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传统民居什么是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家,民房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是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聚落/村落)住宅,又称房屋、家宅,是人所修建以供居住的建筑物百姓居住自发兴建趋同性(传统的/现代的)◆第一节民居的分类1、结构形式:干欄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2、外部形式:四合院、围龙屋、土楼、碉楼、窑洞等;3、材料:砖、夯土、木、竹等;4、宗教民居:汉族民居、藏族民居、满族民居等;5、地域划分:东西南北6、地域文化划分:中国传统民居从大的空间上可以大体分为:东北传统民居、西北传统民居、华北传统民居、西南传统民居、中南传统民居、华东传统民居。东北民居:东北大院、满族民居、朝鲜族满屋炕民居;西北民居:陕西窑洞、关中窄院民居、青海庄窠民居、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华北民居:山西平遥古城、蒙古包、河北民居,北京的四合院;中南民居:广州民居、围垄式客家民居、吊楼式的湘西民居、窑房混合的河南民居、广西干栏式建筑等。华东民居:苏南、浙江民居,江西、皖南民居,福建民居、山东民居。第二节各类民居1、东北民居:(1)根据气候:高台基、南侧大窗、窄进深、低净高(2)取材:木梁柱结构、黄土墙布局:前、后、内三院,中轴对称、正房、东西厢房东北套大院一般是三合院式,正房和东西厢房距离较远。外围围合院墙很大,马套打车可以出入。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广人稀的农村2、西北民居:(1)窑洞:依山就势、顺应自然、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低、冬暖夏凉、节约能源、少占良田、保护环境;采光通风差;独立式窑洞:用砖石或土坯砌筑成窑洞形式的建筑,保留了窑洞节省木材、冬暖夏凉、防火、防噪音的优点。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区。(2)关中窄院民居以窄长四合院为基础的院落组合型民居山西民居:特点是院落东西窄、南北长。房屋大都为单坡屋顶,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中部。庄巢:青海地区一种平屋顶房为合成的院落式民居。俗称“外不见木,内不见土”。院落外部是土墙,内部是木隔扇的一圈走廊。(3)甘南藏族建筑(4)新疆喀什民居顺土坡修建节约地形,二至三层,庭院狭窄、外廊、圆拱、木雕、设色艳丽、连院设置居住密度高,门窗向院内开启;新疆和田维吾尔族民居:由于宅基地大,这种民居的总平面布置组合自由,其户外活动的场所有上面覆盖的和开敞的两种。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以南地区。3、华北民居:(北京四合院)3、西南民居:四川民居:其特点是院落南北窄、东西长,房屋大出檐,常用编竹夹泥墙。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云南景颇族的干阑——长脊短檐,山面山尖的屋顶部分挑出较深,可以使墙面少受雨淋、而檐短又可多接纳阳光。d船形干阑——屋顶为半圆形的“架空船形屋”。有高栏及低栏两种,高栏地板距地面约2米。这个空间可用来养牲畜。低栏距地仅0.5米左右。它是以竹木为骨架,上覆茅草,屋形如船。苗族、侗族同样多使用干阑式建筑。船形民居:这是一种干栏式民居,其特点为房顶并不是人字形,而是拱形,其中一端像四分之一球面一样封闭。主要分布在海南省黎族民居地区。一颗印:云南一种两层楼的小型院落民居的名称,因建筑外形方正,而墙面较高,造型上尤为一枚方印,因而得其名。白族民居:其单体是三开间的两层楼,叫做“坊”,并由其组成“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院落形式。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羌族碉楼:在一个单体内用不同的房间安排牲畜圈、草料储藏、居室、厨房等,在建筑一层建一个高塔为防御性质的瞭望塔,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5)中南民居广西壮族麻阑——广西僮族的干阑称为“麻阑”,麻阑的特点是底层已接近普通房屋的层高,四周封墙,用来养牲畜。