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世说新语》两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舍弃3、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二、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1、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答案: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2、《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案: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3、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案:“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4、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案: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智子疑邻》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2、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答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塞翁失马》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1、人皆吊.之。吊:慰问2、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为什么就3、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二、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伤仲永》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2.停顿有误的一项是(B)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3.翻译:(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具有指物作诗立就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这是先扬后抑的写法。)(5)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不使学)(6)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7)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是“指物作诗立就”。9.最后一段的议论,通过仲永5-20岁才能的变化,意在说明什么道理?)(8)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还有对其父亲愚蠢行为的讽刺以及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孙权劝学》一、解释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掌管。当涂:当权。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当:应当。见:了解'二、翻译下列各句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翻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三、回答下列问题:。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劝学。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答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4、写出自本课的成语。答案: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口技》1.联系全文说说“善”字的作用。(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2.四个“一”字暗示。从面衬托表演者的(道具简单侧面技术高超)3.文章其中一个声响场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由及,由及,由及的顺序写。一词概括了表演者摹拟声音的生动逼真。(远,近;外,内;小,大众妙毕备)4.第4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侧面写(口技人的表演的失火、救火的经过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5.翻译: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6.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之”字意义不同的是:(A)A.学而时习之B.故时有物外之趣C.于厅事之东北角7.“犬吠”一词在文中的作用。(烘托深夜的环境气氛,也是一家人由睡而醒的缘由。)8.“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运用怎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突出表演的第一个高潮的气势。表现口技人的“善”)9.哪些词语说明听众听得入了神?(“伸颈”“侧目”)10.()一词写出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而()一词则表示听众对表演感到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微笑”)11.与“虽.人有百手”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D)A.虽有千里之能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1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找出具体语句。(以动写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13.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神色、动作、情感、心理)《夸父逐日》1、中心思想?答案: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2、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答案: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答案: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狼》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止有剩骨。止:通“只”2、苫蔽成丘。苫蔽:遮盖。3、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坐:像犬一样坐着。4、一狼洞其中。洞:打洞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企图、打算。隧:钻洞。6、意暇甚。意:神情。7、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8、止增笑耳。止:通“只”。耳:罢了。二、译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本文主旨。:答案: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2、蒲松龄的《狼》: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表现了狼的黠的地方: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答案: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落花。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不久。津:渡口。二、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三、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诣太守,说如此。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答案: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快。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6、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7.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答:6、.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①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②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陋至铭》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馨.③往来无白丁..④无案牍之劳.形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3.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1.①出名;②品德高尚;③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④使……劳累。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4.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5.如以兴国为己任(言之成理即可)。《爱莲说》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可爱者甚蕃.②濯.清涟而不妖③不蔓.不枝④陶后鲜.有闻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4.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我最喜爱的花是:我喜爱的原因是:(如:我喜爱兰花,因为它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它默默地绽放,为人们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股暗香。)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多答加分。(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我的观点:(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6.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孔子云:何陋之有C.始龀,跳往助之D.无丝竹之乱耳《核舟记》1、①其两膝相比.者②佛印绝类..弥勒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黄鲁直”,“佛印”,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
本文标题: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自编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