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非文字载体:(1)口头传播(2)旗鼓(3)烽火(4)木铎文字载体:(1)甲骨(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2)唐代藩镇制度使地方节度使对朝廷十分关心,他们需要了解朝廷信息。(3)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4)文化发展,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也需要了解朝廷信息。3、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都进奏院,它是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职责:(1)按照统一的新闻来源,收受和传递官文书。(2)在封建政府机构内部传递信息。4、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特点?(1)它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2)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3)它的读者已经不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4)从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5、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1)皇帝的诏旨(4)臣僚的章奏(2)皇帝的起居(5)军事情报(3)官吏的任免(6)刑罚6、宋代中央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2)定本: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7、宋代小报有哪些基本特点?(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2)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4)小报的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等时事性政治材料。(5)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6)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有京官、地方官以及关心朝廷政事的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等。8、和官报比较起来,小报的内容有哪些特点?第一,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第二,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消息,有时难以做到十分准确。9、明代邸报的传递和发行主要通过哪些环节?(1)通政司:是朝廷政事信息的总汇。(2)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由六科派人分发。(3)提塘:负责消息的传递。10、清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1)宫门钞:主要报道朝廷动态消息,包括皇帝起居、朝廷祭祀、官吏任免、朝中大事等。(2)皇帝的谕旨。(3)官员的奏章:限于篇幅,一般只选登一些比较重要的奏折原文,大部分只刊登目录供读者参考。1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它的主要内容和编辑方针是怎样的?是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米怜主编。该刊的目的是对华人进行基督教宣传。刊物内容:(1)阐发基督教义,(2)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3)少量新闻。编辑方针:(1)注意研究和迎合受众,主张刊物要简短、通俗、生动。(2)刊物风格尽量中国化,以求更易于被读者接受。12、简述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从大的方面来说,近代报刊的传入的大背景是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这是经济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必然趋势。具体地说,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密切相关。13、为了与《上海新报》进行竞争,《申报》采取了哪些措施?(1)降低成本,采用中国国产的的毛太纸;(2)搞好发行,建立全国各地的发行网络;(3)多拉广告,对于中国商人采取价格优惠以吸引广告;(4)多种经营,兼营图书出版机构。14、历史上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和外文报刊各是哪一家?在哪里出版?主编是谁?(1)《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在广州创刊,主编是德国传教士郭士立,相当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内容。(2)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外文报刊是1822年出版的葡萄牙文刊物《蜜蜂华报》系葡萄牙执政党的机关报。。该报创办於澳门,由澳门新教派领导人安东尼奥主持。15、列举两份在香港出版的中文商业报纸。(1)《香港船头货价纸》《中外新报》: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2)《中外新闻七日报》《华字日报》:1871年由《德臣报》报馆创刊,1872年改名为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任主编。是香港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16、早期《申报》有哪些内容特色?(1)在办报人员和报纸样式上尽量中国化。文章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口味。(2)重视言论。(3)重视新闻报道,扩大新闻通讯网。(4)刊载文艺作品。17、简述《循环日报》的办报宗旨与特点。《循环日报》的思想宗旨是: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报纸取名循环,部分地表示了王韬的循环史观。他坚信,中国通过变法图强,能够再度崛起。《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仿照西方报纸体例,除星期日以外,每天出版。每天该报首栏要发表政论文章一篇,开了中国报刊文人论政的先河。王韬把古代政论文体移植到报刊上,并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于表达崭新的思想内容。这是对中国报刊新闻言论发展的一大贡献。18、应该怎样评价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及其所办的报刊?1、办报的外国人不都是文化特务政治间谍。2、所办报刊也有对中国人民友好的。3、所办报刊也在中国传播了知识。4、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19、简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原因、特点及代表刊物。(1)成因①维新派人士要向全社会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要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报刊是最好的工具。②光绪皇帝的允许和支持为报刊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2)特点:1数量多2、地区广3、品种多(3)代表刊物:《知新报》《国闻报》《湘报》与《湘学新报》等。20简述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21、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22、简述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1、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内容:言论出版及新闻从业人员的自由权利报刊创办的管理制度报刊出版的管理制度报刊禁载事项2、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无法取信于民,在实践上缺乏全面实施的社会基础无权制裁在华外报,染有半殖民地的色彩23、简述梁启超的主要办报经历。1工作2参与《湘报》《知新报》的筹办。、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半月刊。1904年在上海参与《时报》筹办和撰稿。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负责编撰。1896年在上海参与了《时务报》前期筹备工作。并任总主笔,掌管报纸的编辑评论,负责文字24、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有哪些特点?1、办报的主角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2、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发展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3、办报地区有所扩大;4、读者面大为扩大。25、简述于右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办报活动。1907年由于右任等人于上海创办《神州日报》。对清廷的抨击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大量报道1909年创办《民呼日报》。革命色彩鲜明,出版92天后被封。20余天后,创办《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26、梁启超提出的四项办报原则是什么?(1)宗旨定而高。他认为报纸的最高宗旨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2)思想新而正。他认为报纸宣传的思想不可不新。(3)材料富而当。他认为报纸应该是全世界之知识,无一不具备,但必须严格选报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4)报事确而速。他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及时,应该不惜费重资以求一新事。27、简述梁启超的主要新闻理论。(1)耳目喉舌论: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2)报纸的两大天职说:①监督政府,②向导国民。(3)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①宗旨定而高,②思想新而正,③材料富而当,④报事确而速。(4)健全舆论的主张,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报纸与舆论的关系等。(5)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和煽动的方法。28、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1、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2、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3、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4、认为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29、为确立自由新闻体制,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的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1、将言论出版的自由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核减新闻邮电费,以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3、废止清政府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令。4、合理解决了围绕《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引发的一场风波。30、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有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知名记者?(1)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确立了自由新闻体制。在当时政党政治的背景下,出现了政党报刊的繁荣。(2)袁世凯上台后,排斥异己,新闻事业遭到了压制和扭曲,出现了癸丑报灾。(3)由于北洋政府实行言论禁锢,各报为了生存,都采取了轻言论、重新闻的发展策略,在客观上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著名记者有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等。3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1)旧法律的废弛与新法律的保护。(2)南方各省新政权支持的原因。(3)民国以后成立的形形色色政党,一部分资本家纷纷办报来宣传自己,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到好处和借机发财。32、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的过程中有何贡献?(1)制定办刊的方针。(2)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的原则。(3)组织写作者队伍。(4)既当主编又当记者,勤奋写作。33、简要评述李大钊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面的贡献。李大钊是在中国报刊上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主持和影响《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政论,促使《新青年》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变成无产阶级的刊物。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所写的几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著名论文(《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却表达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应该看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34、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政府是如何扭曲自由主义新闻体制的?袁世凯上台以后,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及其它异己报刊大肆摧残,致使中国报业遭到严重破坏。黎元洪上台后,废止了袁世凯时代对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禁令,使新闻事业一度出现了复苏的局面,但并没有恢复孙中山时期的自由新闻体制,而是采取各种手段限制新闻界的自由发展。由于政局动荡,民国初年的新闻业翻云覆雨。报刊往往从属于某一政治势力,出现了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如鬼报,同时,鸳鸯蝴蝶派文艺副刊盛行。35、简述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主要宣传内容。(1)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发起文学革命运动。36、简要评述《每周评论》创办的经过及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一九一八年底,第一次
本文标题: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