围拢屋:以中轴线上的两堂或三堂为中心,两侧为横屋。背后由一个半圆形围屋围合。前面有一个半圆形的月塘。主要分布在广东梅州地区。广东连排楼房:客家人喜欢聚族而居,形成巨大的群体住宅,连排楼房是其中的形式之一。由数幢楼房平行排列,,楼房的一个侧立面形成群体正立面,并在楼房间隔之中加入墙体形成院落。(6)华东民居江南庭院民居:相仿多为楼房形式。农村地区楼上并不住人。山墙处建有马头墙作为装饰。建筑檐下有木雕装饰。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赣南围子:有四面楼房围合成方楼。其中部分或全部的拐角处舍友高出楼房一层的炮楼,从平面上看,炮楼也突出在楼房的拐角之外。主要分布在江西赣州地区。方形土楼:主要集中在福建省永定县东部和南靖县西部一带。放行土楼平面上也有两角抹圆或四角抹圆的。土楼既有屋脊平的,也有屋面高低错落的。一、环境影响1、自然环境建筑是人类与大自然不断抗争的产物创造满足人类生活的微环境1.1气候对民居的影响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因素:1.2地理因素对于民居的影响1.3人文因素对于环境的影响二、东北民居2.1东北民居概述(1)受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与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东北各族民居呈现不同的民族及文化特征,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渗透;(2)按照不同民族及其民居特点,可分为:a.东北汉族传统民居(主要研究对象)b.东北满族传统民居c.东北朝鲜族传统民居d.其他民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传统民居2.2东北汉族传统民居(1)居住人群:移民东北的汉族及中原的政治流民(2)汉制民居基础上特征的转变:a.防御性增强高院墙、四角炮楼、“堡垒式”、内向、封闭b.院落空间形态的变化院落构成元素及位置、尺度的变化c.传统核心空间的改变作为中原文化礼仪核心空间的堂屋地位被建有炕头的腰屋或里屋取代堂屋——“外屋地”2.2平面格局(1)单体建筑平面a.两开间•多出现于碱土平房和井干式民居,多出现于林场或山沟中,常与牲畜圈舍及仓库等生产辅助用房共同围合成一合院或二合院形式的松散院落•特点:平面接近规整的正方形、墙体面积较小有助于防寒保暖b.三开间“一明两暗”三开间式,堂屋居中,两侧对称设置东西屋,屋内设南炕或或南北炕c.多开间平面五或七开间,多见于大型民居,交通干扰严重(2)院落类型a.一合院b.二合院c.三合院d.四合院(3)院落“增殖”建筑的扩建都以院落为基本单位,进行纵向或横向的空间扩展,并产生以下形式:a.二进院式(二进三合式、二进四合式、二进四合后半院式)b.三进院式(三进三合半后院式、三进四合后半院式、三进四合式)c.双向复合式纵向串联及东西跨院相结合的空间延展形式(主次分明式、多院组合式)2.3空间形态方形合院院落形态院落内部建筑立面围合决定院落空间院墙或建筑界面决定建筑形态及建筑外部空间形态对称及中心轴线a.完全对称:中轴对称,包括院落大门位于中轴线上;b.结束端明确,结束于中轴线大门处c.明确的轴线边缘线2.4空间秩序空间设置的秩序:中轴对称,空间沿院落递进;空间使用秩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中原传统民居中的堂屋成为供炉灶等使用的空间,称“外屋地”,其两侧的东西屋成为起居待客的主要空间。•空间与礼俗民俗:祭祖及婚丧嫁娶仍在堂屋举行,但形式较中原地区简化;礼制(体现尊卑秩序):建筑方位、间数规格、体量尺度、院落进数、门数、配房数、廊数、材质等级。2.5结构(1)结构a.木构架承重:即抬梁结构,柱、柁(梁)、立人(瓜柱)、檩、杦(垫板)、椽檐廊处理手法:“蛇探头式”:将整根大柁直接伸出搭在檐柱上,并在老檐柱上部设金瓜柱,与二柁相连。“加穿插梁”:在柁材较短的情况下,在老檐柱与檐柱间加穿插梁相互联系。b.木架变体“排山柱”:在山墙中心位置设柱,与檐柱一起作为两山处的支撑,省去大柁二柁;抱门柱:设置于大柁下中间部分进深的三等分处,承托大柁,并作间隔墙的骨架;碱土平房构架体系建造大柁,并于其上设置设置瓜柱或替子承托檐檩,山墙设中柱,弧形屯顶硬搭山:保留檐柱,省去山面梁架及柱,直接将檩条两端搭在山墙上,由前后檐柱与山墙共同承重。c.墙体承重大柁直接搭在前后檐墙上,檩条直接搭在山墙上,房屋直接由四壁承重。