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网络新闻事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网络新闻事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现代传播技术在世界迅速发展,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传播媒体,普遍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都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重要指示,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指出:要加强信息传播技术的更新与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中国的重要新闻宣传单位大都是从1996年底到1997年初开始上网的。目前,全国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单位已达700多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在人员、投入经费、上网信息量等方面已初具规模。驻外使领馆至少有21家开设了网页,中国国际互联网络新闻(CIIC)已开设了中国、中国人权、中国西藏、中国台湾、中国国情、新中国成立50年、澳门1999’、99全球论坛·上海、’99巴黎中国文化周等几个具有独立域名的综合性和专题性主页,还开设了中国新闻、中国指南等海外镜像点。从全国的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网络宣传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当然,这开局只是第一步,还需大力加强和完善。利用网络发布新闻和时事评论具有独特的优势,反应快,针对性强,方式也较为灵活。近两三年针对国际上涉我的舆论热点问题,对外介绍中国情况,中国媒体通过因特网积极参与国际问题报道,利用网络已初见成效。对香港回归、江泽民主席访美、克林顿访华、党的十五大召开、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批判李登辉的“两国论”、批判“法轮功”邪教、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和澳门回归等重大题目,各中央新闻单位,在网上开设了专栏、专题主页,及时发布新闻及评论,扩大链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1998年6月底至7月初克林顿访华期间,CIIC及时在“中国”主页上开设了“克林顿访华专辑”和即时新闻。从6月20日至7月4日,仅北京主站点页面日访问量8万多,总量超过100万。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后,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各新闻单位网站,从5月8日至14日,仅7天访问人次总数突破3460万,收到电子邮件9000多封,人民日报在高峰时,日页面访问量达到124万,点击量为1250万次。在揭批“法轮功”的报道中网络显示出很大的影响力。截止11月1日,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四家新闻单位就编发新闻稿件2000余篇,中央电视台在网上直播《焦点访谈》节目,在国内外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各上网媒体纷纷开设专题网页,深入揭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谬论,特别是人民日报的“正告李登辉和台湾当局”专题推出后,海内外反应都很好。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期间,上网新闻单位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开辟了专题网页和专题栏目,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多方面,充分介绍50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及时报道国庆阅兵等盛大庆祝活动的情况,发挥了网络优势,形成了广泛的效应。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一批中央及部分省(区、市)新闻单位设立了网络新闻机构,根据不同需要及可能,初步建立了规模不同的网络新闻队伍。有的中央新闻单位的网络编播队伍已近百人,有的投资几千万元;也有的中央宣传单位网络编播队伍较小,投资只有几十万元,他们都取得了限好的效果。随着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逐步扩大网络新闻队伍,尽快建立一支既熟悉新闻工作,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又掌握网络传播技术的网络新闻队伍。我国的新闻网站与外国媒体基本上同时起步的,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的原因,上网的单位不论是新闻数量和质量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我国70%的新闻宣传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基本上与原媒体发布周期同步,少数网站甚至落后于原媒体,只有9%的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快于原媒体的更新周期。多数媒体网站发布的新闻内容只是传统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的翻版,只有10%的网站对信息进行了重组和充实。特别应当指出,因为网络链接和信息检索没有国界,发达国家网络频带宽,上网人数多,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以英语为主的内容丰富、报道及时的外文网站,这是我们目前的薄弱环节,从现在起必须大力加速建设。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迅猛发展。仅光缆的传输速度,每9个月就增长1倍。目前,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网上用户大约2.59亿,其中中国890万。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现在每隔半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与此同时,网上信息也以涨潮般的速度发展,仅以天就翻一番。《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大的报纸日均页面访问量均在300万以上。因特网已渗透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它对人类社会影响之巨大。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的联合,最近,美国《纽约时报》和ABC结盟,AOL和时代华纳合并,出现了不同资源行业之间的“强强联合”的趋势,给新闻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和具有超文本特性的优势。利用网络进行对外传播,可以进入国外主流社会,有助于直接说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将一个真实的、时刻在进步的中国展现给全世界的上网者。也给研究中国的人士提供一个丰富的文献宝库。今后争取在近年内建成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媒体网站,逐步构建一个以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为骨干,中央与地方新闻宣传网站(页)以及我驻外使领馆网站(页)密切协作的因特网新闻宣传体系,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这样一个总的要求和设想,我对网络新闻工作有几点想法。目前,我国的网络新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实力悬殊。据统计,在整个因特网的信息输入、输出的流量中,我国目前仅占0.1%和0.05%,美国已有55%的杂志推出了网络版,而我国报刊上网率只有10%左右。现在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全球具有较大影响的媒体,如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许多新闻网站,不论从访问量到访问人群方面均可称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西方大国利用其在互联网上信息传播中的支配地位对别国进行文化渗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七届总干事莫博依(MahearM.Bow)甚至称其为“文化侵略”。面对这种信息威慑,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我们应集中力量建立一批重点网站。它们的信息量要大、覆盖面要广、服务功能要强、知名度要高,其中包括以外文为主的网站,为国内外访问者寻找我国所有新闻单位的网页,提供搜索引擎,给予导航服务,还要为驻外使领馆提供信息资源。要加强对我们新闻域名的自我宣传,扩大我新闻宣传网站(页)的知名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是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各新闻宣传网站(页)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社会各界多年的信息积累,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新闻单位的网站开发新闻信息资源要以即时新闻和背景材料为主,以其他信息服务为辅,处理好主次关系,使即时新闻具有更深广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便于国内外访问者对发布的新闻容易理解和认识。各新闻网站在保证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从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优势出发,开办一些专题性的栏目,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信息内容增强吸引力。要特别注意政治的准确性,提高时效性和艺术性,注意增强效果。现在互联网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人利用网络发布黄色信息,严重妨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坚决反对,并支持有关部门坚决处理。各新闻单位建立网站和上网要按照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报批,以利于网络新闻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特网是新事物,又由于其传送几乎没有国界,许多国家未及建立有效的法规,更没有国际公认的法规(我这里不是指技术协议),但各国都在积极考虑建立相应的法规,我国也应逐步建立健全网络新闻管理法规,把网络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从各个环节遏制不良信息的网上传播。建立网络宣传法规是一个涉及许多方面的复杂工作,要抓紧进行。西方的一位政治家在评论现代信息技术时说过这样的话,从“星球大战”到“信息高速公路”,再到今天的“数字地球”,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一个整体型、导向型的战略思维。制定我国网络新闻发展规划要有整体战略意识,要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制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现有基础和人力、物力、财力,要分别轻重缓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有步骤地进行,防止一哄而起,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简言之,规划应超前,有发展余地,购买设备及时,但不可超前。各新闻单位要从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地区特点出发,扬长避短,各有侧重,加强沟通与配合,逐步形成中央各新闻网络与地方新闻网络之间的密切协作体系,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新闻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形成网络新闻的广泛效应。编辑:吴麒敏来源:《新闻战线》作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
本文标题:中国网络新闻事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0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