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中国的构造期岩浆活动与变质期次划分
中国的构造期、岩浆活动与变质期次划分一、地质构造与构造期:中国地质构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分布于古亚洲构造域的断裂,多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和南东向;分布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断裂,多呈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分布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断裂,则多呈北西西向和北北西向。根据各地质时代间存在的不整合接触、研浆侵入关系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并考虑其分布范围,划分为12个构造期。迁西期时限为2900±Ma以前。期末的构造运动,在河北称为迁西运动,在内蒙古称为兴和运动。阜平期时限为2900±—2600Ma。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又称为铁堡运动。五台期时限为2600±—2500Ma。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五台运动,在黑龙江称为麻山运动。吕梁期时限为2500±—1800±Ma。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吕梁运动,又称中条运动,在黑龙江称为兴东运动,在安徽称为凤阳运动。四堡期时限为1800±—1000Ma。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四堡运动,在湖南称为武陵运动,在贵州称为梵净山运动,在黑龙江成为黑龙江运动。在安徽称为皖南运动。晋宁期时限为1000—850Ma。期末的构造运动称为晋宁运动,在新疆称为塔里木运动震旦期时限为850—600Ma。期末的构造运动,在黑龙江称为张广才岭运动,在河南称为少林运动,在安徽称为霍丘运动,在湖北称为惠亭运动,在宁夏称为兴凯运动。加里东期时限为600—405±5Ma。包括寒武纪至志留纪,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加里东运动。华力西期时限为405±5—250Ma,包括泥盆纪至二叠纪。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华力西运动印支期时限为250—205Ma,仅含三叠纪。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印支运动。燕山期时限为205—66±2Ma。包括侏罗纪和白垩纪。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燕山运动喜马拉雅期时限从66±2Ma起,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二、岩浆岩: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岩出露面积为99739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4%。其中:超镁铁岩面积为16360km2,占侵入岩面积的1-6%;镁铁岩7044km2,占7-1%;中性岩(含中基性岩)47600km2,占4-8%;酸性岩(含中酸性岩)861690km2,占86-4%;碱性岩1300km2,占0-1%。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至近期都有发生。岩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岩浆喷溢和爆发,又有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吕梁、四堡、晋宁、震旦、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10个期。前吕梁,吕梁、加里东和华力西在中国北部(昆仑一秦岭以北)最为强烈;四堡、晋宁期在中国南部较为强烈;印支和燕山期在中国东部最为发育;喜马拉雅期在滇藏地区尤为重要。各期、各类侵入岩出露面积见表11。中国多期次、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是岩石圈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内生矿产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1、前吕梁期岩浆岩包括太古宙的迁西期、阜平期和五台期,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的北部,在豫西、小秦岭地区以及阿尔金山和佳木斯地区也有分布。火山岩在太古宙为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呈近东西向展布。前吕梁期侵入岩主要有超镁铁岩、镁铁岩和酸性岩,中性岩较少。2、吕梁期岩浆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出露范围与早元古代地层基本一致,主要见于华北地区的北部,吉、辽、鲁、冀、晋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大青山,黑龙江东部佳木斯、东风山,以及西北部额木尔、塔河等地。此外,还见于天山、昆仑一秦岭和川滇地区。本期火山岩构成早元古代沱群、哀牢山群、那拉提岩群及其相当(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侵入岩有超镁铁岩、镁铁岩、闪长岩类及花岗岩类。3、四堡期岩浆活动主要发育于长城纪,至蓟县相对减弱。长城纪火山岩出露于塔里木一华北地区的南、北缘和扬子区的北缘,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断裂活动带内。四堡期侵入岩比火山岩发育程度相对较差,但岩类较多,包括超镁铁岩、镁铁岩、中酸性、酸性岩和碱性岩。4、晋宁期岩浆在中国北方以侵入岩为主,在中国南方火山岩和侵入岩都较发育。在黑龙江的马家街云和落马湖群中,分布有中酸性火山岩。晋宁期侵入岩有超镁铁、镁铁岩类和中酸性、酸性岩。5、震旦期岩浆主要出现于扬子区的北部和西部,以强烈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和大规模花冈岩侵入为特征。在华北地区的西南缘和苏北、浙江也有镁铁质和酸性岩浆侵入活动。