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答案要点:(1)元大都的规划特点①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②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③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④水系规划合理⑤居住单元为分散的坊(2)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①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的。明朝驻军为了便于防守,将大都北面约5里宽较荒凉的地带放弃,缩小城框。到明中叶,蒙古兵多次南下,遂加筑外城,由于财力不足,只把城南天坛、先农坛及稠密的居民区包围进来,而西、北、东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由此奠定了北京城凸字形的格局。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再扩充,城的平面轮廓也不再改变。②内城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箭楼。③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呈方形。宫城四角建有华丽角楼,西面辟们,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听政之所,城外有护城河。④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所有城内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结合起来。⑤内城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城内干道以平行于主轴的两条为主,胡同与胡同之间配次干道,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网。⑥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护城河只起防卫、排泄雨水之用,城中什刹海、太液池起空气调节作用。⑦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⑧大小干道下用砖修排雨和污水的暗沟。二、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造型、装饰色彩及技术设施等方面的特点。参考答案要点如下:(意思相近可得分,应展开论述,否则扣分)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宫城南北长960m,东西长760m。宫殿形制遵循明初南京宫殿制度。1)、中轴线的艺术,宫殿的中轴线与城市的中轴线合二为一,突出了宫殿在都城中的核心地位。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并且对建筑的精神功能要求要比其实际功能更为看重。要比其实际使用功能更为看重。在宫城中以前三座为重心,其中又以奉天殿(太和殿)为其主要建筑,以显示居中为尊的思想。2)、空间的处理A、以门为中介。B、以廊庑为中介。C、以屋顶为中介D、形体的大小、空间的开阖对比反衬。在建筑处理上,采用建筑形体的尺度对比,以小衬大,以低衬高,以此来突出主体(。故宫主要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建筑则台基高度按级降低,尺度减小。形体上主要按屋顶形式来区分尊卑等级,最高为重庑殿,以下依次为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庞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建筑数字采用奇数(阳数),称为天数,通过一系列最高等级数字创造至高无上的皇权气氛。按开间数,最高为9间(清太和殿为11间),以下依次为7间、5间、3间。3)、建筑色彩采用黄、红、金,建筑图案采用龙凤图案。在建筑色彩上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红色面墙,再加上黄、绿、蓝等诸色琉璃屋面,显得格外夺目绚丽。在中国古代,金、朱、黄最尊,青、绿次之,黑、灰最下。4)、技术设施:小品陈设,强调中央集权立法的意义,例:嘉量、日晷(天子授时之意)、神龟、仙鹤等。故宫各类设施已十分完善,在70h㎡之多的宫城内有河道长12000m左右,供防卫、防火、排水用,城内有完整沟渠,排水坡度适当,城内无积涝之患(1分)。宫中用水,一方面由玉泉山运来供帝王用,一方面在宫内打井80余口供宫内用。宫内防火则在各间设砖砌防火墙,屋顶用锡背。在采暖方面则用火道地坑。三、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总体布局: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宫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建筑特点:1、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2、采用千步廊在序曲部分做文章3、采用三朝五门制4、采用前朝后寝制5、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后6、午门采用宫阙制艺术成就:1.中轴线的艺术,宫殿的中轴线与城市的中轴线合二为一,突出了宫殿在都城中的核心地位。2.空间的处理a.以门为中介b.以廊庑为中介c.以屋顶为中介d.形体的大小,空间的开阖对比反衬。3.象征手法a.小品陈设,强调中央集权立法的意义(例:日晷,神龟,仙鹤)b.文字的象征4.建筑单体a.建筑数字采用奇数,称为天数,通过一系列最高等级数字的创造至高无上的皇权气氛b.建筑图案采用龙凤图案c.建筑色彩:黄、红、金。四、论述明清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手法。总体布局①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②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③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④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建筑特点、设计方法句法:以情调动1.布局: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轴线串联,轴线上反复用圆。2.对比:方圆对比,高矮对比3.抛开室内环境作法:坛(平台),采用开放性建筑,直接和天发生关系。4.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1)、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2)、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肃穆宁静;3)、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4)、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的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出天穹的分外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5)、通过一系列的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6)、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斎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规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语法:理性的象征1.数字的象征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2.几何图形的象征:天圆地方3.方位的象征: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最西朝东--次之、坐南朝北--再次之4.色彩的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上檐:蓝瓦--天中檐:黄瓦--地下檐:绿瓦--万物明清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大街东侧五、论述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历史沿革,并分别举例说明。1.夏商周时期墓而不坟,不封不树,设有棺椁(井干式),四出羡道,人殉深埋,上建有祭祀堂。举例:武官村陵墓,妇好墓。2.春秋战国时期a.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庄严肃穆b.享堂高居c.等级有序d.有封土举例:秦国雍城陵园3.秦汉时期秦汉皆兴厚葬,均于墓室的地面上起巨大的夯土台为陵园,外围以数重围墙。西汉帝陵地下部分基本为土坑,以“黄肠题凑”为墓室,较少用砖石;东汉起,普遍用砖石,早期为梁柱结构,后期用拱券结构。4.魏晋南北朝于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避邪各一对,不设享堂,规模变小。5.隋唐五代时期“以山为陵”,把帝王的陵墓修建在山体内,既经济,又能借助山体的高大来突出陵墓的气势,同时还在帝陵前依次排列有功臣贵戚的陪葬墓。举例:唐乾陵为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唯一埋葬两个皇帝的陵墓。6.宋辽金时期与唐朝诸陵的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和种类相差很大,宋陵则比较整齐划一,形制基本一致,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诸陵也出入不多。宋陵规模较唐陵小,明显根据风水观念来选择地形。举例:宋永昭陵7.明清时期结合唐宋优势,以神道为引导空间并加以发展,以山为陵和在地宫上建半球形状的夯土台,形成新的型制。明清两代皆选择自然山水形胜之处,以山为背景,在地宫上建半球形状的夯土台,称为“宝顶”,宝顶四周环以围墙,为“宝顶”。宝顶正门上建门楼,为“明楼”,明楼下的方形城台称为“方城”。举例:明代十三陵、清代东陵、西陵北陵。清陵与明陵不同之处在于,清代后陵在帝陵旁另设而非合建。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6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