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1一、单选题(本题共23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读图7,回答1-2题。1、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A.适逢冰期,冻害严重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C.秦、淮以南,缺少食物D.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2.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24°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西向东D.自东向西4.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A.土层深厚,千沟万壑B.水流平缓,水量丰富C.植被茂盛,生物多样D.气候高寒,寒潮频发花卉种植产业已成为海口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尤其是鲜切叶生产交易量,目前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2015年春节前,天猫、淘宝网的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读图回答5~7题。5.海口市发展鲜切叶产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地资源丰富②水热充足,雨热同期③市场需求量大④海陆运输便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网络销售模式对海口市鲜切叶生产的最大影响是A.改变了生产工序B.改变了种植模式C.降低了生产成本D.扩大了销售市场7.在鲜切叶物流配送过程中,实现全程查询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D.数字地球下图为广西桂林著名的旅游景点--龙脊梯田夜景图。据此完成8—9题。8.图示景观呈现了人类对哪一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A.光照B.地形C.水源D.技术9.龙脊梯田夜景开发有利于()A.增强光照,提高水稻产量B.构建独特景观,带动旅游业发展C.夜间耕作,提高劳动效率D.农作物的病虫防治,提高稻米品质读图11,回答第10~11题。10.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别是2/11A.季风水田农业;热量充足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充足C.商品谷物农业;平原辽阔D.混合农业;降水丰富11.图示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水土流失、酸雨B.寒潮、滑坡、泥石流C.洪水、地震D.干旱、寒潮图5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该农牧交错带是很多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读图回答12~13题。12.该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A.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B.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C.从草原向荒漠过渡D.从地势的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13.导致其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植被D.土壤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14.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15.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下图为我国某种资源县份人地协调关系示意图,该资源最有可能是()。A.水B.耕地C.石油D.森林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X”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1~2题。17.这条“X”界线,最可能是()。A.秦岭-淮河B.天山C.黄河D.南岭18.“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A.气温B.气压C.湿度D.阳光成昆铁路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计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据此完成19-21题。19.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走向B.城镇分布C.耕地分布D.地势起伏20.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21.旅客可以在成昆铁路沿线见到的风景有()。A.大漠孤烟B.小桥流水C.大河咆哮D.千里麦浪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右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完成下列22~24题。22.据图文材料推测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中心O地位于()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3.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A.沼泽大面积萎缩B.生态用水紧张C.森林面积锐减D.土地荒漠化24.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3/11A.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B.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C.重心从0点移到P2点主要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D.重心从0点移到P1点主要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游子心声,一曲《鸿雁》唱遍大江南北。结合图9,回答25~27题。鸿雁歌词(节选)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鸿雁越冬地——鄱阳湖25.歌词所述“琴声忧伤”之时,鸿雁家乡——草原的景色是A.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D.黄毯悄然掩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26.歌词突出反映了作者感受自然景观时注重A.选择观赏位置B.寓情思于景物C.把握观赏时机D.领悟科学真谛27.鸿雁越冬地——鄱阳湖在两年间A.流域面积缩小B.水位升高C.水生生物减少D.地势抬升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图7),回答28~30题。28.图中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C.耕地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29.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30.下列地理事物的走向与明清漕运干线相近的是A.陇海铁路干线B.京杭运河C.西气东输路线D.长白山脉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读“中国主要省级行政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对比图”(图4),回答31~34题。31.图中省级行政区①包含了省、自治区与直辖市②多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③多有陆上邻国④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是西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内蒙古森林面积广大,其主要分布在A.大兴安岭B.内蒙古高原C.阴山山脉D.祁连山脉33.黑龙江森林面积广大,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森林生长缓慢B.降水少,以灌木为主C.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少D.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34.图5是图4中“某省级行政区某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最有可能位于4/11A.新疆的天山B.福建的武夷山C.四川的横断山D.广西的南岭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中数据,回答35---36题。城市夏秋季降水量(mm)冬春季降水量(mm)7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①153.2124.425.7-15.2②351.566.021.9-13.5③165.637.123.6-9.0④435.09.814.9-2.3南宁868.8431.828.312.835.①②③④序号对应的城市是A.银川、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B.呼和浩特、拉萨、银川、乌鲁木齐C.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拉萨D.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36.城市①冬春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A.季风的影响B.亚洲高压控制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能源强度指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为了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称为消费隐含能源。图4为2010年我国大陆各省级行政区的能源强度和人均消费隐含能源统计。读图回答37—38题。37.与宁夏相比,上海的A.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消费水平高B.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消费水平低C.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消费水平低D.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消费水平高38.图4中I、Ⅱ、Ⅲ、Ⅳ四个象限所代表的区域,最适宜建设能源基地的是A.IB.ⅡC.ⅢD.Ⅳ一个区域年水分盈亏量取决于大气降水量和蒸散量(农田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它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都具有重大影响。读我国主要流域的年降水量和年蒸散量增量(单位:mm/10年)变化趋势预测表,完成7、8题。要素松花江辽河淮河长江西南诸河年降水量增量-1.4-8.7-2.6-1.40.7年蒸散量增量-0.2-7.7-15.3-7.13.737.表中所示流域,年水分亏损量最多的是()A.松花江B.辽河C.淮河D.西南诸河38.各流域年水分盈亏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是()A.可降低东北地区干旱风险B.利于西南地区扩大水田面积C.不利于长江流域水库蓄水D.淮河流域农业用水缺口减小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如图2),是当地重要的特色旅游景观之一。据此完成4~5题。39.吊脚楼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A.防寒保温B.通风防潮C.遮风挡雨D.登高望远40.以下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图4示意我国某区域温度带界线和日平均气温稳定≥10℃日数(圆点)的变化。读图4,完成41~43题。()41.图示区域温度带界线发生变化的地理背景是()A.气候趋于干旱B.气候趋于湿润C.全球变暖D.全球气温下降42.图示区域西部温度带界线变化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5/11A.气候B.地形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3.根据温度及温度带界线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柑橘B.②③两地气温差异增大C.④地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D.⑤地的结冰期逐年缩短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统计图(图12),回答44~45题。44.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珠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地区45.7、8月份该区域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①江淮地区伏旱②华北地区春旱③江淮地区梅雨④华北地区夏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右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图回答46~47题。46.该水库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江淮地区C.西北内陆D.横断山区47.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5月B.7月C.8月D.10月三、综合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0分,第3题0分,共0分)24.读“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候因素分析图示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和不利条件。(2)E铁路线是,与长江交汇的城市是。(3)分析长江作为黄金水道其航运价值较高的原因。(4)长江中游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为防治这种自然灾害,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有哪些?(22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中山脉的地理意义。(6分)(2)分析该区域湿地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甲、乙两地所在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种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3)与乙地相比,甲地种植马铃薯时间晚,分析其原因。(4分)(4)简述煤炭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6/1125.读下面A、B两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1)濒临海洋:C,D。(2)城市名称:①,②。(3)核电站: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综合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5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