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期末作业考核《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满分100分一、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主题的类型、材料的特点和结构的方式常常因文体而异?答: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和描写,这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常常会决定文体的性质,进而决定文体的结构。它们与一定的结构一一对应。如记叙——时间型;议论——逻辑型;说明——程序型;抒情——情感型;描写——空间型。表达方式是文章要素之一,它构成了文体的重要特征。当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成为某一文体的主要手法时,它就会渗透到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一切方面,变为这种文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文章的不同体裁。因此,主题的类型、材料的特点和结构的方式常常因文体而异2.为什么简洁是电子文本语言风格的灵魂?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答:自古好文章都不是用笔写出来的,好的文章要用你的心去写,用你的感情去写,否则就是无病呻吟了。正所谓伟大的文人,都有伟大的灵魂。思考是必须的啊,我一般写文章都是在下笔前构思下,比如文章的立意,文体,主题,酝酿下感情等,然后下笔就一气呵成,思如泉涌了3.为什么要按一定的程序来修改文章?答:首先,通过这样的写作,必定要求我们学会打腹稿。也就是在动手写一篇文章之前,先在脑子里把这篇文章的结构、篇章、大约怎样开头,大概怎样结尾,用三五分钟的时间想停当之后,再开始动笔。因为打腹稿的工夫,实际上已经把文章在自己的头脑里头写好了,所以,笔头的工夫只是把文章从大脑里面挖出来,用文字记录下来而已。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就不会有太多的变动,而文章结束也就不必要作太多的修改了。学会打腹稿有诸多的好处。首先你就学会了在大脑里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都不是一目了然的,都必须在大脑里进行思考,先在大脑里得出结论才行。有的人考虑一些不怎么样的问题,也一定要拿一支笔出来写写划划,这是他们大脑逻辑思维不够丰富的表现。其次,学会打腹稿的同学,他们在正式写文章的时候速度一定比不会打腹稿的同学要快要好。因为通过打腹稿,你已经把要写的东西几乎都在大脑里面写过一遍了,现在再写到稿纸上去,就仿佛是再誊写一遍一样。你想,是不是要清楚得多呢?有的同学说,我可以在草稿纸上打草稿啊。但是打草稿和打腹稿是不一样的。严格说来,对于思维的水平来说,应该是打腹稿要比打草稿来得高,也更化得来。为什么呢?打草稿要用纸笔,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这就要化多得多的时间,而打腹稿是用不着手写的,那些个字呀,都写在脑子里的纸上呢!再说,经常打腹稿,对于锻炼你们的思维能力,是极有好处的。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贾岛,他是一位苦吟诗人,什么叫做苦吟诗人呢?因为他写诗写得很苦,想啊想啊,要想很久很久才能想出一首诗来。在谈到他做诗的苦楚时,他写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你看多么可怜,他做两句诗,要做三年之久,怪不得一吟这首诗,就会激动的两眼泪双流了!但是我们今天却是处在一个信息爆炸、高速发达的社会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果我们写一篇一般性的千把字的文章也要修改修改再修改才行,那恐怕是不符合社会的要求的。特别是我们有些同学将来还立志要做一个记者什么的,那就更不能够学习贾岛的作风了。如果要请你写一篇关于足球比赛的报道,一共就几百上千字,你却修了又修,改了又改,等你的文章写好,发表出来,新闻都成了旧闻了!所以,我更主张几百字、千字的文章,一般都写下来为算,不要写好后再作太多的修改为好。