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ers,NTB)本章内容•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第二节传统非关税壁垒•第三节新型非关税壁垒措施第一节非关税壁垒概述•一、非关税壁垒的含义•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三、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一、非关税壁垒的含义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为了调节、管理和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从而影响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行政性、法规性措施和手段的总和。非关税壁垒可以通过国家法律、法令以及各种行政措施的形式来实现。非关税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繁杂、最难以对付的贸易壁垒。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一)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关税的制定,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要调整或更改税率,也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续,因此关税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非关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起来比较迅速,程序也较简单,能随时针对某国和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从而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二)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关税措施是通过征收关税来提高商品成本和价格,进而削弱其竞争能力的,因而其保护作用具有间接性。•而一些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预先限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这样就能快速和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关税措施,包括税率的确定和征收办法都是透明的,出口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有关信息。另外,关税措施的歧视性也较低,它往往要受到双边关系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但一些非关税措施则往往透明度差,隐蔽性强,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对别的国家实施差别待遇。(三)比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案例1:2004年中国对欧出口鞋8.2亿双,金额22.2亿美元,约占欧盟鞋类市场20%多,其中对意大利的出口金额为2.1亿美元。2005年,对意出口达2.6亿美元。中国大约有400万制鞋从业人员,远远高于意大利的15万。于是意大利指控中国鞋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镍及其他有碍健康的有毒化学物质,阻碍中国鞋的进口。•案例2:2002年上半年,我国舟山某水产公司出口到欧盟的300吨冻虾仁突然被退货,理由是检测到含有十亿分之零点二的绿霉素。浙江省立即着手有关调查,结果发现,环节出在加工上。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绿霉素的止痒水止痒。三、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一)非关税壁垒的项目日益繁杂,并不断升级(二)技术贸易壁垒迅速发展,成为最为复杂的贸易壁垒(三)绿色壁垒盛行,且名目激增(四)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等新型壁垒逐渐兴起第二节传统非关税壁垒•一、直接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二、间接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外汇管制、进口押金制、进出口国家垄断、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进口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各种国内税、设置海关障碍等一、直接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一)进口配额制•(二)自动出口配额制•(三)进口许可证制(一)进口配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规定期内,配额内的货物可以进口,配额外的不准进口,或者要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才能进口。•分为“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1、绝对配额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1)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对于来自任何国家或者地区的商品都适用。只规定总额,不限定国别或地区,各国进口商之间相互竞争。例如:加拿大规定,从1981年12月1日起,对除皮鞋以外的各种鞋类实行为期3年的全球配额。第一年,3560万双,以后每年进口量递增3%。(2)国别配额给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配额便不准进口。(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进口配额实例乌拉圭《观察家》报2004年11月11日报道,乌拉圭羊毛局(SUL)有关市场分析人士说,中国商务部几天前宣布了2005年中国进口羊毛的配额,“其批准的进口数量与2004年确定的数量相近,原毛(即多脂羊毛、水洗羊毛和碳化羊毛)进口量为28.7万吨,毛条进口量为8万吨。绝对配额进口配额实例2005年11月8日,中美两国达成协议,中美双方同意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类产品实施数量管理。协议产品2006年基数基本上是2005年有关产品美从中国实际进口数量。协议产品2006年增长率10%~15%,2007年12.5%~16%,2008年15%~17%。协议配额进口配额实例美国奶制品进口配额数量(千克/年)浓缩牛奶(澳大利亚)91625浓缩牛奶(丹麦)605092脱水牛奶(德国)9997脱水牛奶(荷兰)548393蓝纹奶酪(阿根廷)2000蓝纹奶酪(智利)80000切达奶酪(新西兰)8200000资料来源:U.S.InternationaltradeCommission,TariffSchedulesoftheUnitedStates,Washington,DC,GovernmentPrintingOffice,2000.国别配额2、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例如,澳大利亚从1979年起对来自中国的呢绒实施关税配额,年度配额是全毛精纺200万平方米,混纺呢绒150万平方米,超过上述配额就要征收高关税。•韩国对大米、玉米等67种(2001年减至60种)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对其中的部分产品征收很高的配额外关税,其税率一般在200%以上。案例1:2000年12月16至2001年12月31日,俄罗斯实施原糖进口配额制。