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答案
1知识与能力训练·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知识要点南方古猿;劳动;制造工具;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自然地理;生产力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B解析: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明确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既唯物又辩证地回答了人的起源问题。人类的手、语言和思维都是在劳动的推动下逐步形成的,由猿的前肢逐渐变成人的手则是从能创造最简单的石器工具开始的。2.C解析: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3.B解析:人类的进化阶段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4.A解析: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5.D解析:达尔文进化论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认为一切生物都在自然界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6.B解析:因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用于制造工具,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使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7.D解析: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8.C解析: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9.D解析: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10.B解析: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11.C解析:为适应地面生活,森林古猿慢慢直立行走,把前肢解放出来,从会使用工具逐渐发展到制造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了古人类。生活在森林中的一部分古猿演变为现代类人猿。12.C解析: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古猿虽说和猴子都属于灵长类,但是二者并不相同。13.A解析:这是恩格斯对母系氏族深刻的描写。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一切财产归氏族所有,大家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由于生产力还很低,还没有出现剩余产品,所以不可能产生私有制和剥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14.A解析: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学会了制造工具。15.C解析: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主要作用,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人类由猿类进化而来。达尔文。2问题二:直立行走。直立,采集果实,狩猎,制造简单衣服等。问题三:帮助早期人类征服新环境(或:促进社会网络的发展和交流,提高人口健康)。由适应环境到一定程度上征服环境。17.问题一:血亲(血缘关系)。母系氏族。问题二:父系氏族。私有财产的增加和父亲身份的确定(或:婚姻关系的固定)。问题三: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是一种进步。原因:母系氏族的衰落,代表了采集作为生活来源的方式被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取代;更多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早期人类婚姻制度的进步,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拓展与探究思考一:南方古猿。思考二:略。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知识要点尼罗河;金字塔;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苏美尔人;汉谟拉比;奴隶主;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印度河;雅利安人;社会矛盾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B解析: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2.B解析: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3.C解析:古代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4.A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5.B解析: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亚洲西部两河流域。6.A解析:选项中只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典。7.D解析: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8.D解析: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9.B解析: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10.B解析:阿育王是掌管军政大权的国王,属于刹帝利。11.B解析: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12.D解析:“埃及金字塔”属于古埃及,“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巴比伦,“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13.D解析:先确定尼罗河三角洲在古埃及北面,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14.A解析: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15.A解析: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古埃及。尼罗河。金字塔。问题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河流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3问题三:生产率低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17.问题一:《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问题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问题三: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制。拓展与探究思考一:存在,因为都位于大河流域,且河水泛滥,需要发展灌溉农业。大禹治水的故事。思考二:略。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知识要点雅典;奴隶制;伯利克里;意大利半岛;布匿;2世纪;屋大维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C解析: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2.A解析: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史前文明的总称。它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又转移到希腊半岛。3.C解析: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希腊形成了城邦国家。4.C解析: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高度发展。5.B解析:希腊雅典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6.D解析:一个世纪前30年一般称作早期,中间30年称作中期,后30年称作晚期。公元前的要倒着来看。7.C解析:在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罗穆卢斯和雷穆斯这对遭遗弃的孪生兄弟被母狼哺育,并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千百年来,“母狼育婴”作为罗马最著名的城市标志和象征,早已深入人心。8.D解析:迦太基和罗马帝国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9.C解析: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最为关键的战争,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10.C解析:斯巴达克起义是在斯巴达克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11.B解析:斯巴达崇尚武力,整个国家像座大兵营。12.C解析:陪审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13.C解析: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14.A解析: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屋大维使用过奥古斯都的称号,表示圣上、至尊、神圣等意思。15.A解析: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40万人中奴隶占20万。他们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奴隶,享有民主的公民仅仅4万多人。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雅典。公民大会。问题二:否。雅典的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占人4口大多数的妇女、奴隶等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问题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秦朝是专制制度,雅典是民主政治。17.问题一:字母A。罗马文明为海洋文明,古代中国为大河文明。问题二:布匿战争。罗马共和国阶段。对匈奴的反击战。问题三:屋大维。丝绸之路。相似之处:都是疆域辽阔的大国,都进行过开拓疆土的战争,都注意进行对外贸易等。拓展与探究思考一:民主公平、公开透明等。思考二:罗马竞技场、现代体育馆等。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知识要点大和;孝德天皇;中央集权;奴隶;封建;伊斯兰教;麦地那;政教合一;麦加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C解析: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B解析:5世纪,大和不断征服扩张,统一了日本。3.B解析:7世纪中叶,日本大化年间开始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7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4.D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5.B解析: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因此这次改革为大化改新。6.A解析: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7.B解析: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622年。8.A解析: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受当地人排挤迫害而被迫迁徙到麦地那。麦地那原称叶斯里卜,先知到来后改为“麦地那—纳比”,意思是“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9.B解析:迁徙麦地那后,穆罕默德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10.B解析:伊斯兰教兴起是在7世纪初,西罗马帝国灭亡是在476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是在15世纪中期,日本大化改新是在7世纪中期。11.D解析: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统一。12.C解析:该作家论述了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政治和宗教的关系。13.D解析:比较各选项,A、B、C三项的“飞跃”仅限于制度的完备或斗争的胜利,只有D项涉及社会制度的演进,体现了大化改新促进日本社会转型的作用。14.A解析:日本对先进的中国文化是有选择的继承,同时还有所创新,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文化。15.D解析: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二、非选择题516.问题一:大化改新;戊戌变法。问题二: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国学习;戊戌变法,中国向日本学习。问题三: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问题四:密切经济文化等交流与合作,建立民间友好往来机制,等等。(任一方面,合理即可。)17.问题一: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问题二: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教育方面,日本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文化方面,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日本根据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问题三:唐朝:鉴真东渡传播佛教与中国文化;日本: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拓展与探究思考一:中日关系友好,日本派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那时的日本上层社会深受唐朝文化的熏陶,等等。鉴真。思考二:略。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知识要点日耳曼人;查理·马特;奥斯曼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C解析:中古时期是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中古时期的欧洲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2.B解析:查理·马特把分封给贵族、骑士、教会的土地称为采邑;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采邑者要为国王服兵役。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骑兵制度,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3.B解析:中世纪,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臣属,大封建主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给小封建主,这样在全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各级领主按照不同的条件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4.D解析: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5.A解析:中世纪时,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6.D解析:法国琅城的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7.B解析:君士坦丁堡是伊斯坦布尔的古称,曾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8.A解析: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强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法兰克王国。9.C解析: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君主专制国家。10.C解析:从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15世纪中期),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1000多年。11.B解析:中世纪,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6力。12.D解析:当时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围有城墙。13.B解析:在西欧封建社会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14.A解析:相传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出生在耶路撒冷,后来,耶稣在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传教,被罗马当局处死,葬于耶路撒冷城内。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耶路撒冷便成了基督教的“圣城”。15.B解析: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教义的核心基础,被教会视为大逆不道的邪说。二、非选择题16.问题一:西欧封建制。查理·马特。问题二:西周。分封制。问题三:相同点:都是等级制度,都进行了土地分封等。不同点:西欧封建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则认为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诸侯及其属民都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17.问题一:海外贸易兴盛。交子。宋代商业繁荣。问题二:欧洲城市乡村与城市分野不明显,用马作为交通工具,街道人畜同行,环境较差。问题三:欧洲中世纪城
本文标题: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4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