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九上语文期末试卷2010
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灌云县城西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李洪敏审核人:李洪敏测试日期:2010年1月26日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温馨提示:1.你现在拿到的试题,共24小题,6页。2.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将正确答案工整地书写到指定位置。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7分)某电视导演欲拍一则公益广告,三幅画面他已想好。第一幅:一条混浊的河流两岸,人们纷纷挥斧砍去了绿yīn▲如盖的大树。突然,暴雨倾盆而下,泛滥的河水咆哮着冲毁了家园,人们痛心jí▲首;第二幅:青山绿水中,一座发电站的大坝屹.▲立在河中,电线连着千家万户的明亮电灯;第三幅:他用一行醒目大字“▲”作为画面来结束这则公益广告。(1)在横线上,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2)请你代这个导演书写作为第三幅公益广告画面的醒目大字(15字以内)。(2分)(3)面对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环,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2分)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⑴▲,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⑵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⑶▲,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⑷▲,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⑸仰手接飞猱,▲。(曹植《白马篇》)⑹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⑺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自己坚定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句子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的爸爸从来不向我请教关于烹饪方面的知识,因为我对这些一窍不通....。B.这位小演员真了不得,他扮演了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居然演得惟妙惟肖....。C.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D.欣赏完他们矫揉造作....的表演,我们大家都大加称赞。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1月13日晚,“智慧东方——2009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①这次颁授典礼创立“中华文化人物”和“2009中华文化人物”两大奖项。在颁授典礼上,②首位出场的星云大师荣获“中华文化人物”。他说:③他要感谢中国文化孕育将他成为一个中国人,感谢父母的养育,也感谢佛教和世界上所有的有缘人。5.名著阅读题。(4分)这学期,我们阅读了《朝花夕拾》,请你完成以下问题:(1)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长妈妈讲了“长毛”的故事,“长毛”指的是哪些人?(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3分)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源自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铃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某班级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二、理解·感悟(60分)(一)诗歌欣赏(5分)7.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句“心远地自偏”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题~11题。(15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节选自《隆中对》)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不求闻达于.诸侯/管夷吾举于.士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D.时.人莫之许也/学而时.习之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庶竭驽钝,攘除奸凶(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出朗读节奏,只限两处。(2分)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徐庶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请你结合对甲乙两段文字的理解,说说要被人誉为“卧龙”,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14题。(10分)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①有个20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子是乱的。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五年后你或许就能成一个名记者了。②我不建议中学生上豆瓣这样的传播知识的网站,我不喜欢被太多种类的知识骚扰,我只喜欢了解我想知道的知识。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就像那个记者一样。③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那时接受知识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现在,所有人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津津乐道。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弊多利少。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会告诉你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你想变成那样的人吗?④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评等各类评论。我就是写书评的,我写出来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什么评论的。真正的体验要靠你自己。这些评论看似有帮助,实际上却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看那些所谓的文艺评论,跟吃别人嚼了一遍吐在你嘴里的馍的感觉是一样的——多恶心啊。我知道吃第五个馒头饱了是什么滋味,你直接吃第五个馒头能有饱的感觉吗?即使有了也是假饱,时间长了你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关掉你的浏览器。有时间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不比你高明多少。去看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另外,(B)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按照你的兴趣去买书,别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荐语,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负责任地加以推荐。⑥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摘自《视野》2009年第5期,有删改)12.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13.第①、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3分)14.请选择..文中两个画线句(A句和B句)中的一.句.,谈谈你是否同意该句观点,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18题。(12分)鸟儿为什么歌唱①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1924年,BBC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多年过去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②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音乐。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让我们进入奇妙的探索之旅。③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④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性。⑤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理论上,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一个堡垒。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⑥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⑦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结局不难想像: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⑧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切片。“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⑨全世界有近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2000只鸟儿。“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⑩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15.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假说?(答“XX说”,至少要答出三种)(3分)16.第①节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17.第④、⑨节中的数据,有什么作用?(3分)18.“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如果是你,会用“牺牲”还是“杀死”来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5页共6页分)(五
本文标题:九上语文期末试卷20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