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日关系简述中日关系是中外关系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这里只能简单归纳一个粗线索,且重点放在热点问题领域,其它文化、社会、经济等问题难以顾及。本人没有对日本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所讲只是粗浅看法,作讨论之用,希望能抛砖引玉。我给简单的划了一个历史分期。一是古代部分,有历史记载时期到1840年。再往前梳理中日关系在这里没有多大意义,属于人种学或人类学的范围了。下限截止到1840年,这是采用了中国历史分期的方法。其实中日之间的互动发生实质性变化,主要还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即日本自身有变化之后。但因为自1840年代以后中国自身的对外关系模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所以我们以此来划分上限。二是近代部分,下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因为日本战败投降,向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历史就此终结,不但东亚历史,而且整个世界的历史开始一个新的时代,所以以此来划分历史时期。三是现代部分,也就是雅尔塔秩序时期,日本与中国现状框架大部分来自于美、英、苏盟国对战后秩序的安排。但一般又说雅尔塔体系因为苏东解体而结束,这主要是欧洲格局因为苏联解体而有重新安排。远东地区,比如朝鲜半岛、俄日之间关于北方四岛等,仍旧是雅尔塔体系。另外再加一个琉球及钓鱼岛问题。一、古代部分历史上,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史记》里面记载说徐福带500童男童女东渡的事。《后汉书》里面记载,公元57年,倭国有人来朝贡。早期日本叫倭。从汉到唐,基本上是倭人到唐朝贡。但唐时,日主要派遣唐使,也就是现在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及生产技术的。在唐之前,中日之间没有发生过有记载的战争。中日之间有战史,主要是因为朝鲜。公元前660年,朝鲜当时分百济、新罗、高丽三个政权,唐支持新罗,百济向日求援,日派军队23000余名,与唐、新罗联军作战,失败而归。蒙元时期,忽必烈征派军准备渡海攻击日本,但在总攻前夜,一场台风,把所有战船刮沉,全军覆没,是为1274年之事。7年之后,忽必烈再次组织14万军队,准备再次征伐日本,但又一次台风而使全军覆没。此后,日本将此次大风称为“神风”,二战时日本组织的空军,叫神风特攻队,名字来自于此。1600年前后,因日本丰臣秀吉两次出兵朝鲜,中国当时处于明代。明政府派军与朝军对抗日军,日本失败,但明朝两军也损失惨重。中日之间的战争就此告一段落。明代沿海倭患严重。倭患就是指日本浪人、海盗到中国沿海抢劫骚扰。但有史料表明,倭寇中一部分是日本人,更多的其实是中国沿海居民因各种原因变成海盗,与倭寇勾结,为患沿海,明朝廷多次派兵进剿。倭患到清代前期基本消除。中日之间在清代主要是民间贸易比较活跃。宁波就是对日贸易的开放口岸。从明到清,日本基本独立于中国之外,有时也会来朝贡,但主要是获取经济利益。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的朝贡体系及其制度达到一个历史高度,周边很多国家都来表示臣服,从而获得朝廷的回赐品。回赐品一般远多于自己带来的贡物,也就是土特产。所以对于朝贡国来说,这是个有利可图的事。日本在明的时候来朝贡,但清代很少。但是他自己却也搞了几个朝贡国,琉球算一个,荷兰是贸易国。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此后琉球向日本萨摩藩称臣纳贡,日本允许其继续向清朝进贡。这是日本的小中华思想的具体实践。小中华思想在中央帝国周边几个国家都有过实践。除了日本外,朝鲜、越南、西藏等地也有一点点模样。所以,古代时期,日本曾两次想扩张到大陆,但都失败了。而大陆历朝除元以外,均未远征日本。元朝比较特殊,乃蒙古人征服大陆所立王朝。蒙古人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二、近代部分西方人来东方,中日都感觉到了。但日本也像中国的大清一样,采取锁国政策,幕府在2长达二百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布过几次锁国令。西方人在日本取得比较突出成绩的是荷兰人。荷兰人在日本很早就获得贸易权,可以长驻。日本对外开放的城市为长畸和萨摩两个地方。他们在学清朝,清当时的开放城市是广州等地。日本人对西方人的兴趣很大,关于他们的知识叫兰学,即日本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叫做兰学。荷兰人在明末清初占了台湾,郑成功赶走了荷兰人,康熙时收复台湾。在日本明治以前,也就是1868年以前,中日相互交往不多,比较平静,主要是有民间贸易比较活跃。但各自都被西方人所侵扰。