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南阳理工学院《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从众心理的分析姓名:石远东学号:1315935057学院:软件学院成绩:中国式过马路摘要: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是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而中国的城市化京城却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此而产生的交通安全一直是困扰大家和政府的一项严重问题。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从众心理案例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原因无外乎几种:1.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2.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还需提高,等等。当然,除了中国式过马路还有其他很多能表现出“从众”这一现象。比如有一则笑话《父子卖驴》,父子俩进城去卖驴,父亲牵着驴,儿子坐驴身上。这时,路边的老人看见了便说:“这孩子,一点也不懂得谦让老人”。孩子听见了,就让父亲坐上去而自己下来。这时,几个妇女看见了便说:“瞧着父亲,自己做驴上而让孩子累着”。父亲听见了,就让孩子也坐驴身上。这时,路边又有人说:“你看着父子俩,一点也不顾驴的死活”。父子俩只好抬着驴走。路上每个见他们的人都哈哈大笑。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却深刻的反映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焉不察的一种现象——从众心理。脑白金为什么那么火?iPhone为什么会成为马路机?这些都是从众行为。理论从众——是指在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下,个人的态度或行为向着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是一种不叫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种大树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从众效应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种:1.真从众。口服心服,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与群体相符及真从众,是个体与群体最理想的关系。这样就不会引起个人心理上的任何冲突。2.权益服众。口服心不服,行为与群体一致,内心却怀疑,出于无奈,迫于集体压力,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3.不服从。(1)心服口不服。个体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群体的主流不一致。(2)心不服口也不服。内心观点与群体不一致,行动上也不服众。分析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可怕的是习惯,而最习惯的就是便利”。人的行为总是遵循最低成本最大效益的,即“方便原则”。他们的目的就是过马路,因为不愿意等绿灯,为了节省时间(虽然珍惜时间是好习惯,但是对于社会规定我们还是必须遵守的),所以就不顾交通规则而随意过马路,这样免去了他们无聊的等待时间。这既是方便。一个人不看信号灯过马路我们可以理解为他赶时间或者他素质不好,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效仿他的行为呢?这就涉及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表现受到群体内无形压力的影响,这种压力迫使个体在认识和行为上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群体的多数人趋于一致,群体压力与权威命令不同,它不是由上而下明文规定的,而是通过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形成压力去影响个人的行为。群体的压力虽然不具有强制的性质,但他对于个体来说,却是一种难以抵抗的力量。因为当一个人的力量与群体内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就会感到紧张,这种紧张来自对于偏离群体的恐惧,每个人都有归属以一定的群体的需要,而偏离大多数的人的意见,则意味对这种归属感的威胁,在这种威胁下,个体便会跟随大众,俗称随大流又叫“从众”。社会群体对个人心理具有促进、抑制、懈怠等功能——与群体意识相吻合的意识观念被强化,不相吻合的则遭到抑制,使群体意识内部共振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群体意识是一把双刃剑。消极的群体心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引导,将会逐渐演化为社会情绪,宛如魔术师的小铁锤敲动大铁球,引发社会“海啸”,以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摧枯拉朽,将有序的社会变成一片无序瓦砾。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感染的结果。个体在受到群体精神感染式的暗示时,就会产生与他人行为相类似的模仿行为。与此同时,各个个体之间又会相互刺激、相互作用,形成循环反应,从而使个体行为与大多数人的行为趋向一致。上述暗示-模仿-循环反应的过程,就是心理学研究证实的求同心理过程。正是这种求同心理,构成了从众行为的心理基础。具体来说,从众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寻求社会认同感和安全感的结果。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即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较大的群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以便得到群体的保护、帮助和支持。此外,对个人行为缺乏信心,认为多数人的意见值得信赖,也是从众行为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些消费者由于缺乏自主性和判断力,在复杂的消费活动中犹豫不定、无所适从,因而,从众便成为他们最为便捷、安全的选择。总的来说,中国式过马路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从众心理,当然还有其他的各种原因。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百度文库
本文标题:中国式过马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