这既是为着考试的需要,更是为着将来有一个好的大脑的需要。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阅读钟玲的微型小说《永远不许你丢掉它》,回答下面问题:永远不许你丢掉它北风根根针尖似地刺着施老伯的喉头,他忙把蓝棉袄的领口扣上。他进了公园的贮藏室,取出扫把和笤箕,然后走到秋千旁边,待要扫地下的落叶,忽然他瞪大双眼,惊奇地望着正前方:那张长椅上放的是什么鬼东西?黑色的大包裹?谁留下来的?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包裹?他定睛一瞧,才看出黑色包裹顶端有个人头,短短的黑发,是个男人。施老伯想,自己真是老眼昏花,明明是一对情侣,两人裹在男朋友的黑大衣里。公园是情侣流连之处,但是一早八点半,在阴暗的黑云下,吃着冷风谈情说爱,以前倒没见过。大衣里的小天地一定热烘烘。施老伯油然怀念被窝里老太婆胖敦敦的身骨,可是她已经去了,去了两年了。施老伯拿扫把和笤箕就往回走,自己还是不要打扰这一对恋人。他走到公园另一端去扫水沟,沟水清浅,落了一堆堆黄褐色、橙红色的叶子,他扫到一处停下来,见到沟里散着些纸屑,有揉成一团的证件,有撕成碎片的名片,一定是什么人清理他的皮夹子。他用力一扫,扫把带起一张照片,又飘回透亮的沟水中,一张脸平贴在水面上,向他微笑,是张女孩子的小照。施老伯拾起照片:黑白照,有点泛黄,披肩的长发,清清秀秀的五官,施老伯信手翻过来,背面题了字:亲爱的国材:永远不许你丢掉它!你的丽云××年×月×日他似笑非笑地弯弯嘴角,照片由他手中飘落,落在水沟里一大堆落叶中。(张光勤、王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11月)1.小说中设置了哪些文学性意象?答: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2.分析小说的结构线索。答:情特型结构在结构上,看不出情节线象故事性不强,或根本无故事性可言,只写一些事,全篇侧重于作者情绪的抒写。组成小说结构的主要部分就是馆结朗描写。它用以吸引读者的并不是生动的信节,而是流动的意识,对细节的精彩描绘和对感情的细致生动的抒写。意识流小说常用这种结构形式。所谓无情节小说,采用的也是这种结构形式。3.概括这篇微型小说的主题内涵。答:军事,战争三、作文题(40分)以“我心中追求的时尚”为题,写一篇短文,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答:两代人的时尚距离仿佛有一光年.起码我妈的时尚在我眼里是“老掉牙”,我的时尚在妈眼里是“走火入魔”.在公交车上,我抚摸了我好不容易长出的头发.唉,茂密的草原要夷为平地了.等待我的又是平顶头.这是我住宿后第一次回家.到了门口,我就听到家中放的邓丽君《甜蜜蜜》的旋律.但当我的钥匙插在孔里时,我听到曲调变成了一个我熟悉的,但又忘了名的曲调.我打开门后,妈很惊异地说:“儿子,比你说的到家时间早一刻钟啊!”我此时无心回我妈话,因为我发现电视上竟放着我的最爱———林俊杰的新歌《醉赤壁》!难怪曲子这么熟,我在同学的手机里听过一次.我诧异地问妈妈:“你怎么会买他的CD?”我妈竟然吐了吐舌头说:“我最近渐渐迷上他了.嘿,歌还不错吧?”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过四十的老妈居然会爱上我的偶像.我和妈妈坐下来,边听歌边聊最近的事.我发现妈妈知道的“八卦”新闻竟然比我还多!我妈真的“返老还童”了?下午,我妈带我到一个发型设计店,我听到妈对师傅说:“留点短的刘海”时,我差点晕倒.晚上,我抚摸着帅气的新发型,想着:妈怎么变得这么时尚?难道她对时尚换口味了?她不是喜欢那种清静平淡的类型吗?但是现在……“装了一天嫩好累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还陪儿子玩时尚!”“值了,你没发现儿子离我越来越近了吗?一天突击娱乐新闻换我儿子快乐的一天,值了.”“你打算一直装下去吗?”“儿子乐意有我这个时尚老妈的话……”我心中的感动凝成一种晶莹的液体在眼眶中泛起、滚动.妈妈,你对我真是太好了.第二天,妈妈在客厅看着我.因为我正在放邓丽君的《甜蜜蜜》.“你今天没事吧!”妈妈用手碰碰我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的.“这叫品味时尚!你不知道现在流行复古风吗?”嘿,其实仔细听听,邓丽君唱得真的也很好听啊.甜蜜蜜,我心中真为有这样的“时尚老妈”而甜蜜.