黑龙江张光才岭和吉林珲春也发育有本期岩浆岩。震旦纪火山岩多出现于早期,主要分布于四川攀西、龙门山、米仓山,中祁连、西秦岭、南秦岭也有零星分布。震旦期侵入岩多出现于晚期,以花岗岩类为主,分布于米仓山、龙门山及泸定一泸沽一带,岩体主要是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年龄值为608一816Ma。6、加里东期岩浆岩主要发育于天山一兴安和昆仑一秦岭区,在塔吉克里木一华北地区、滇藏和华南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在天山一兴安区,从寒武纪至志留纪都发育有火山岩,但主要形成与奥陶纪和志留纪中晚期。加里东期侵入岩分布较广,岩石类型多样。7、华力西期岩浆活动在天山一兴安区最为强烈。在昆仑、藏北、藏东和三江地区较为强烈,塔里木一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也有本期待的岩浆活动。华力西早、中期海相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在准噶尔和北天山分布最广,昆仑山、内蒙古贺根山、阿拉善和黑龙江境内也有发育,属实造山带产物。华力西期待侵入岩在中国北部甚为发育。8、印支期岩浆岩主要发育在中国的东北部和滇藏地区,其它地区仅有零星分布。火山岩以晚三叠世陆相为主,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东部、柴达木盆地南缘、西秦岭和青海南部玉树一带,主要为流纹岩、英安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属钙碱性系列。印支期侵入岩各岩类都有发育,以酸性岩分布最广。9、燕山期是中国最重要的岩浆活动期,在东部、华南以及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本期火山岩从中国东北到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均有广泛出露,构成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的外带。燕山期侵入岩的发育特点与同期火山岩基本一致。10、喜马拉雅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台湾省和滇藏地区。中国东部从古新世开始直至近期都有基性岩键的喷溢。喜马拉雅期主要有镁铁岩、中酸性岩和碱性岩,多为浅成岩和脉岩。总结:上述中国岩浆活动的基本特点,构成一幅西北部和西部岩浆岩东西成带,东部岩浆岩北东一南西成行的鲜明线性图象。三、变质岩:中国区域变质岩系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主要岩类有麻粒岩、片麻岩、变粒岩、片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变质镁铁岩及区域混合岩等。这些岩类比均属不同的原岩建造遭受不同期次和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的结果。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和埋深变质作用等四类。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受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在一定温度、压力范围内,形成各具特色的矿物和常见的矿物组合,并由此分别构成不同变质程度的麻粒岩相、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高绿片岩、低绿片岩相)、蓝闪石片岩相(蓝闪粶片岩相、蓝闪石-硬柱石片岩相)及次绿片岩相(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中国的区域变质岩系,按构造期分为12期,按空间分布分为10个变质区。1、太古宙变质岩系:(1)迁西期变质岩系(2900±Ma):分布与华北变质区别的集宁、冀东、辽东和吉南等地区,呈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以麻粒岩相和部分高角闪岩相为特征,属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类型。(2)阜平期变质岩系(2900±--2600±Ma):广泛分布于华北变质区,其次见于昆仑一一秦岭变质区的桐柏山地区。以角闪厌相为主,局部为麻粒岩相,属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类型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3)五台期变质岩系(2600±--2500±Ma):主要分布于华北变质区中北部,在天山一兴安变质区的鸡西地区可能也有它相当的岩层。主要形成低绿片岩相到高角闪岩项的递增变质带,局部有麻粒岩相,属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2、元古宙变质岩系:(1)吕梁期变质岩系(2500±--1800±Ma):主要分布于华北、塔里木一阿拉善、昆仑一秦岭等变质区,其次见于天山一兴安变质区。(2)四堡期变质岩系(1800±—1000Ma):主要分布于扬子变质区周边及昆仑—秦岭变质区东部,其次见于天山—兴安变质区及塔里木—阿拉善变质区的部分地区。(3)晋宁期变质岩系(1000—850Ma):主要分布于扬子变质区中部和塔里木—阿拉善变质区南、北两侧,其次零星见于天山—兴安变质区、昆仑一秦岭变质区、华南变质区及高喜马拉雅一滇西变质区。(4)震旦期变质岩系(850—600Ma):分布零星,主要见于天山一兴安变质区东部,其次见于塔里木一阿拉善变质区东部、昆仑一秦岭变质区东部及华南变质区。3、古生代变质岩系:(1)加里东期变质岩系(600--405±Ma):主要分布于天山—兴安变质区的阿尔泰、额尔古纳、苏尼特—锡林浩特—四平—延边等地区。(2)华力西期变质岩系(405±5--205Ma):广泛分布于天山—兴安变质区、昆仑—秦岭变质区和巴颜喀拉—唐古拉变质区,部分见于华南变质区。4、中生代变质岩系:(1)印支期变质岩系(250—205Ma):主要分布于巴颜喀拉一唐古拉变质区,其次见于华南编制区别的政和一大埔断裂附近以及海南地区。(2)燕山期变质岩系(205—66Ma):主要分布于西藏变质区的北部和东部地区。5、新生代变质岩系:(1)喜马拉雅期变质岩系(66±2—2.48Ma):主要分布于高喜马拉雅一滇西变质区。
本文标题:中国的构造期岩浆活动与变质期次划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9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