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及其革命战略1.理想诉求和阶级立场理想诉求: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阶级立场:公开宣布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原因:社会在物质利益面前总是分裂为不同集团2.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六无”社会:无私有制、无市场、无商品、无货币、无阶级、无政治国家3.革命战略的两重线索和三次变奏两重线索:客观的物质条件&主观的历史能动性三次变奏:青年时期、中年时期、晚年时期青年时期:强调主观条件而非现实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年时期: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认为必须先资本主义化,然后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晚年时期:在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中突出历史能动性二、列宁的建党理论与革命战略1.集中制的建党原则通过党联系觉悟工人,通过觉悟工人掌握群众,从而成为一个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党。抛弃专治条件下无法实行的民主制,将秘密职能集中到一批以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职业革命家那里。四、苏联模式的五种前途1.继续革命模式(十年浩劫;经济濒临崩溃边缘)2.朝鲜模式(反对引入哪怕局部的商品生产机制,在经济体制上基本继承了苏联模式;最高权力的世袭继承;意识形态上批判马克思主义)3.中国模式(抛弃了继续革命模式;不同于朝鲜模式;不同于俄罗斯模式;不同于匈牙利模式)4.俄罗斯模式(原来的党政干部集团转变为资本家)5.匈牙利模式(知识分子支配了转型过程;党政干部集团边缘化;知识分子逐渐被资本家所替代)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人物,实现中或民族的伟大复兴。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2.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是仅仅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经过90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续发展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天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具体内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旗帜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旗帜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实践,也必须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去的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全面推向前进?(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道路的主要内容)(2)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思想前提和发展动力)(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和力量之源)(4)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基本方针)正确认识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想的困难和奉献,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2)必须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保持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为任何奉献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在其发展中,前进中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前进的。(4)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正确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也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问题都会出现,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回答。(2)深入研究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责任。思考题1.结合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观的论述及其实践经验谈谈中国为什么强调中国特色?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与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是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3.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4.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五个有利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5.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第二讲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衰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形式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1.经济上(1)单一的公有制形式是斯大林模式的重要经济特征,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两种。(2)农轻重比例失调。(3)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2.政治上(1)高度集权和政治体制。(2)一党独存,一党专政,苏联共产党是惟一的政党。(3)党内迷住被破坏。3.文化上苏联在文化上也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各种文化单位均由国家报班下来。文化上、学术上的史飞,往往由党组织或学者的领导人说了算。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及解体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改革从赫鲁晓夫上台开始,中间经过勃列日涅夫的调整,及至戈尔巴乔夫时期走向瓦解。赫鲁晓夫不彻底、不成功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1.对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内生活方面的改革2.改革国家机关,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3.改革干部终身制,建立干部更新制度经济体制改革:1.工业管理体制,内容主要是精简机构和权力下放2.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意识形态方面的改革:在政治领域提出了全民国家和全民党,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在文艺界提倡现实主义等等对外政策调整:强调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是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原理和总路线。苏联社会主义衰败的原因及教训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她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回复原来模样的苏联,她就是没有头脑。1.苏联解体的外因: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影响。2.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氛围远因和近因。(1)远因,主要指苏联自2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犹豫体制上的弊端和策略上的失误长期的不到纠正而累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2)近因,只要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推行的、促使苏联各种矛盾激化并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苏联解体的教训(1)改革要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共产党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领导,在改革中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路线。(2)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改革要端正思想路线。(4)改革的首要关键是执政的共产党自身的改革。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和发展阶段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兴起的国际背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困境1.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2.社会运动不断3.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二)与传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是: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从本国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构造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微观经济和有效地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对外开放第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第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意义1.克服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获得了新的发展2.结束了空想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消极影响3.逐渐消除了封建主义因素对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影响4.充分肯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8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