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1—2012学年期末模拟考试九年级阅读试卷古诗词阅读(50分)一、根据提示填写古诗词。(35分)(1)、《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2)、《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想象奇特,被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的句子是:(3)、《青玉案元夕》中淡淡几笔勾勒出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额的高洁女子形象的三句是:,,。(4)《钗头凤》中写邂逅重逢,伊人消瘦的身影和憔悴的容貌,与当年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的句子是:,,(5)泪眼问花花不语,。《蝶恋花》欧阳修(6),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7)《古诗》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而柳永的《蝶恋花》中用以破题并与之相似的句子是:,(8)雁过也,正伤心,。《声声慢》(9)爱惜芳心莫轻吐,。《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10),,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11)《踏莎行》中从“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来的句子是:,。(12)《诉衷情》中语意悲愤,遗恨之极,是作者一生写照的三句是:,,。(13)《马嵬(选一)》此诗将唐玄宗与杨贵妃与马坡的死别,与杜甫《石壕吏》所描写的平民百姓的生离相对照,将同情之泪洒向后者,认为“,。”(14)些小吾曹州县吏,。---《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佰包大中臣括》(15)《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用苏轼《东坡志林》典,鼓励妻子学习杨朴妻,临别不要悲伤的句子是:,。(16)隔溪老鹤来,。-------《梅花坞坐月》二、翻译下列诗词。(10分)(1)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苏幕遮》(2)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清平乐》三、古诗词鉴赏(5分)(一)定风波诗人:苏轼朝代:北宋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找出上片中体现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的四个词语:(2、)从构思、表达方式、感情色彩、人生哲理等几个角度对此首词作简要赏析: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密封线考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现代文阅读部分(5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年轻的思索黄连德若以四季来喻人生,夏季应属年轻。它不失先前的浪漫,尤有当下的旺盛,且在激情的火热中开始冷静思索,与成熟已是比较接近,而接近成熟的年轻人又最具魅力,最为可人。若以登山来喻人生,则向上爬的那个阶段可谓年轻。其时,登攀者身手矫健、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哪管征途上的坎坷曲折、险要陡峻,只愣头愣脑,一个劲地奋然前行、向上登攀,心中的憧憬全在那“一览众山小”的峰顶。然而,人生既有四季,便自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人生既如登山,便难免峰回路转、花明柳暗、升降浮沉。“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是铁的自然规律,只能积极地适应,而绝难从根本上“碰硬”。至关重要的是,心中要始终保持那火热的激情,牢记那个美好的憧憬,并尽力发掘属于生命本质内涵的“年轻”,让她在正当年华的时候充分凸现、淋漓尽致....,在岁月老去的时候,也不至于销声匿迹。因此,必须坦然——不急不躁、循时而动:春天来了就播种,夏天来了就耕耘,秋天到了就收割,冬天到了就储藏;上山就兴致勃勃地上山,下山就心安理得地下山。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成败安之于数,甚至连生命本身的年轻和年老都不要时时在意,刻刻萦怀。一切顺乎自然,来去由它,自己只管将心跳应和着时代的足音,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人生有此坦荡超然的态度,便会自在自为,潇洒写意。因此,必须坚定——万难不屈、一往无前:刮风了,下雨了,不必张皇失措,能躲避就躲避,无法躲避就干脆痛痛快快地顶风冒雨朝前走;虎啸了、狼嚎了,也不要惊恐万状,它来了,总要去,打得赢就打,只要吃不了,还得赶路;至于路边花香,林中鸟语,略略欣赏,或无不可,但切切不可迷恋、沉醉,以免磨损斗志,消沉意气,因为你更有人生的要务在身,必须计算前路,检点盘缠,加快行程。人生有此坚定、执著的态度,当会丰富充实、灿然生辉。总之,无论四时更迭的岁月如何流逝,无论上山下山之途的风云如何变幻,为人都必须坦然坚定,切实把握生命的本质,始终执著现实的人生:是旭日东升的时候,你就蓬蓬勃勃;是日在中天的时候,你就轰轰烈烈;即便是“午后日西斜”,你也要重视三秋过后的“十月小阳春”,抓紧搞好“责任田”的“冬播”;纵然是“残照西风里”,你也要具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旷达情怀和进取的精神。诚如是,你将会不老——永远年轻,你就是老了——依然年轻!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踌躇满志:②淋漓尽致:2、“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套用了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名句,原句为“(2分)3、结合全文,深入理解“并尽力发掘属于生命本质内涵的‘年轻’”这句话。(4分)①本质内涵的“年轻”指的是什么?(2分)②本文认为怎样才能发掘本质内涵的“年轻”?(2分)4、文章第四段从两个方面说出了“必须坦然”的含义,试简要概括。(4分)5、第五段画线的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心中的憧憬全在那‘一览众山小’的峰顶”表明了作者的看法:人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B、“检点盘缠”比喻要清楚自己的实力,包括体力、智力、激情、信心等,并要注意适时补充。C、“是旭日东升的时候”至“进取精神”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意在说明要珍惜一年四季,抓紧一日之时,执著努力,毫不消沉懈怠。D、本文末句“诚如是,你将会不老——永远年轻,你就是老了——依然年轻!”是说,只要把握生命的本质,执著现实的人生,即使生理上老了,精神上也会依旧朝气蓬勃,青春永在。E、全文先用比喻说明了年轻的特点,接着从精神上揭示了年轻的本质内涵,然后进一步阐发了如何把握生命的本质。全文有总有分;末句点明题义,照应题目,深化主旨。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7分)三十年的重量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愣愣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考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密封线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30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30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③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④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60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教师竟是著名学者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珏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生造诣,即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言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言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⑤哪怕是再的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教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教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教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⑥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30多年的岁月都刻穿了。⑦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是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平,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裱装。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⑧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30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甜酸苦辣给你。⑨在你面前,为你代笔,我们头上的一切名号、头衔全者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时间的人间至情。⑩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30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和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7、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文章采用了叙述方式。这种形式的文章,前后往往会有提示性的语句使其衔接过渡自然。本文的提示性语句是和(3分)8、“三年的重量”指的是什么?是镌刻于老师心扉三十年的那份稚拙的“涂划”,还是饱含学生三十年酸甜苦辣的那份精美的“复制”?……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回答。(2分)9、文章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请回答并阐述理由。(3分)10、用侧面衬托的方法表现文章中心,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开头写我应付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无奈感受是为了突出:(4分)11、⑧、⑨两个自然段是抒情性议论段。请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12、复制失落了那份三十年前的笔墨,是本文的中心内容。但作者却并未详细叙述,只在文章第⑦段中简单介绍。画幅上端满满写上的事情的始末,也只能由读者根据文意去揣摩了。请把你揣摩的内容写出来。(3分)学校姓名班级考号密封线考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6分)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瞑》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
本文标题:九年级阅读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