环境之下,人口就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巨大优势资源,我国低廉的劳动力要素在实现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功不可没。然而,我们通过数据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在过去30年间的经济发展中,对于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度太大,企业大多是一些以出口、加工为基础的制造业。由于投入要素的过于单一,从而对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依赖,一旦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经济发展将会江河日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的总结发现,在发达国家处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时伴随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对我们的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劳
本文标题: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2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