[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的记叙文比较少,这一篇写得颇好.母子之情,通过对“时尚”的理解与纠葛生动地展现出来,别开生面.情节有曲折,结构有显隐,读来皆有情趣.点评老师潘大春品味时尚我并不是个迂腐至极的“老夫子”“老古董”.我也喜欢时尚,与“时代共同至尚”,但我却难以舍弃那些为时间过滤后的时尚———经典文化.十里洋场,灯红酒绿,风流韵致……隐约在这大上海风月中的还有曼妙的身姿,仿佛能看见那一个个身穿旗袍的花容月貌.这就是张爱玲一生钟爱的旗袍,那个旧上海时代的风尚.将满人的服饰加以剪裁,依着女人的身材,贴合每一寸肌肤,那似乎已不是一件衣裳而是一支勾勒出女人婀娜身形的画笔.这样“露骨”的服装在那个讲求“礼义廉耻”“三从四德”的时代,却有些胆大包天,然而当它成为一种时尚,受人青睐和追捧,进而迅速蔓延时,一切礼教似乎都不管用了.如今,很少有人穿旗袍了,想要感受那种女性的妩媚和娇柔也只能通过那些老旧图片和电视剧大饱眼福,现代人有当代的“时尚”如:迷你裙、低胸衣、补丁裤……那些漂洋过海,历经长途跋涉而至的欧美时尚和顺风吹来的“韩流”.我并不是一味否定这些时尚,它们固有其存在的道理,然而它们又能存在多久,它们只是大海吹拂的波浪一浪接一浪,然后幻作泡影淡出历史舞台.我在寻找像旗袍这样经典的时尚,它能长久地存在,从未被人遗弃,那些沉睡的经典似乎在等待,当一个个奇思妙想和创新的箭射中它们,它们定会再次刮起经典的时尚之风.这样的时尚总值得人去品味,犹如一杯经典的咖啡:香醇,美味,令人回味无穷……在重金属充溢的时代,谁还会为一把二胡叹息,为一首二胡曲而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人们一窝蜂地追求潮流、流行文化,而视古典文化传统如草芥.其实,我们都深陷追求时尚的“迷网”中而不懂得品味时尚.还记得一首《二泉映月》曾经打动多少人的心,浸润多少人的眼……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塘有太多的绮丽繁华,那不是二胡弦上奏的音韵.二胡是属于平凡人开心时的工具,潦倒时的支撑.就这样一种沉淀下来的经典时尚,属于普通人的时尚,为什么时至今日,它会如此苍凉.在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我们似乎更需要静下心来品味“时尚”,为传统文化寻一片天空.[点评]此文从文化积淀的角度谈“时尚”,为那些被遗忘的“经典时尚”发出苍凉的咏叹,读来颇有意味.点评老师骆冬青品味时尚当沾染暮色的晚风湮没最后一声虫鸣,西天的最后一朵云彩也温柔地卧进了远山,黄昏的晚钟又如期响起,悠悠向远……喧腾了一天,静默的时光易惹遐思:为了一个袒臂露背的少女,一张古铜色的老脸慌转过去;为了一群纵情欢歌的红男绿女,一个烟袋锅子圈着微弱的叹息弥漫,似乎又听见何处的“九斤老太”抱怨着“一代不如一代”.时尚,在新旧的冲突中逐渐变了味.谁会花时间去认识那个风华绝代美艳绝伦的“仙草”呢!看,“芙蓉姐姐”来了,“国家辣妹”在一孔子像前扭动腰肢,声称是多少代儒学传人.一个一生都克己复礼的伟人培养出如此时尚的后辈!林妹妹化一缕香魂归逝了,悼念着“何处有香丘”;唉,都云你太痴,谁知你心衷!喧腾是短命的别名,余秋雨如是说.在觊觎辉煌、走红的时刻,在做弄潮手的雄心壮志面前,别忘了,时尚也代表着一种幼稚.新生的力量无论好坏,终是脆弱.人们在用电子邮件代替问候的同时,也失去了那妆楼禺页望的泪眼;失去了再别康桥的凄美;更不会体味那离别后天南地北遍地皆是的离愁.一封别书,更能撩起千年的悸动,刻骨铭心.不知何时,人们又开始热衷买雕牌洗衣粉,穿NLKE运动鞋,用拉芬洗发露.往往在享受天堂的厚遇时,魔鬼也正屏息嗅着你的气味.时尚应学会包容,却不能纵容泥沙俱下.学会在交错杂陈的时刻坚持原则,我们可以让塞北的朔风吹出一部《狼图腾》,也可以让江南的柔波滋养出《妻妾成群》,可以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亦可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和谐共荣,才是传统与时尚的平稳过渡.看看那黄梅戏,听听那塞外鼓角、大浪淘沙.在雅俗之间,在厚重与轻盈之间,驰骋、感悟.时尚,从不是刻意摒除一切.星
本文标题: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4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