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一、摘要2002年11月4日,中国政府与东盟10个国家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本人计划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其竞争互补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这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过程及贸易形势,而且有利于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关贸易政策时更有针对性。自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该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然而,中国本身是世界第一的农业大国,在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为传统的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东盟各国也有自己的农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使得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阻碍。而在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中,在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的同时,也给双方的经济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因而有必要对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作较为详细的定量和定性研究,这对中国—东盟的经济发展都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自由贸易理论(一)、自由贸易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自由贸易理论(FreeTradeTheory),萌芽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创。他在其名著《国富论》中强调,不同国家生产同样的商品成本不同,一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而选择成本绝对低的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成本会降低,劳动和资本能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由此提出自由贸易理论,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贸易双方都能获得远超于非自由贸易的利益。除亚当•斯密外,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等极大的完善了自由贸易论。通常来说,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可称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19世纪中叶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发生了极大的转折。这一时期,对自由贸易理论贡献最大的当属美国经济学家、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华西里•列昂惕。他利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结果发现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即要素充裕度差异不能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这一由里昂惕夫发现的赫一俄理论与贸易实践的巨大背离现象使美欧国际贸易学术界大为震惊,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迷。里昂惕夫之谜引发了西方经济学界大规模的辩论和验证,极大的推动了来了二战以后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被称为现代学派自由贸易理论。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自由贸易理论得到了全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经济学得到空前发展,对于自由贸易理论的研究也分为两个主要派别:其中一个派别是为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而产生的,被称为新要素贸易论;另一个派别则是为解释新的国际贸易格局而产生的,可称之为国际贸易新理论。两个派别都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已近成熟。(二)、自由贸易理论的作用对自由贸易理论作用的探讨可以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方向出发。积极方面:1、有利于消除各国的贸易壁垒,加快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于发达国家能够来说,能够在发展中国获取廉价劳动力;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带动整个国名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1、对发达国家而言,可能引发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增加国家之间的矛盾;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丧失大量宝贵资源,丧失部分经济权利。但总得来说,任何理论都会两面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唯有尽可能采取有利的方面,才能真正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发展历程和意义(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简介当前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自由贸易区有三个:欧盟自由贸易区(European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覆盖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间建立的最大的自贸区。顾名思义,中国—东盟自贸区,即中国与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组建的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中国—东盟之间的企业对话与合作、加大中国—东盟之间贸易和投资联系以及增强中国—东盟之间贸易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经济的大力发展。(二)、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世界各国日益意识到和平才是发展之本。由此,世界各国的重心转向经济发展,尤其是美国、苏联间冷战的结束,全球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和平发展成为全球人类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各国间的贸易往来越加频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1994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0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WTO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简称欧盟,UP)的建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端,现有28会员国,会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大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欧洲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向多元化发展。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又一进程。世贸组织、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的快速发展让中国和东盟各国意识到建立亚洲地区自贸区的重要性。1991年,时任中国外长的钱其琛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成为中国与东盟首次接触。1992年,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慷慨解囊,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帮助东盟各国克服了金融危机。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7年,双边签订《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全面合作服务贸易协议》,确保在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1月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庆祝仪式上,中国—东盟双边正式签订18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48.96亿美元。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的具体进程年份会议重要事项状态1991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中国与东盟首次接触奠定基础1992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2000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萌芽2001第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10国对未来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达成共识2002第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第一步零关税计划2003第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取消188项果蔬产品关税,零关税加速2005《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实施2007《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2009签订投资协议2010第十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正式形成(三)、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意义从政治上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对于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以及提升亚太地区国家的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意义。从经济上来看,有利于加强双边地区国家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于提升东盟十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三、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现状为更形象的反应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本人从海关网、商务部、中国国家统计局等网站上收集近10年来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数据,制成表格和柱状图,以此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特征。图1,2003—2013年中国对东盟自贸区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年份出口额进口额总额逆差200323.4946.9170.40—23.42200421.1837.6058.78—16.42200524.2236.8161.03—12.59200630.5449.5380.07—18.99200739.3370.84110.17—31.51200845.7090.90136.6—45.20200953.4085.70139.10—32.30201099.52175.52275.04—76.002011100.00150.00250.00—50.002012100.00161.40261.40—61.4020132014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商务部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经计算整理而得图1,2003—2013年中国对东盟自贸区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0501001502002503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进出口特征1、总体上双边农产品贸易量逐渐增加从图1得知,2004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量为58.78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已达260.40亿美元,增加将近6倍。究其原因,是2004年“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实施。该计划根据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而实施的降税计划,从表2可知,“早期收获计划”主要以农产品为主。同时随着2005年7月《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的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的贸易得到了极大提升。表2早期收获计划规定的产品类别农产品构成第一章活动物第二章肉及可食用杂碎第三章鱼第四章乳品、蛋、蜜等第五章其他动物产品第六章活树及其他活植物第七章蔬菜第八章水果2、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增大本人计算了从2004到2014年贸易逆差额,发现从2004的—16.42亿美元增加到了2012年—61.40亿美元,增加4倍之多。由此可以说明,中国农产品比东盟自贸区缺乏竞争优势。从地理环境来看,东盟自贸区国家适合农产品的地理环境较中国更加优越;当前中国的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比起东盟自贸区国家的科学性生产缺乏竞争性。近十年来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贸易逆差走势图如下:中国对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逆差图单位(亿美元)-80-70-60-50-40-30-20-1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逆差3、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竞争性和互补性中国与东盟十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新加坡出除外),双边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结构都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因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竞争性。中国从东盟主要进口棕榈油、木材及制品、木薯和热带水果、原木、木材、纸浆等,都是国内稀缺产品,主要进口地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总体来说较为集中。中国出口到东盟的主要农产品有洋葱、大蒜、菜花、马铃薯、干香菇以及胡萝卜等,出口地较为分
本文标题: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1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