西北地区:占中国陆地面积的32.4%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新疆大部一、环境概况1、自然环境1.1地形地貌、气候概况多高山,为我国最干旱区域,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2、文化概况(1)农耕及畜牧业发展较早区域(2)多民族文化交融,产生地域鲜明的复合文化特征a.陕西、甘肃汉文化b.少数民族及其宗教文化(回、藏、东乡、欲固、保安、蒙古、哈萨克、满土、萨拉)主要宗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伊斯兰:对建筑的影响体现在用色、装饰、布局等。细密画:细密画始于《古兰经》的边饰图案,用于装饰书籍的精细的小型插画藏传佛教:对建筑的影响在于雕刻、绘画等装饰艺术。教义影响建筑布局。经堂——民居的供奉及精神中心中庭——娱乐及祭祀二、窑洞黄土高原:长城以南、秦岭以北、贺兰山、日月山以东。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南天然黄土层可做建筑材料成分以石英构成的粉砂为主黄土层地址构造均匀,为富有潜力的结构整体黄土为材料的建筑始于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氏族聚落遗址以开始使用黄土建造穴居与半穴居2.1窑洞选址依据依山近水选土相地:土质均匀密实、地质结构稳定(沟壑、山崖等)靠近田地,便于耕作良好方位:避风、向阳(位于阳坡面)、取日照(窑洞朝向东南、南、西南)2.2.1靠山式窑(1)靠山窑:山坡或台塬沟壑的边缘地区。依山靠崖挖掘,随等高线布置。可顺应山势布置多层台阶式窑洞。(2)靠山接口式窑洞:是在沿冲沟两岸崖壁基岩上部的黄土层中开挖的窑洞与箍石拱相结合。一般在窑脸及前部砌筑,后部仍然利用黄土起拱。2.2.2独立式窑洞为覆土的砌筑拱形建筑,在平地用土坯或砖石起拱,最后覆土建成窑洞的形式。优点:可不依赖山体独立建造具有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前后均可开窗,通风采光效果佳(1)砖石窑洞/四明头窑采石丰富地区利用石材建造石拱窑洞,砌筑石拱后,四周及拱顶覆土1-1.5米,形成窑洞的形式。(2)土坯窑洞在土崖高度不够的黄土丘陵地带,在切割崖壁时保留原状土体做窑洞和拱券膜胎,砌筑土坯拱后,四周夯筑土墙,在土墙内分层填土夯实,待土坯窑洞干燥后,将土拱模掏出;在平地以夯土墙筑窑腿,在其上砌筑土坯拱;土坯窑洞屋顶形式:夯土平顶、铺瓦双坡/四坡、锯齿形屋顶(3)下拱上房将独立窑洞顶部做平,在其上建房或造窑上窑。一般上建木结构房屋或砌筑砖窑。独立式窑洞因其可以随意建立,不依靠崖壁地形限制的特性,可以靠崖窑和独立式窑洞或房屋组成三合、四合院2.2.3下沉式窑洞/地下窑洞/地坑院/地倾窑庄/天井院无山坡及沟壑地带,利用黄土的直立边坡稳定性,下挖方形竖穴做院落,再向四壁挖横穴作为窑洞。“八卦地倾窑庄”(陕西渭北地区):9×6米长方形下沉天井挖六孔窑洞,以其中一孔做门洞,筑坡道通向地面。大型天井下沉院:对天井院落进行划分,使各户拥有独立的私人院落,中间留出胡同,形成地下街式大型天井下沉窑院下沉式窑洞特点:建筑于干旱少雨地区需做好排水及防水措施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其沿用)下沉式分类(以入口类型为依据):全下沉式、半下沉式、平地型下沉式窑洞入口形式:2.3窑洞空间形态•挖出的居住空间•建筑物明确的体量形态•与地形地貌巧妙融合空间布局:以院落为单元进行组合,有靠崖窑与独立窑或木构建筑围合称院落。多分布在关中、山西、晋中南等气候条件较温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受中原文化影响及适应于家族氏族体制需要,反应农耕文明;以数个窑洞为单元,主要分布在陕北游牧文化影响区域、经济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由四五孔靠崖窑组合形成基本单元,少院落、居住分散。2.4建筑构件(1)窑脸窑洞的唯一立面,以拱券曲线与门窗为构图重点,亦为窑洞主要装饰部位窑脸拱券形态受土质影响:土质坚硬——圆拱;土质脆弱——尖拱“半边脸”:院落四角的窑脸,不想庭院完全敞开以节约土方量,将窑脸处理成L型,以增加采光(2)女儿墙:防止窑顶人畜跌落,亦为重点装饰部位砌筑方式:土坯砌筑、砖砌花墙、碎石嵌砌(3)护崖檐:女儿墙下瓦檐,防止雨水冲刷窑面做法:窑顶预埋石材或木挑梁,上铺小青瓦(4)檐廊:护檐的扩展,用以保护窑面,并形成过渡性空间增加空间的层次,属高档窑洞。(4)门楼与门窗整体式门窗独立式
本文标题:中国民居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