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斗栱----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叠梁式。使用范围广,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为皇家建筑群所选,是我国木构建筑的代表。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再沿檩条方向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卯榫结构——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人字栱——古代建筑斗拱组合形式的一种,也称作人字形栱。常用于槽下补间,在额枋上用两根枋材斜向对置而成,栱顶置斗,承托檐檩,下脚设榫入额背,是早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斗拱。)一斗三升——由一只大斗,一个横栱和三个三才升构成的斗拱。属不出踩斗拱,只起传导荷载作用。是斗拱中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闾里——中国古代居民聚居地单位,春秋战国已形成,两汉至唐是它的鼎盛时期,唐代称里坊。模数制——把“材”作为造物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部件的尺寸都整套按规定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这种方法在唐代实物中可能已实际运用,但用文字确定下来作为政府的规定予以颁布则是首次,以后历朝的木架建筑都沿用相当于以“材”为模数的方法,直到清代。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减柱法:在保证左右平面对称的情况下,建筑减去部分内柱,以增加室内空间,又叫减柱造。砖细:砖作细做的简称。即用刨子加工砖面及线条,可得到极为平直的效果。对接与包镶法:用2跟以上的圆木对接,外面再用若干长条木楞包起来,并用铁钉、铁箍固结,形成大直径的长柱。样式房:是指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基层单位,是清庭内务府中负责宫室、苑囿、陵墓等修造的工程部。侧脚为了增加建筑形式和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的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则同时向两个方向都倾斜。生起:建筑物立面上,檐柱自中央由当心间向两端依次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里坊制封建统治者为了保证城市的有序运作和统治集团的安全,而将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居住区,称为“里”,并环以高墙,设里门,实行宵禁。聚落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左祖右社:出自《周礼·考工记》,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指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样式雷:“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八街九陌:据考汉代长安城内有8条大街,都呈直线并互相交叉,而从长安城出发通往城郊其他市镇有9条大道。三城相套:是自曹魏邺城形成的都城建设格局,整个都城自外由内分为外郭、内郭、宫城三个部分。前朝后寝:宫殿的前半部分为天子上朝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所谓“前朝”,如故宫的三大殿。“后寝”是天子及后妃居住的地方,在“前朝”之后,一墙之隔。胡同(北京):胡同即城中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供居民居住的四合院分列胡同两侧。多条互相交错的胡同常会形成一个方形的居住片区。北京中轴线:明清北京城中央有一条直线对称轴,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途中穿越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万岁山万春亭、寿皇殿,长约7.8公里。北京四合院:是庭院式住宅的最典型布局:主要单体多“一明两暗”,核心庭院均“一正两厢”加垂花门或过厅;可纵向增“进”或横向增“路”以扩大规模;建筑的空间等级秩序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并满足安居功能;表现了严整、端庄、凝重、和谐之美。土楼:土楼是客家自三国两晋以来唐宋和明清几个时期为主,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的住宅。土楼的类型有:五凤、凹字形、圆形、方形、半圆形和八卦形。下沉式窑院:下沉式窑院是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于平地下挖竖穴成院,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由地面入窑洞的交通方式上常见有坡道、台阶、直通或坡道与台阶并列几种:院内排水方式有外挖涵洞或院内挖渗井两种。窑洞上方一般有3米左右土层满足结构、冬暖夏凉的功能要求。木构井干式: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坞壁:坞壁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住宅形制,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云南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太和殿:明代原为重檐庑殿九间殿,清代改为十一间.它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太和殿体量宏伟,造型庄重,具备故宫主殿应有的崇高庄严的形象.太和殿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太和殿用于最高级隆重的仪式:皇帝登基,皇帝生日,冬至朝会,大年初一,颁诏等.不仅殿前有宽阔的月台,而且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容万人的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陈设.皇宫一律用黄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使总体效果更加突出。三朝五门:三朝五门,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曰:“天子及诸侯皆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但是一些疏于朝政的皇帝,往往不定期举行朝会,也就无所谓”三朝“之制了。阙:宫殿、陵墓、官衙大门前两侧各立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故称阙(缺)。天子用三出阙(即每侧由三层阙体组成),诸侯用二出阙。金箱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分心槽: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叉柱造:叉柱造是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底层的内、外二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米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单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实例:山西晋祠圣母殿。《园冶》:答:《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该书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留园答: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该园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该园占地30余亩,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建筑为主;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富有乡村田园风味。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不足:1.木材越来越稀少2.木构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请解释简明,有机和真实是什么意思。简明:指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有机: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割请简述汉代建筑的特点①木构架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②斗栱使用(形式不统一)(备注:最初作用保护土墙木构架、房屋基础)③屋顶形式出现了悬山、庑殿④创造了大块空心砖⑤石建筑得到大发展—石基墓阙、墓祠、墓表、石兽⑥多层建筑的出现请简述唐代建筑的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佛光寺大殿体现出宏伟雄大的唐风。斗栱尺度巨大,屋面坡度较平缓,柱高与面阔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采用侧脚、生起、卷杀。色彩温润明朗,朱柱素壁。门窗装饰简洁,采用直棂窗,基座低矮用青砖包砌。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①柱础矮平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简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答: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废弃了“里坊制”,开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都有了新的发展。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多用格子扇、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饰”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简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答:1、砖已普遍用于居民砌墙。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试述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答: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外八庙。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4、简化单体设
本文标题:中建史考试5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5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