总额为365万吨,从第一到第四季度分别为:115万吨、150万吨、60万吨、40万吨。并征收5%的从价关税,超过额度部分征收30%的关税。案例2:1993年欧共体对产自拉美的“美元香蕉”规定的进口配额为200万吨,且配额内征收20%的关税,超过配额的征收170%的关税。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可分为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优惠性关税配额指对关税配额内进口的商品给予较大幅度的减免,而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原来规定的最惠国税率;非优惠性关税配额是在关税配额内仍征收原来的进口税,但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极高的附加税或罚款。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区别•关税配额在进口数量超过配额后仍可进口,但需征收较高的关税;而绝对配额则规定了一个最高进口额度,超过后一律不准进口。•因此,相比之下,绝对配额比关税配额更能有效地控制进口数量。一个问题•关税和进口配额都是限制进口的措施,它们的机制有什么不同?问题解答•关税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征税引起商品价格上升,从而抑制消费者需求,关税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绝对进口配额直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配额的则禁止进口,是一种行政手段。关税进口配额是行政和经济手段并用。(二)“自动”出口配额制1、含义也称“自愿”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在某一时期内某种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配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关税壁垒中很流行的一种形式。它通常是两个政府之间谈判的结果。尽管自动出口限制实际上是与WTO的原则是相违背的,但具有较大的隐蔽性,避免了与WTO原则的直接冲突。“自动”出口限额制和进口配额制的区别:•从配额的控制方面•从配额表现形式•从配额的影响范围•从配额适用时限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规模较大的贸易战◇1968年的纺织品贸易战。这一年日对美纺织品出口比上年增加20%,经谈判1971年10月签订美日纤维协定,规定了日对美纺织品的出口数量。◇70年代中期彩电战。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内彩电产销量减少,日乘虚而入。1976年日向美出口彩电296.9万台,占美彩电进口的90%。1977年5月,美日谈判达成协议,规定1977—1980年期间,日对美彩电出口不得超过175万台。◇20世纪70年代后的钢铁战。1974年以后美钢铁销售量锐减,日本增加对美国的钢铁出口,一度占美钢铁进口的56%。双方谈判于1976年6月签订了美日特殊钢进口配额制协定。◇1979年年的汽车战。日对美汽车出口1980超过199万辆,在美小汽车总进口的比重80%,而美对日出口小汽车仅2万辆。1981年5月,日政府被迫表示在1981年—1983年,将对美汽车出口限制在168万辆内。◇1987年4月半导体芯片战。1983年开始,美在同日的电子产品贸易中转变为逆差。处于不利贸易地位的美国于1986年9月强迫日本签订了一个半导体协议,要求日不得在第三国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同时要求日本放宽美电子产品和芯片的进口。出口国企业可以通过转移生产国别来回避“自动”出口配额。•案例1:在美国要求日本对汽车实行“自动”出口限额后,日本大量的汽车制造公司到美国本土设厂生产,使“自动”出口限额失效。•案例2: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迫使香港实行纺织品“自动”出口限额。香港企业考虑到当时新加坡向美国出口纺织品还不受配额限制,都纷纷去新加坡投资设厂。后来新加坡也被迫规定出口限额时,这些公司又转移到不受配额限制的泰国和马来西亚投资设立子公司,继续向美国出口。(三)进口许可证•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1、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上看(1)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指一国政府有关部门预先规定有关商品的进口配额,在配额的限度内,给进口商发放许可证。(2)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进口许可证不与进口配额相结合,颁发的许可证是在个别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根据临时的政治或经济需要发放。2、从商品许可程度上看(1)公开一般许可证:对进口国别或地区没有限制,属于范围内的,进口商只要填写即可获准进口。(2)特种进口许可证:多数指定进口国别或地区,进口商必须向政府有关当局提出申请,经政府有关当局批准后才能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口许可证在一些西欧国家曾被广泛采用。二战后初期,大多数国家仍在使用。60年代后,有所放松,70年代中期又重新加强。•我国实施进口许可证的商品2001年26种,2002年12种。2003年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共8种,2005年为3种,即监控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消耗臭氧层物质3种商品。•2005年取消了对天然橡胶、光盘生产设备两种商品的进口许可证,出口取消了人造刚玉、重水和坯绸三种商品的出口许可证管理。•关于直接限制案例:为何关税下调而车价未降2002年1月1日,中国政府将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001年的80%降为43%,关税大幅下调后,许多等待买进口车的消费者期待进口车的价格大幅下调,半年时间过去了,进口车价格并未按预期大幅下调。进口车市场上传来的不是价格下降的消息,却充斥着汽车进口许可证价格大幅上涨的传言。中国对进口汽车实行关税加配额双重管理。进口汽车不仅要交关税,还须有进口许可证。这种双重贸易限制政策,目的在于限制汽车进口,保护国内汽车生产商。2002年中国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配额总和为80亿美元,比2001年仅增加15%。为了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商,中国不可能大幅增加进口整车的配额。几乎每一辆国产车上都有进口的配件,大幅增加进口整车的配额,势必影响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配额,从而约束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进口车的强劲需求,很容易消化掉小幅增加的配额。1993进口约22万辆小轿车,当时进口车关税约为150%;2000年进口车关税约为100%,但在配额限制下,中国进口的整车,包括小轿车、卡车和巴士在内,仅3.7万,国内需求与配额间严重不平衡。二、间接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一)外汇管制•(二)进口押金制•(三)进出口国家垄断•(四)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五)进口最低限价制•(六)各种国内税•(七)设置海关障碍•(八)动物福利壁垒(一)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在外汇管制下,出口商必须把他们出口所得的外汇收入按
本文标题:非关税壁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5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