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在日本上层引起很大的震动。尽管当时的信息流动很不方便,但日本上层还是千方百计打听英国对中国用兵的消息。包含战争消息的文书信件叫“风说书”。1800年前后,日本较多的被一起又一起的黑船事件所困扰。其实是西方人的商船或兵船来到日本沿海。因为西人的舰船颜色发黑,所以叫黑船事件。这种事件在日本可以三天内传遍全岛上下。在中国,这种事件几十年都传不遍全国。日本岛内因这些事件引起比较大的震动。于是打听和了解这些西方人的信息,成为潮流,于是有各种以西方国家名字命名的“学”问。英国学、法国学、俄罗斯学等。中国的魏源编的《海国图志》,鸦片战争后成书,在中国刚开始没多大影响,但在日本却传遍整个知识阶层,主要是武士阶层。所以日本后来走向近代化,他所遇到的阻力比中国要小得多。日本在1854年被美国人柏利用大炮打开国门。中国是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了国门。中日双方对此事的看法则完全不一样。中国把这事看成是国耻的开始,是西方人侵略的开始,也是被奴役的开始。但日本人把美国人柏利的炮舰行为看成是给日本带来的机遇,在柏利登陆的地方建了一个公园,立了一块碑,伊藤博文亲手书写。日本人到现在还在纪念他、感谢他。所以我觉得什么时候中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看法与日本人有趋同的时候,中国才真正现代化了。当然这个观点也只是我的个人看法而已。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自强运动,也叫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坚船利炮。随后不到十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也向西方学习。但两国学习的内容有差别。两国都向西方派使团,中国的叫蒲安臣使团,日本的叫岩仓具视使节团。中国向西方主要学军事,日本很快发现西方人的强大除了军事以外,法律与政治制度是基础,于是日本提出脱亚入欧战略,全面西化。在法律与政治制度上搬来了西方的模式,与日本传统的东西结合起来,结果出现一个怪胎,即全民军国主义化。也就在这一时期,中日开始国家间的互动。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双方正式建立近代意义的双边关系。在这以前都没有。这样的关系模式完全是西方式的,不是朝贡模式。这是一个平等条约,当然在谈判时日方向清政府提出不平等要求,比如享有其它列强的特权,被清政府所拒绝。事后有日人说,如果清政府向日方提出不平等的反要求,恐怕日本人无法不答应。1874年发生侵台事件。这个事件与琉球有关。琉球漂流民到台湾,被台湾当地人所杀,日借口派军入台。清方做出军事反应,日本撤退,但以此与清政府谈判,提出台湾领土要求。这是明目张胆的挑衅。但清方谈判代表缺乏现代国际法知识,被日本人抓住口实,最后赔款了事。日本人认为台湾是无主土地,因为清方说杀漂流民的是台湾的生蕃,与熟蕃不同。于是据此日方代表说台是无主土地。此后不久,日本与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这是朝与外部签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方听任朝方自行主持。这涉及到大清与朝鲜关系,大清与朝是宗藩关系,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保护国或同盟国关系,一般不干涉朝鲜内政。其实是清朝官员们没有认识到日朝江华条约问题的严重性,以至于没有干预这个事。到1880年代,日方在朝力量越来越有影响,甚到影响到朝鲜内政,李鸿章才决定加强对朝鲜的关系指导,结果与日本在朝内部发生竞争,直至甲3午战争爆发。甲午之战前,清朝没有把日本当一回事,也没想到日本会以武力挑战大清。这是战略误判。战争发生时,没有积积备战,反而向列强寻求外交解决,但日方已经在外交上获得列强的不干涉承诺,这就等于孤立了大清。另外,列强也没有想到日本会赢得很彻底。这是外交上的失败。战争发生时,海战出现战术上的失误,如指挥官是陆军将领、炮弹用错、数量不足等等,这是战术失误。对此中国国内学界讨论已经很细致了。事后签《马关条约》。甲午之后,在长达上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对日一直有自卑之心理,到现在还没完全翻转过来,抗日战争是赢了,但不是中国一个国家对日作战获胜的。因此到现在逢日必反,是中国国民的一个普遍心态。甲午之后,中日关系的平等交往不复存在,日本成功跻身列强之列,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日本殖民朝鲜。日俄战争,为争夺中国东北,日本打败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又抢了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日本在远东一家独大。1930年代,日本发动征服中国侵略战争,直到二战结束。