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九年级化学阶段性测试试题(中俎杰)
第1页共6页九年级化学阶段性测试试题(俎杰)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l2O-16Na-23Cl-35.5一、选择题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热水变冷B.矿石粉碎C.汽油燃烧D.碘升华2.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你的地球需要你——联合国际力量,应对气候变化”。空气中下列气体过多会影响气候、导致温室效应的是A.N2B.H2C.COD.CO23.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4.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C.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D.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5.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但没有变质....的是A、氢氧化钠B、浓盐酸C、浓硫酸D、氯化钠6.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C.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应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7.酸和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氢元素B.氧元素C.氮元素D.金属元素8.下列物质中,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FeB.Fe2O3C.Na2CO3D.NaOH9.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B、用燃着的木条检查液化气瓶是否漏气C、蒸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少许纯碱D、吃木炭火锅时不要在密闭房间内10.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C、氯化钠溶液D、pH试纸11.在火箭的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它们混合时的反应化学方第2页共6页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A.NH3B.N2H4C.N2H6D.N2H4O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C、酸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离子(OH-)1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A.食盐B.生石灰C.盐酸D.铁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放入某溶液中测量其酸碱性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C、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D、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1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H2OB、Fe+2HCl==FeCl2+H2↑C、2H2O2==催化剂2H2O+O2↑D、2H2+O2==点燃2H2O16.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HCl、Na2S04、KClB.K2S04、HCl、Ba(OH)2C.NaCl、BaCO3、KNO3D.CuS04、KOH、NaCl17.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A氯化钠溶液氯化镁加入适量烧碱溶液,再过滤B硝酸钠溶液硫酸钠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再过滤C熟石灰石灰石高温煅烧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18.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A、AgNO3溶液B、NaOH溶液C、BaCl2溶液D、Ba(OH)2溶液19.(2009·株洲)小明同学为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②把X和Y分别放入Z的盐溶液中,在Y的表面有金属Z析出,而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A.XYZB.YXZC.ZYXD.YZX20.将过量铁片放入盛有90g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为92.7g。则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下列的:A.0.1gB.0.2gC.2.7gD.2.0g第3页共6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l2O-16Na-23Cl-35.521.(4分)选择C、H、O、Na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写在空格中:⑴一种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⑵一种可燃性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⑶一种可溶的盐_______________;⑷一种可溶的碱_____________________。22.(3分)诺贝尔化学奖曾经授予美国化学家沙普利斯教授,以表彰他对催化不对称合成的重大贡献.环氧化--丙烯醇(化学式为C3H6O2)是沙普利斯教授应用不对称合成技术合成的一种重要物质.该物质用于生产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试计算:该物质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至0.1%)23.(9分)为了检验长期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选择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进行实验,请你写出所选试剂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试剂一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试剂二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试剂三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24.(5分)实验证明,含有+3价铁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氧化性,如在FeCl3溶液中,三氯化铁能将单质铜氧化成氯化铜,自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试回答下列问题: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⑵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一定有的固体是(写化学式),滤液中的溶质是(化学式)。25.(4分)商代的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青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试回答下列问题;(1)青铜属于(填“单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复合材料”、中之一)(2)“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上述化学反应属于反应。第4页共6页26.(6分)在图2中,甲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装置的示意图,乙图是高炉练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图中的实验现象:、。(2)甲图中装置的不足之处是:。(3)请写出高炉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27.(7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图3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仪器a中需加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选择B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3)你认为应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是(填序号),原因是。28.(8分)已知:A、B、C、D、E、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黑色固体,B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C是紫红色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甲乙图2出渣口出铁口进风口(空气)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图3第5页共6页A固体反应②B气体C固体D气体AgF:蓝色溶液E:白色沉淀加热反应①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③硝酸银溶液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E。(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29.(7分)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晶10.0克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0克,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6.7克。(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0.(6分)为了探究镁的性质,在锥形瓶(如图)中注入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在锥形瓶口紧系一气球,气球内盛有一定量的单质镁碎屑。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气球中的单质镁碎屑全部倒入锥形瓶中。写出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2)倒入单质镁,反应结束后,整个装置的质量与之前相此较_______(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①没有变化②有变化,后者质量变小③有变化,后者质量变大④不能确定(3)若稀硫酸完全反应,单质镁仍有剩余,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相应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g)MgH2SO4溶液气球第6页共6页参考答案1C2D3D4A5C6C7A8D9B10C11B12C13B14C15A16A17A18D19D20A21略2218:3:1643.2%23稀盐酸2HCl+Na2CO3=2NaCl+H2O+CO2↑氯化钙溶液CaCl2+Na2CO3=CaCO3↓+2NaCl澄清石灰水Ca(OH)2+Na2CO3=CaCO3↓+2NaOH24⑴2FeCl3+Cu2FeCl2+CuCl2⑵Cu、Fe、ZnZnCl225(1)合金(2)Fe+CuSO4=Cu+FeSO4(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置换26(1)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需回答一种现象即可)(2)没有尾气处理装置(3)Fe2O3+3CO2Fe+3CO227.(1)过氧化氢溶液2H2O22H2O+O2↑(2)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答对一个要点即可)(3)F用水吸收氨气,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减少污染28.(1)COCuCaCO3(2)CuO+CO△Cu+CO2(3)Cu+2AgNO3=2Ag+Cu(NO3)2置换29.⑴3.3克⑵75%30.固体不断溶解(答案合理即可)①24.5g
本文标题:九年级化学阶段性测试试题(中俎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1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