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含义: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20世纪初独立,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①人性问题②动物学习心理③教育测量评估④个别差异。◇国内学者按“学与教”提出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五要素”: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三过程”: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分支学科:①学习心理学②教学心理学③学校心理学④学科心理学⑤教育社会心理学⑥教师心理学。◇性质:(1)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自然学科属性)。(2)是一门综合学科(社会科学属性)。◇范式:(1)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2)具体学科教学范式。◇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关系教育学宏观普通心理学普遍适用,正常成年人发展心理学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与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基本任务: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与量上确定心理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对教育实践的作用(意义):①提供先进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②总结教育经验和规律,为实现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提供方法手段,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3.1792,世界上第一所培养教师的专门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建立心理学门类。4.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历史发展:(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79,德国学者冯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试验新学科的正式创立。1903,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2)发展时期(20世纪10年代末到50年代末)(3)成熟、完善时期(1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5.当前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认知心理学)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6.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889,颜永吉翻译第一部汉译著作《心灵学》。1920,东南大学设立中国第一个心理系。1908,房东岳翻译《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1924,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63,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基本形成。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变量:(1)客观刺激变量=自变量(①外部刺激物理刺激、社会刺激②被试特点③环境因素等。)(2)反应变量=因变量(3)无关变量的控制9.教育心理学常用的技术方法:(1)观察法(自然、实验室或长期、定期)(2)实验法(3)测量法(4)调查法(问卷式、访谈式)(5)经验总结法(6)教育行动研究。10.教师和专家研究的不同:①研究问题来自教师的日常教学经验的任何问题,不一定是重要的课题②研究途径可以是任何非正规的探索方法③可以形成研究者的团体。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程序(思路:归纳、演绎。)①选择和确定选题②文献综述③形成假设④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⑥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含义:广义指的是个体终身发展中心理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有次序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狭义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成熟。(人的发展主要包括:①身体发展②心理发展③认知发展④社会发展。)◇特点:(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2)青年阶段(高中阶段)。3.心理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学习准备问题(纵向、横向)(2)关键期问题(3)终身发展问题(①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②发展是多维度的生物、认知、社会③发展史多方面、多层次的④个体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4.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物质基础)(2)环境(教育主导)。5.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2)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①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前提②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突破口③重视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3)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6.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一)自然成熟说:代表人物:格塞尔(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学习。)(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首次提出心里逻辑)◇本质:主体通过同化、顺应实现对客体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图示:个体为应对某一特定的刺激情境而产生的反应模式或认知结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知运动②前运算③具体运算④形式运算。)◇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2)物理环境(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3)社会环境(4)平衡。◇心理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期)感觉和动作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期)①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②自我中心化。(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标志:掌握守恒概念。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化。(4)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青春前期)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假设——演绎推理,最高级的思维。◇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人的发展因素:①社会文化——历史因素②个性因素③社会实践活动因素等。☆儿童发展水平:(1)现有的(当前)发展水平(2)潜在的(未来)发展水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四)儿童心理理论论:(3~5岁,实验任务:①错误看法②表面—现实③视觉观点采择)◇观点:(1)理论论:(经验)①愿望心理(2岁左右)②愿望③信念心理(3岁左右)④信念⑤愿望心理(4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2)模拟论:(主要方式:①角色扮演②换位游戏)。(3)模块论:7.中学生的个性发展:(认识和理解学生的个性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个性:又称人格,指人在遗传与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集中体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人格倾向性等方面的差异。◇人格发展阶段:(心理社会: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组成)代表人物:埃里克森。①婴儿期(基本信任、不信任)②儿童早期(自主与害羞、怀疑)③学前期(自主、内疚)④学龄期(勤奋、自卑)⑤青年期(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遗传(2)环境(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自我意识:☆心理成分:①自我认识②自我体验③自我监控。☆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8.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性(不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分析判断)与场依存性(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2)沉思型(解答速度慢但错误少)与冲动型(解答速度快但错误多)(3)辐合型(根据已有信息,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与发散型(沿不同方向思考)◇智力差异:(智力量表:最早的是斯坦福—比纳量表)(1)个体差异(2)群体差异:(性别差异:男女智力在整体上没有差异,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①数学能力②言语能力③空间能力。)◇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没有优劣,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9.学生性格:◇含义: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学生性格差异:(1)性格特征差异: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行为:①准备阶段②执行阶段)(2)性格类型差异:(①外倾型②内倾型)(①独立型②顺从型)第三章学习理论1.学习:◇含义:广义,使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集中表现为通过实践或练习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次广义,专指人类的学习。(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以语言为中介③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狭义,指在校学生的学习。(①以掌握书本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②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不同于日常生活或其他方式的学习③以掌握系统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分类:人物分类索里(1)联想性(2)尝试(3)模仿性(4)顿悟性(5)含有推理加涅(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奥苏伯尔(1)机械(2)意义(①接受②发现)安德森(1)陈述性(2)程序性梅耶(1)语义性(2)程序性(3)策略性国内学者(1)知识(2)技能和熟练(3)智能(4)道德品质(5)行为习惯◇中学生学习及教育的主要任务:(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加强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2)在认知和学习方面,抽象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是重点任务。(3)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教育发展。2.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缺点:人的行为动物化,轻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机械性、片面性。)(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SR)(2)学习联结是通过多次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一种过程(试误说:认为联结主义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是一个盲目探索的过程。)(3)比较系统地总结出了学习定律:①准备律(某种动机原则)②练习律③效果律。(二)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学习理论:(1)学习实质:形成反应与情境的联系。学习模式:①应答性②操作性(重要手段:强化正、负强化)(2)强化理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3)机器教学(程序教学)主要原则:①教师应该明确要做什么②应该把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步子,并按顺序学习③应鼓励学生通过个别化学习程序,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④随时提供强化(及时的反馈)。(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1)学习实质:观察模仿学习。(2)三元交互作用论:①环境因素②个体因素③行为因素。(3)社会学习:①直接学习②观察学习。学习阶段: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再现过程。教学设计步骤:①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②发展教学序列③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3.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一)早期的认知学习观——顿悟学习理论(1)学习实质:组织一种完形,肯定了主题的能动作用。(格式塔学派完形组织)(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1)学习过程: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学习结果: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推崇发现学习。(2)知识(认知)的表征:个体不是直接将刺激进行反应,而是首先将环境中的事物转换为内在的心理事件。☆方式:①动作表征②形象表征③符号表征。(3)新知识的学习获得过程:①新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转换③知识的评价。(4)发现学习优势: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念与综合分析能力②有利于对知识的保持和提取③强调对直觉思维的培养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5)教学理论:①结构教学观(是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的核心:①基本概念②基本原理③基本态度④方法)②发现法教学模式③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6)优点:①教学是围绕一个问题情境而不是某个知识项目展开的,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和引导者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灵活性较大。缺点:①教学改革难度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②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无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③运用范围非常有限,仅适用于部分科目和小学及中学低年级学生。(三)加涅的认知指导学习理论:(1)学习实质: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2)学习层次: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动作连锁④言语联想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问题解决。(3)学习要素:①学习者②刺激情境
本文标题:中学教育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3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