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摘要本文以《红楼梦》的影响最大的两部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文化信息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的译法,霍译本更倾向于归化的译法。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遵循了不同的指导原则,但他们传递原文中所承载着的文化的使命却是相同的。译者只有深刻理解并有效表达深层文化信息,才能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这也是衡量文学名著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AbstractInthispaper,wediscusstheimportanceofculturalinformationinthetranslationofthetwopartofthedreamoftheRedChamber.IncontrasttoYang'stranslation,thetranslationofHuo’saremoreinclinedtodomestication.Althoughthetranslatorsfollowdifferentguidingprinciplesintranslation,theyconveythesamemissionoftheoriginalculture.Onlybydeeplyunderstandingandeffectivelyexpressingthedeepculturalinformation,canthetaskofculturaltransmissionbeaccomplished.Thisisalsoanimportantstandardtomeasurethequalityofliteraryworks.关键词:《红楼梦》直译音译Keywords:AstoryofthestoneLiteraltranslationTransliterating一、前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典范之作,凝聚了中国文化,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习俗,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因此,《红楼梦》的翻译至关重要。中外许多著名的翻译家都做了不同的尝试。到现在为止反响最大、最能得到学术界认同的《红楼梦》译本是霍克斯翻译的AStoryoftheStone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ADreamofRedMansions。两个版本的翻译都十分精彩,成为研究英译翻译策略的最佳案例。不过两个版本的翻译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翻译的不同代表着某种深层文化的不同,本文试图浅析这种不同的文化因素。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这些中国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时候,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霍克斯更多的考虑译入语读者的需要,多采用的意译的方法,也就是翻译理论界的归化的方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化入英语语言文化中,将不同的历史文化高明的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得《红楼梦》更好的被英语读者所接受。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传播。但是霍克斯的翻译方法,毕竟是一个将源语言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归化进入译入语中,有时候就会出2现翻译地不够准确。杨翻译中国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时候,于霍的翻译策略不同。他们更多的采用直译,即翻译理论界的异化方法。杨氏翻译主要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目的,尽可能的最大程度的将中国的文化现象介绍给译入语的读者。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很多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尤其是有中国特色文化的东西,就必须用直译向译入语读者呈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而不是经过改造的似是而非的东西。二、杨译与霍译翻译对比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译。方梦之认为译文的形式与内容都与原文一致就叫做直译。先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又道是“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杨译Fliesgoforcrackedeggs.EvenifthisLiuwomandidn’tstealanything,shemusthavebeenuptosomethingorpeoplewouldn’thaveaccusedher.霍译Whenfliesgatheronanegg,itsgenerallyassignthatthereisacrackinit.Shemaynothavestolenanythinginthisinstance,butIsuspectsheisnobetterthansheshouldbeforallthesepeopletobecomplainingabouther.“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是一个中国的俗语,这是一个比喻,比喻一个人犯过错误,存在污点所以别人才会把不好的事情归罪到他身上。杨译这个俗语为Fliesgoforcrackedeggs和霍译Whenfliesgatheronanegg,itsgenerallyasignthatthereisacrackinit都是直译,都生动地描述了苍蝇和有缝的鸡蛋这个活灵活现的形象,而没有翻译为一个比喻的意义。这样的译法符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征。我们知道,这句话是王熙凤说的。《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没有什么学识的人,但她伶牙俐齿,反映敏捷,善于巧笑怒骂。两人这样直接的翻译,水平不相上下,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容易让外国读者从生动的形象理解这句中国俗语的含义,也体会到了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不过,全部直译是不可能的,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意象替代的译法。有学者指出,意象替代是指在两种语言的习语中所含的意象各自携带的内涵意义基本对等时,套用译语中固有的习语表达。他们所举的典型例子如:《红楼梦》中宝玉道:“我也正为这个要打发茗烟找你,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没个定去处。”3杨译:That’swhyIwasmeaningtosendMingyantolookforyou,butyouaresoseldomathome,floatingaboutfreeasduckweedeveryday,oneneverknowswheretofindyou..