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驼.铃(tuó)巷.道(xiànɡ)慰藉.(jiè)不屈不挠.(náo)B.百舸.(ɡě)碧.透(bì)峥嵘.(rónɡ)挥斥方遒.(qiú)C.颓.圮(tí)篱.墙(lí)寂寥.(liáo)携.起手来(xié)D.彷.徨(pánɡ)吮.吸(yǔn)撩.起(liāo)默默彳亍.(chù)答案B解析A项“巷”读hànɡ。C项“颓”读tuí。D项“吮”读shǔ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寥廓枯滕眷属历历在目B.窗扉琐碎回旋至高无尚C.寂寥摇曳署光血脉相承D.哀怨彳亍轻蔑幸灾乐祸答案D解析A项滕—藤。B项尚—上。C项署—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________的天空,无垠的大地,让人顿生豪迈之感。(2)如一个________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3)因特网是与传统的大众媒体不同的一种传播媒介,这种传播媒介________出现,就给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速的信息交通渠道。A.辽阔孕育已经B.寥廓蕴蓄一经C.寥廓孕育一经D.辽阔蕴蓄已经答案C解析“辽阔”指广阔;宽广。多形容海、河、原野。“寥廓”指高远空旷。多形容天空、视野。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写稿子常常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B.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C.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D.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答案B解析A项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B项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和难处。C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应改为“不翼而飞”。D项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________,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2)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________,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1)a.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被其吮吸着b.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2)a.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b.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A.(1)a(2)aB.(1)b(2)bC.(1)b(2)aD.(1)a(2)b答案C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墨迹中,只残存一个字——“笔”。B.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C.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D.教师果真只管“讲”的吗?学生果真只管“听”的吗?一“讲”一“听”之间,语文教学就能收到效果吗?答案B解析引号内的句号去掉,在“说”前加逗号。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正确语序应是:“达成一致”——“终于定稿”——“写入法律”。C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们”,而“贝母”应该是“被(人们)采集起来……”。D项不合逻辑(语序不当)。“不仅……还”表递进关系,原句内容倒置,应该是“他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先驱”。8.下列有关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B.词的平仄和押韵稍异于诗歌,须服从乐律的需要。词牌(曲谱名称)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也不同。C.每一词牌都对该词的字数、句数、段数、用韵有明确的规定。D.“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一剪梅”“山坡羊”“天净沙”等都是词牌名。答案D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2分)(甲)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乙)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及羽背关怀楚(背关,背约不王高祖于关中;怀楚,谓思东归而都彭城),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列侯诸将无.敢隐朕无:不B.有功者害.之害:迫害C.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经营:统治D.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过:错答案B解析害:嫉恨。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齐因.乘胜尽破其军B.吾所以..有天下者何?此殆天所以..资将军C.战胜而.不予人功登轼而.望之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答案A解析A项均为“于是、从而”。B项表原因/表凭借。C项表转折/表顺承。D项意为“竟、居然”/表判断,意思相当于“是”。11.根据两段文意判断,下列各项全都与刘邦取胜而项羽失败有关系的一组是(3分)()①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②刘邦与天下同利,项羽不能与天下同利③刘邦能任用豪杰,项羽妒贤嫉能④项羽是舜的后代,而刘邦不是⑤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⑥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⑦天亡项羽,并非项羽作战失误A.①③⑤⑦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⑦D.②④⑤⑥答案B解析排除含有①、④、⑦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论成败时,刘邦重形势仁义,项羽重用人之道,司马迁重天意所归。B.在论成败时,刘邦重天意所归,项羽重形势仁义,司马迁重用人之道。C.在论成败时,刘邦重用人之道,项羽重形势仁义,司马迁重天意所归。D.在论成败时,刘邦重用人之道,项羽重天意所归,司马迁重形势仁义。答案D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4分)译文:(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分)译文:(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3分)译文:答案(1)(而)项羽嫉贤妒能,谁有功劳他就妒忌谁,谁有才能他就猜疑谁,有人打了胜仗他不给人家记功,有人夺得了地盘他不让人家享受胜利成果,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吧。(2)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夺得天下的原因啊。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范增(是真正的人才),可还不能信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打败的原因。(3)(项羽)因自己有功劳而骄傲自满,仗恃一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向古圣先贤学习,认为(自己做的)是称王称霸的事业,想凭借武力征伐的手段来统治天下。参考译文(甲)汉高祖在洛阳南宫设置酒宴(招待群臣)。高祖说道:“各位王侯,各位将军,(一会儿大家发言的时候)不要对我有所隐瞒,都要实话实说。(你们说)我能够夺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和王陵回答道:“陛下您傲慢而不尊重人,项羽有仁慈之心而关爱人。然而,陛下您派将领去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夺得的城池地盘,您随手就封给他了,这是与天下人共享胜利果实的做法(或:这就是您能夺得天下的原因吧)。(而)项羽嫉贤妒能,谁有功劳他就嫉恨谁,谁有才能他就猜疑谁,有人打了胜仗他不给人家记功,有人夺得了地盘他不让人家享受胜利成果,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吧。”高祖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而能保证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打胜仗,这方面我不如张子房。要说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队粮饷,保证粮道畅通,这方面我不如萧何。要说统帅百万大军,每战必胜,每攻必得,这方面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夺得天下的原因啊。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范增(是真正的人才),可还不能信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打败的原因。”(乙)太史公说:我听一个姓周的读书人说过“舜可能(每只眼睛)有两个瞳仁”,我又听说项羽也是(每只眼睛)有两个瞳仁。项羽莫非是舜的后代?(他)崛起得为什么如此迅速呢?……等到项羽违背誓约(不让汉高祖在关中称王,而他自己又思乡东归,建都于彭城),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这时候),再埋怨王侯们背叛自己,就难说了。(项羽)因自己有功劳而骄傲自满,仗恃一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向古圣先贤学习,认为(自己做的)是称王称霸的事业,想凭借武力征伐的手段来统治天下,不过五年自己的国家就灭亡了,自己也在东城丧命,(到这时候,他)还不醒悟,还不自责,真是大错特错呀。(他)竟然还援引“是老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有什么差错”这样的话(来为自己开脱),岂不是太荒唐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8分)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4.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是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4分)答:答案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15.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答:答案原句更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说“秋后”好,言之成理亦可)(三)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看万山红遍,________;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书生意气,________。指点江山,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今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采桑子·重阳》)(4)花开堪折直须折,________________。(杜秋娘《金缕衣》)答案(1)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2)挥斥方遒激扬文字(3)战地黄花分外香(4)莫待无花空折枝三、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本文标题:专题检测卷(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9491 .html