二战结束前后,中日之间的领土问题,有几个文件关涉:《开罗会议》、《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主要内容:中、英、美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日本自中国人偷得的所有领土,比如满洲、台湾及澎湖群岛,应该归还给中华民国。其它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开罗会议约定由美中共同托管琉球群岛,由于中国受内战的影响,因而此事多为美国主管。《波茨坦公告》的内容中,与领土有关的条款主要是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三、现代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其力量完全约定缩回到日本本土。中国也发生政权轮替,共产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外交上是彻底的革命外交,前朝的外交资源没有继承。比如中华民国与美国有正常的外交关系,但共产党上台,与美对立,没有正常的外交关系,直到1979年才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日本,人民政府提出愿意建立外交关系,但已经在论述上采用把日本法西斯主义者和日本人民区别开来的说法。日本侵略是法西斯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友好群体。这样的说法成为中国对日政策论述的主流,持续时间长达五六十年。这个说法的反思在学界自九十年代以来在进行,中国官方近几年已经不大采用这样的说法。日本二战后被盟军占领,1951年日本与同盟国签订了《旧金山和平条约》,旧金山即SanFrancisco,这份和约生效后,日本被盟军占领状态随即结束。这次会议是日本与所有二战时的宣战国家进行清算与和解的一次总会议。对中国来说,也本应是中日历史旧债进行法律上、道义上进行历史清算的最佳时机。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取得全胜,以往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美国当时准备抛弃蒋介石政权,与中国大陆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旧金山和会上没有对中国发出邀请,即没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没有对中华民国发邀请。苏联当时参会了,但拒绝签字。所以,中日之间法理上的清算到现在并未完成。日本向所有二战受害国家都有赔款,但唯独除中国除外。和约签订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日本方面则单独与台湾的中华民国签了和平条约,名为《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日本此举意在从法理上解决中日之间的一切恩怨。在这个条约中,蒋承认了旧金山和约,放弃了日本的赔款,这是原则性的让步,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有极大损害。中国大陆则给予谴责和否认,但实际上4中国大陆则显得十分被动。蒋和毛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十分糟糕,历史后遗症在当代社会逐渐显现,并影响中日关系乃至国际关系。蒋的这个中华民国政权,他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全中国,但从长历史时段看,显然不能代表中国。在与日本和解以至于签订和平条约,必须是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政府与日方进行谈判,必须超越任何狭隘集团利益。显然,台湾的蒋不能代表,大陆的毛泽东同样其资格需进一步认定。我的这个讲法或许太彻底,显然我党中共早就宣称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了。在我看来,日本这样做是趁火打劫的表现之一。它趁中国没有统一的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合法政府,选择与台湾的小朝廷签和平条约,达到了其利益最大化的效果,无疑是中日关系的裂痕上撒盐的做法。侵略中国,给中国造成极大伤害,被清算时又投机取巧,又一次占了中国的大便宜。到现在,为什么中国民众大多恨日本,不仅仅是政府长期教育的结果,而且有其现实原因的,如果没有现实基础,现在的政府对民众关于日本的教育也不会有效果。从中日两国之间的大趋势来说,法理清算最好搞
本文标题:中日关系简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5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