霍译:“IwasgoingtosendTealeafroundtoseeyouaboutthat,”saidBaoyu,butyouneverseemtobeathome;andyouaresucharollingstonethatnooneeverknowswheretolookforyou.“萍踪浪迹”这个词语对中国人来说,流水浮萍、浪迹天涯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这种意象在浓厚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特有的意义。Duckweed就是“萍”,杨译保留了“浮萍”这个意象,将它翻译为floatingaboutfreeasduckweed。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将“浮萍”与个人漂泊的意义联系起来有一定的理解难,因此霍译则用外国人熟悉的意象rollingstone来翻译,替代“萍踪浪迹”这个中国意象,这同样表达了个人漂泊不定的意义,并且rollingstone也是一个活灵活现的意象。这样,运用英语世界中的意象来翻译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无疑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技巧。要想将《红楼梦》这样伟大的文学作品翻译得好,就不得不使用这种翻译手段。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其中的文化因素决定的。《红楼梦》的中国文化因素非常高,因而更加需要这样的翻译。张今指出,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就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张今强调了艺术映像的翻译问题,在文学翻译中最突出的就是意象的翻译。当然意象的背后是文化。包惠南就认为,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化,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不仅是文学意象的翻译。《红楼梦》中对风俗的描写包罗万象,对中国几个重大的传统节日都花重笔浓墨来描写,这些风俗背后隐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就更加重要。杨译与霍译的处理有些不同。例如:撒了压岁钱并荷包金银锞物。杨译:therewasadistributionofNewYearmoney,aswellaspouchesandgoldandsilveringots.霍译:AfterthattheNewYearsEvewishpennywasdistributedto.杨译将“压岁钱”翻译为“NewYearmoney”,对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疑惑,但对外国人来说,能有一点点疑惑:这个NewYearmoney是不是年终的分红?因此霍译就直接将“压岁钱”翻译成“NewYearsEvewishpenny”,表明这个钱是象征性的钱,是带有美好祝愿的礼物。如此一来,外国的读者就会明白,原来中国是这样一种习俗。从总体上来说,与文化有关的翻译必须照顾到文化的差异。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国意象、节日风俗之外,典故的翻译、茶食的翻译、人名的翻译等都必须考虑文化因素。如典故的翻译。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典故的使用很多,使用得巧妙能让作品用少量的文字负载,更多的内涵,而这些典故本身就带着很多文化的积4淀,在翻译中,就不容易处理。如何在翻译出其表面的意思之外,还同时翻译出其中携带的文化意蕴,翻译家就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红楼梦》的翻译,杨译和霍译就稍有差异。如:又问第三本,贾珍道:“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杨译:”Andwhatisthethird?”“TheDreamoftheSouthernTributaryState.”Atthisshemadenocomment.杨译在“TheDreamoftheSouthernTributaryState”后做了注释,解释《南柯梦》是基于唐代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梦到获得财富与荣耀,但最终是一场梦而已:BasedonaTangstorywhichhascholarhadadreamofgreatwealthandsplendor,thenhewokeupandfounditwasanemptydream.只有在做了这样一个注释之后,读者才会明白,原来这个戏像一个不祥的暗示与征兆,贾家的财富与荣耀可能也只是一场黄粱美梦,因此贾母听了之后才会“不言语”。杨译加了注释之后,人物的细微举动才有了精妙的意义。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霍译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霍译:“Whatisthethirdonegoingtobe?”“TheSouthBranch,”saidCousinZhenGrand.MotherJiawassilent.霍译使用了增译的方法,用贾母的所思所想为这个戏做了注脚,同时也成为贾母的内心活动,贾母有那种财富荣耀不过一梦的不祥感觉,故而才有那样不说话的举动。这里的增译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让他们明白《南柯梦》这个戏曲名称背后的文化信息。再如茶食名称的翻译。中国的茶食,不仅仅只是茶食,其背后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这对翻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要通过一个简单的名称翻译让外国读者理解其后的文化意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杨译和霍译在这方面也有不同,例如:黛玉微微的一笑,因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比不得头里。”杨译:WithafaintsmileTaiyutoldZijuan.,“BrewacupofmyLungchingteafortheSecondMaster.Nowheisstudyingwemusttreathimwithmorerespect.”霍译:AfaintmilecrossedDaiyusface.“Nightingale,wouldyoumakeMasterBaoacoupleofDragonWelltea?Wemustseethatscholarshipissuitablyrewarded.”在这个句子中,“龙井茶”是两个翻译差别的重点。中国人都知道龙井茶是一种比较名贵的茶,能喝这种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把这种茶沏给别人喝也是一种尊重。杨译直接采取了音译的方法,保留了“龙井”的名称,具有中国文化的色彩。而霍译将“龙井茶”直译成了DragonWelltea。这里却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个译法不仅失去了龙井茶的中国文化特色,也更容易造成误解,因为在西方文化中,一般来说,Dragon
本文标题:中国典籍外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3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